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继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分析小儿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3 730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性肠套叠395例。统计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放射学表现和治疗结果。对于复发病例行进一步评估,并将不同治疗方法的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和复发之间的关系。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3 730例肠套叠患儿中空气灌肠治疗3 729例,成功整复3 234例(86.7%),复发375例(11.6%)。空气灌肠治疗失败后行手术治疗495例,其中单纯手法整复474例,术后20例复发(4.2%);行肠切除21例(11.4%),其中3例存在基础病变:2例存在小肠憩室,1例存在肠系膜囊肿。复发性肠套叠患儿395例,共发生587次肠套叠,复发率为10.6%(395/3 730例)。首次发生肠套叠2岁内患儿占84.0%(332/395例)。复发时间间隔1 d~8 a,54.9%的复发性肠套叠发生在6个月内。空气灌肠治疗395例复发性肠套叠,整复成功345例(87.3%),与空气灌肠治疗初次肠套叠的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44,P>0.05)。结论复发性肠套叠大多数是非特异性的,空气灌肠是首选治疗方式。开腹手术适用于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疑有病理诱因或多次复发的患儿。
- 闫学强郑楠楠叶国刚李鹏王育继乐盛麟
- 关键词:复发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儿童
- 红色滤片及图形滤片闪光刺激在视频脑电图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采用间断节律闪光刺激技术,探讨红色滤片及图形滤片在视频脑电图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武汉市儿童医院行视频脑电图的358例患儿,采用间断节律闪光刺激光源,在红色滤片、点状滤片、常规白光3种条件下,对358例患儿进行闪光刺激检查,对其中光驱动反应(PDR)阳性、光阵发反应(PPR)阳性及光惊厥反应(PCR)阳性患儿在3种刺激条件下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9例PDR阳性患儿中,红色滤片、常规白光、点状滤片刺激下枕区同步节律波幅分别为(31.103±8.920) μV、(30.294±7.767) μV、(24.436±8.075)μV,点状滤片刺激引发波幅显著低于红色滤片、常规白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3、2.815,P=0.003、0.008);而红色滤片刺激引发波幅与常规白光刺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8,P=0.710).17例PPR阳性患儿红色滤片刺激引出16例(94.12%),常规白光刺激引出10例(58.82%,且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落后于红色滤片刺激),另1例仅由点状滤片刺激引出.3例PCR阳性患儿在红色滤片或点状滤片刺激下更易诱发癫癎发作.结论 将红色滤片及图形滤片应用于常规视频脑电图闪光刺激检测可以在减少患者眼部不适感的同时,不影响PDR,提高光敏性癫癎及癫癎伴光敏性反应的检出率.
- 阮媛媛刘智胜李承江军王育继
- 关键词:视频脑电图
- 儿童小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分析和总结儿童小肠套叠(SBI)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儿童SBI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4例SBI患儿,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4个月-13岁3个月(平均57.6个月);临床表现为腹痛18例,呕吐10例,腹胀7例,血便4例,腹泻4例,可触及腹部包块1例。17例患儿为暂时性SBI,经保守治疗再次行腹部彩超、CT检查或对比剂(空气)灌肠可见SBI自行复位且临床症状消失。7例行手术治疗,4例患儿术中可见病理性诱发点,其中3例为梅克尔憩室,1例为小肠息肉;2例术中证实为SBI,行手法复位成功,未见病理性诱发点;1例患儿术前虽已无临床症状,但多次行影像学检查仍提示SBI,术中探查见套叠已复位,但可见肠壁卡压痕迹。结论SBI需区别对待,暂时性SBI可自行复位,可行保守治疗但需严密监测患儿,包括多次影像学检查。但持续性SBI则需手术探查,而对于临床症状不重的持续性SBI患儿也可考虑腹腔镜探查。
- 彭飞郑凯郭琴左楚清王育继李正峰卞红强
- 关键词:小肠套叠自行复位儿童
