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萍
- 作品数:14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技术在治疗低位小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技术在治疗低位小肠梗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低位小肠梗阻20例(治疗组),行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选择低位小肠梗阻20例作对照(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20例患者均1次置管成功,成功率100%。置管时间为10~30min,留管时间为7~14d。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治疗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保守治疗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组患者的腹围减少较鼻胃管组的更明显,且胃肠减压量较鼻胃管组明显增多(P<0.05),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较鼻胃管组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P<0.05)。结论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技术治疗低位小肠梗阻操作简单,效果显著,能更有效的胃肠减压,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不仅可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而且可缩短解除梗阻所需的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倪猛王艳萍樊宏伟
- 关键词:鼻胃镜肠梗阻导管
- 阻断CLC-3氯通道对结直肠癌细胞株生存率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通过研究CLC-3在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LC-3对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的细胞生存率、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采用RT-PCR方法测定不同分期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CLC-3的mRNA表达水平。运用CLC-3阻断剂DIDS、NPPB阻断SW480、SW620细胞的CLC-3表达后,采用CCK-8法实验检测细胞生存率,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转移情况;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阻断CLC-3表达后SW480、SW620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LC-3 mRNA表达水平高于结直肠炎黏膜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且CLC-3 mRNA表达和结直肠分期相关。抑制CLC-3表达后,SW480、SW620细胞的生存率和侵袭转移能力降低(P<0.05),且β-catenin、C-myc、cyclin D1、Ki-67、survivin表达降低(P<0.05)。结论:CLC-3高表达与结直肠的发生发展有潜在联系,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有关,为CLC-3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新靶点提供实验基础。
- 王艳萍姬林松樊宏伟向晓辉徐威
- 关键词:CLC-3WNT/Β-CATENIN细胞生存率
- 美沙拉嗪联合个体化中医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 :探究美沙拉嗪联合个体化中医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41例诊断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理论、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将患者具体分为湿热蕴结型组、脾胃虚弱型组、脾肾阳虚型组、肝脾不调型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各中医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相应的方剂治疗。治疗4周后,根据评价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价;进一步对比各中医组和对照组的总体疗效和大便潜血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服用中药组的总体有效率和大便潜血阴性率更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使用针对性的中医方剂联合美沙拉嗪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预后。
- 王艳萍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美沙拉嗪疗效
- 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究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关系。方法选取我市某乡镇饮水含砷量为0.02-0.77mg/L的2个病村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参考地方性砷中毒相关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砷中毒(研究)组与非病例(对照)组,采集其尿样及血样。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评估患者肝功能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评估患者肾功能,以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方法作为终点法;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采用速率法测定。结果本组共调查648人,其中研究组141例,对照组507例,砷中毒检出率为21.76%;研究组肝功能异常率为10.64%,对照组肝功能异常率为5.41%,研究组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几何均数分别为2.30mg/g Cr、2.15mg/g Cr,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几何均数分别为2.45U/g Cr、2.21U/g Cr,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方性砷中毒与肝肾功能损伤有联系,同时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可作为砷中毒造成肾脏损伤的早期重要指标。
- 刘圆方樊宏伟高改云汪宁倪猛孙晓李静王艳萍谢媛媛
- 关键词:砷中毒肝功能肾功能
- 全反式维甲酸增加胃癌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胃癌细胞SGC-7901存活率与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讨论其可能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和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细胞中Bax、Bcl-2、survivin与NF-κB的m RNA表达。结果:ATRA可降低SGC-7901细胞存活率,当浓度到达8μmol/L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大;ATRA联合X射线处理后,与单纯放射处理相比,平均致死剂量(D0)和准阈剂量(Dq)显著变小(P<0.05),且拟合的生存曲线明显下移;ATRA能显著降低放射诱导的细胞G_2/M期阻滞,下调SGC-7901细胞Bcl-2与survivin的m RNA表达(P<0.05),上调Bax与NF-κB的m RNA表达(P<0.05)。结论:ATRA能够增加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及放射敏感性,可能与抑制细胞周期G_2/M期的阻滞作用、下调Bcl-2与survivin m RNA表达和上调NF-κB与Bax mRNA表达有关。
- 王艳萍赵先群张向东许威向晓辉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胃癌细胞SGC-7901敏感性
- 新络纳联合耐信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南阳市中心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16例GERD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评分量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 disease-Q,GERD-Q)评分变化情况、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2、4、8 wk后GERD-Q评分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均显著低于治疗前(15.80分±2.32分vs 19.23分±2.75分、11.80分±1.88分vs 19.23分±2.75分、10.94分±1.32分v s 19.23分±2.75分,17.02分±2.06分vs 19.56分±2.55分、13.52分±1.77分v s 19.56分±2.55分、11.41分±1.46分vs 19.56分±2.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GERD-Q评分比较(19.23分±2.75分vs 19.56分±2.55分、15.80分±2.32分vs 17.02分±2.06分、11.80分±1.88分vs 13.52分±1.77分、10.94分±1.32分v s 11.41分±1.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82.76%vs 6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pylori感染率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17.24%vs48.28%、24.14%v s 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pylori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17.24%vs2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可有效提高GERD临床疗效、改善GERD-Q评分、降低H.pylori感染率,临床疗效显著.
