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房
  • 5篇房颤
  • 4篇心房颤动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阵发
  • 3篇阵发性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心房纤颤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律
  • 2篇血压
  • 2篇球蛋白
  • 2篇醛固酮
  • 2篇左房
  • 2篇左房功能
  • 2篇纤颤
  • 2篇螺内酯
  • 2篇卡托普利

机构

  • 13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13篇王艳霞
  • 9篇李波
  • 4篇沃金善
  • 3篇刘瑞英
  • 3篇刘微微
  • 2篇李献良
  • 2篇王忠鑫
  • 1篇于梅芝
  • 1篇傅芃
  • 1篇王菁
  • 1篇李音
  • 1篇杨召川
  • 1篇冯雪英
  • 1篇李淑雯
  • 1篇衣明纪
  • 1篇于晓
  • 1篇江晓莉
  • 1篇姜玮

传媒

  • 5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转复持续性房颤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将106心房纤颤(A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9例用胺碘酮及坎地沙坦治疗,对照组47例用胺碘酮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F转复率明显升高(88.64%vs 55.32%,P<0.01),AF复发率明显降低(17.31%vs 55.56%,P<0.01)。提示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转复AF成功率高,复发率低。
李波王艳霞刘瑞英
关键词:坎地沙坦心房纤颤转复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阵发性房颤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阵发性房颤(AF)的抑制作用及对心房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的阵发性AF患者9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螺内酯20mg/d,对照组(48例)不予螺内酯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研究前后血浆醛固酮(Ald)浓度、AF发作情况、左房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应用螺内酯12个月后Ald水平较前明显降低,AF发作次数及AF负荷明显减少,左房内径(LAD)、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及左房收缩期前容积(LAVBS)均减小,左房射血分数(LAEF)增高(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亦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能够抑制阵发性AF患者心房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心房纤维化,减少AF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
王艳霞刘微微李波沃金善
关键词:心房颤动醛固酮螺内酯左房功能
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UAE)尿的影响,比较不同半衰期转换酶抑制剂(ACEI)药物之间的差别。方法选择48例老年高血压2~3级患者,微量白蛋白尿(UAE)在60~670mg/24h,α1微球蛋白(α1-MG)在15~31mg/L。按序数分成均等2组:福辛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两组之间降压幅度、UAE、α1-MG的比较。结果福辛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两种药物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93%(P>0.05)。但福辛普利对UAE、α1-MG的效果明显好于卡托普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福辛普利除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外,尚有更好的肾保护作用。
李波王菁王艳霞
关键词:福辛普利卡托普利高血压白蛋白类球蛋白类
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50例EH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100例和卡托普利组50例,分别采用福辛普利及卡托普利治疗8周。结果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并于同日留取尿液标本检测尿α1-微球蛋白(α1-MG)及微量白蛋白排量(UAE);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福辛普利组尿α1-MG及UA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0.01)。结论福辛普利治疗EH降压效果确切,且可改善患者肾小管功能。
王艳霞李波于晓刘瑞英李淑雯
关键词:福辛普利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
老年隐性心力衰竭47例早期诊断被引量:1
2007年
李波王艳霞
关键词:心力衰竭老年
心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康复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王艳霞李波李献良
关键词:心理干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抑郁情绪
缬沙坦联合治疗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联用缬沙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口服阿司匹林(一日1次0.1 g)+胺碘酮(一日1次0.2 g)]和治疗组[n=4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缬沙坦(一日1次80 mg)],两组均连续服用6个月。分别在房颤复律后次日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心房功能及收缩同步性指标。结果与复律后次日相比,治疗组在复律后6个月,左心房容积、左心房室环游离壁心室舒张早期及心室舒张晚期心房肌组织最大运动幅度之比(DED/DAD)、心室舒张早期及心室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之比(E/A)、左心房室环游离壁心室舒张早期及心室舒张晚期心房肌组织运动峰速之比(Em/Am)、左心房收缩同步性指标均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复律后6月,以上指标也均显著减小(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治疗可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功能及左房收缩运动同步性。
李献良沃金善王艳霞王忠鑫姜玮江晓莉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功能超声心动图
常压高氧干预对孤独症模型鼠海马CA1区NF-kB阳性神经元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常压高氧对VPA孤独症模型鼠海马CA 1区NF-kB阳性神经元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按Schneider方法制作VPA孤独症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常压高氧模型组、常压空气模型组和常压空气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
冯雪英衣明纪李音傅芃冉霓王艳霞杨召川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核转录因子KB丙戊酸钠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型钠尿肽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AMI患者进行1 a随访,根据是否发展为心衰将患者分为心衰组和无心衰组,分析血浆BNP水平与AMI患者左心室功能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AMI患者血浆BN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心衰组第5天和1个月时的BNP水平和左室舒张末容积显著高于无心衰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无心衰组(P<0.05或<0.01)。血浆BNP水平与左室舒张末容积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AMI时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与预后和心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
王艳霞刘瑞英
螺内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抑制作用及对心房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的阵发性AF患者9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螺内酯20 mg/d,对照组(48例)不予螺内酯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研究前后血浆醛固酮(Ald)浓度、AF发作情况、左房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应用螺内酯12个月后Ald水平较前明显降低(5.30 ng/dl vs 7.70 ng/dl,P<0.01),AF发作次数及AF负荷明显减少,左房内径、左房最大容积、左房最小容积及左房收缩期前容积均减小,左房射血分数增高(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亦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能够抑制阵发性AF患者心房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减少AF发生率及持续时间。
王艳霞刘微微李波沃金善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醛固酮螺内酯左房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