王选 作品数:11 被引量:6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上海市东方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37例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并发颅内出血分为HT组与非HT组。先做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H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及相关专业知识,拟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相关的混杂因子,找出影响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改善比、残障程度及改善比、病死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T发生率为16.8%(23/137)。NIHSS评分〉4分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75,95%CI:1.368-13.356,P=0.012)。HT组的NIHSS改善比、mRS改善比均小于非H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3±0.52 vs.0.33±0.44;0.08±0.29 vs.0.13±0.39,均P〉0.05);HT组与非HT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vs.6.1%,P=1.000);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 d vs.19 d,P=0.515),两组平均住院总费用及药物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 246元vs.19 922元;11 617元vs.11 636元,均P〉0.05)。结论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HT,但HT对患者的近期预后没有显著影响。 王选 杨江胜 郝俊杰 王少石 鲍欢 李刚 杨玉梅 陆静 张靖 许嗣漪关键词:心房颤动 脑梗死 预后 出血性转化 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比较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入住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中心的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住院号单双数的随机化原则分入阿司匹林治疗组或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片,0.1g·次-1·d-1,口服或鼻饲.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片, 75 mg·次-1·d-1,口服或鼻饲.其他治疗原则按照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予以处理.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后21d对两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if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的所有出血、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脑梗死再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两组病死率;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及治疗总费用、药物费用、药占比.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21d 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改善,阿司匹林组0~21(4)比0~15(3)(z=-4.826,P=0.000),氯吡格雷组0~15(7)比0~14(3)(z=-3.086,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21d mRS评分较入院时也均有改善,阿司匹林组0~5(3)比0~6(2)(z=-3.240,P=0.001),氯吡格雷组0~5(4)比0~6(2)(z=-2.547,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21d 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再发率、DVT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 南朝涛 郝俊杰 李刚 王选 王少石 鲍欢关键词:心房纤颤 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比较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入住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的心房颤动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化原则分入抗血小板组或抗凝治疗组。抗血小板组给予阿司匹林片,100 mg,qd,口服或鼻饲。抗凝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针,4 100 AXa IU,q12 h,皮下注射。其他治疗原则按照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予以处理。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后21 d对两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的所有出血、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脑梗死再发、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比较两组病死率;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及治疗总费用、药物费用、药占比(药物费用/治疗总费用)。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21 d 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改善[抗血小板组:3.00(1.00,7.25)分vs.4.00(2.00,21.00)分(z=-5.882,P<0.05);抗凝组4.50(1.00,10.25)分vs.8.50(3.00,13.25)分(z=-3.298,P<0.05)]。抗血小板组21 d m RS评分较入院时无改善(P>0.05),抗凝组21 d m RS评分较入院时有改善;但两组的21 d 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病死率(8.7%)高于抗血小板组(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有出血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再发率、DVT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药物费用及药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似。 李会龙 郝俊杰 李刚 王选 王少石 鲍欢关键词:心房颤动 脑梗死 抗凝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第一部分) 被引量:4 2013年 背景与目的 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方法 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结果 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结论 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鲍欢 黄东雅 李刚 胡晖 王选 徐霞红 张靖 张玥 王少石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急救医疗服务 再灌注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第四部分) 被引量:5 2014年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建议还包括各种特殊病因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妊娠等的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有专门章节阐述颅内出血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以及指南的执行情况。 肖亚平 郝俊杰 余飞 杨玉梅 朱雯霞 许嗣漪 张艺 王选 陆静 李刚 励冬斐 鲍欢 黄东雅 王少石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心房颤动 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卒中 老年癫痫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病患者的常见发病原因、临床特点、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发病原因、发病特点等。结果 56例病例中,由于突发性癫痫发作而入院13例(23.2%),在住院时出现癫痫发作43例(76.8%),住院时癫痫发作的患者明显多于突发性癫痫发作而入院的患者(χ^2=32.142,P=0.000)。而其中部分性发作的患者7例(12.5%),全面性发作的患者40例(71.4%),癫痫持续状态9例(16.1%),全面性癫痫发作患者明显多于其他发作类型的患者(χ^2=20.571,P=0.000)。老年癫痫发作的原因中脑梗死患者明显多于其他病因的患者数(χ^2=14.286,P=0.000)。在34例死亡病例中,在癫痫发作后1个月内死亡7例(20.6%),2-6个月死亡9例(26.5%),7-12个月死亡7例(20.6%),1-3年死亡11例(32.3%)。结论老年癫痫患者中的主要发病原因是脑血管病,主要的发作形式是全面性发作。老年癫痫群体中的常规脑电图检查率低,且癫痫放电率低。 张玥 李刚 徐霞红 杨玉梅 郝俊杰 左联 李颖 王选关键词:老年癫痫 发病原因 临床症状 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第一部分) 被引量:15 2014年 最新版指南提供了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存活患者预防未来卒中事件的基于医学证据的全面、及时的建议。指南的受众是所有参与这些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医师。基于证据的建议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干预血管阻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和非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建议还包括各种特殊病因如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妊娠等的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有专门章节阐述颅内出血后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以及指南的执行情况。 鲍欢 杨玉梅 郝俊杰 陆静 王选 徐嗣漪 黄东雅 王少石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心房颤动 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疗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第二部分) 被引量:4 2013年 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方法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结果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结论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鲍欢 胡晖 王选 徐霞红 张靖 张玥 李刚 黄东雅 王少石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急救医疗服务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的比较 <正>目的比较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01月—2014年04月入住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的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化原则分入抗... 郝俊杰 王选 王少石 鲍欢 杨玉梅 徐霞红 左联 陆静 张靖 张玥 许嗣漪 李刚文献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诊疗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制定的指南(第三部分) 2013年 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方法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结果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结论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鲍欢 胡晖 王选 徐霞红 张靖 张玥 李刚 黄东雅 王少石关键词: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急救医疗服务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