- 王艳萍姬林松倪猛樊宏伟沙金平
-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胃食管反流病
- 利用无创性观测指标推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探索
- 2015年
-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的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迅速发展,食管静脉曲张的准确诊断危险性小、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但是,消化内镜在操作中时间长,内镜多次反复通过咽部,增加病人的痛苦,产生紧张、心里恐惧导致操作过程中病人躁动不适,影响操作并增加诊断后并发症发生.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大部分是由于肝炎病症导致肝硬化后肝门静脉压高的并发症.如果EV控制不好,
- 王艳萍
-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
- 胆道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和流行情况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研究胆道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和流行情况。方法选取2009—2013年南阳地区和昆明地区分离自胆道感染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182株,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做药敏试验,采用PCR扩增分离株13种耐药基因并对产物进行溴化乙锭染色和凝胶成像。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3种药物耐药率均在80%以上,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7.25%和56.04%,对头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西丁耐药率为21.43%,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全部敏感。PCR扩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耐药基因,有97株检出TEM基因,占53.30%;52株检出SHV基因,占28.57%;21株检出CTX-M-1基因,占11.54%;3株检出CTX-M-2基因占,1.65%;5株检出到CTX-M-3基因,占2.75%;1株检出CTX-M-8基因,占0.55%;47株检出CTX-M-9基因,占25.82%;32株检出CTX-M-14基因,占17.58%;29株检出OTA-1基因,11株检出OTA-10基因,分别占15.93%和6.04%。未检出CTX-M-5和OTA-2基因。结论胆道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亚型呈多样化,与近年来人员流动较大有关,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不能用于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以作为一线药物用于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严重感染。
- 王艳萍姬林松倪猛王冲刘怀鄂
- 关键词:产ESBLS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耐药基因
-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创伤后寰枢椎不稳脱位
- 2012年
-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后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后寰枢椎不稳及脱位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2~64岁,平均43岁.后路经寰椎侧块和枢椎峡部系统复位内固定,使寰枢椎得到稳定.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1.5个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有神经症状者等到改善,所有患者后伸活动无明显障碍,轴向旋转活动部分丧失,X线示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脱落、螺钉松动等现象,全部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应用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创伤后寰枢椎不稳及脱位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 姬林松尹瑞峰李振武唐少锋王艳萍裴飞舟
- 关键词:寰枢椎不稳寰枢椎脱位上颈椎
- 针刺治疗对地方性氟、砷中毒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地方性氟、砷中毒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地方性氟、砷中毒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两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两组治疗前后骨、关节疼痛的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两组尿氟、尿砷含量变化,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免疫球蛋白G(Ig G)、溶菌酶(LSZ)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降低,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症状积分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观察组尿氟、砷含量增加,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Ig G、LSZ均上升,γ-GT下降,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 G、LSZO上升幅度、γ-GT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刺干预地方性氟、砷中毒患者,可改善其中毒症状,促进氟、砷排泄,提升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肝功能。
- 王艳萍姬林松樊宏伟刘怀鄂
- 关键词:针刺肝功能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