- 儿童百日咳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重视胃扭转致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对小婴儿百日咳综合征的影响:附807例病例分析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观察小儿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小婴儿胃食管反流对百日咳综合征的影响,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经验。方法①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武汉儿童医院治疗的807例诊断为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的病例资料,通过归纳其症状、体征及相关理化检查,总结其临床特征。②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儿童医院治疗、年龄<6月、诊断为百日咳综合征,同时有胃扭转、胃食管反流的患儿120例,按确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手法整复胃扭转和抗反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①回顾性分析显示,儿童百日咳综合征的发生在临床上以<6个月的患儿多见,占88.30%(713例);全部病例均有痉挛性咳嗽,60.00%(484例)以夜间咳嗽更为明显。实验室检查显示,83.27%(672例)患儿有血小板升高,25.03%(202例)有心肌酶谱异常,70.38%(568例)有白细胞升高。病原学检查只有34.8%的患儿发现了病原菌,主要为单一病原感染为主(占86.12%)。胸片提示71.50%存在肺炎;73.00%患儿存在胃食管反流,其中又有77.92%合并胃扭转。②前瞻性研究显示,在小婴儿百日咳综合征合并胃扭转、胃食管反流患儿的治疗中,及时采用手法按摩整复胃扭转以及抗反流治疗的研究组患儿在改善痉咳症状所需时间(d:5.36±1.40比6.59±1.56,P<0.01)及缩短住院时间(d:6.50±1.41比8.09±1.63,P<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病程中发生呼吸衰竭例数低于对照组(2例比8例,P<0.05)。结论百日咳综合征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为主的白细胞升高,是甑别其与小婴儿肺炎合并胃扭转、胃食管反流的重要指标,注重血小板升高对百日咳综合征预后的提示作用。对于百日咳综合征病程中检测的病原学阳性是否是致病菌有待于进一步探讨。重视小婴儿百日�
- 郑文彬熊小丽周俪姗张林利王育继鄢素琪
- 关键词:百日咳综合征抗反流治疗
- 胸腔镜下疝环针带线两孔法治疗新生儿胸腹裂孔疝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应用疝环针带线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胸腹裂孔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手术适应证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0例CDH患儿,按手术方式分成胸腔镜下疝环针带线(thoracoscopic repair with self-made hernia ring pins,TRHP)及传统胸腔镜下膈肌修补术(traditional thoracoscopic repair,TTR)组,比较两组患儿在出生体重、孕周、手术日龄、住院时间、复发例数有无差异;比较同一术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时手术时间的差异。膈疝缺损的大小按照CDHSG(The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Study Group)的标准分成A、B、C、D四级,分析不同级别缺损复发的风险。CDH病情根据膈肌缺损大小以及是否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分成Ⅰ、Ⅱ、Ⅲ、Ⅳ、Ⅴ期,统计每组各期的人数。统计学方法包括1检验,卡方检验Jisher精确检验,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部病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TRHP组共6例,均为Ⅰ、Ⅱ期患儿。其中,男3例,女3例;3例A级缺损,3例B级缺损;疝内容物为小肠、结肠、肾脏以及脾脏。5例为左侧膈疝,1例为右侧膈疝,该例患儿及1例左侧CDH患儿存在疝囊。右侧膈疝患儿术后第一天及第二天出现血尿,对症治疗痊愈。随访时间为(12.17 土8.35)个月,未发现复发病例。TTR组14例,A级、E级、C级缺损的患儿分别为7例、5例和2例。A级、B级患儿为Ⅰ、Ⅱ期,C级患儿为Ⅲ期。12例A/B级膈疝患儿中,10例为左侧膈疝,2例为右侧膈疝,3例有疝囊。疝内容物包括小肠、结肠、肾脏以及脾脏。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TRHP组及TR组A/B级缺损患儿在出生体重、孕周、手术日龄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手术时间[(49.0 ±10. 75)min比(80. 17 ±6. 86)min]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时间为(13. 42 ±5. 99)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下疝环针
- 熊晓峰鲁巍邢福中汪玥王育继余雷陈绪勇
- 关键词:胸腔镜膈疝
- 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11例诊治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收治的11例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在2~14岁,中位年龄6岁。11例大龄儿童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需手术治疗病例总数的5.7%(11/193)。临床表现:反复呕吐7例,腹痛6例,5例既往有反复腹痛病史。11例均行立位 X 线腹部平片检查,4例显示不同程度肠梗阻,7例无阳性表现。消化道造影检查10例,其中钡餐灌肠9例,上消化道造影(经鼻胃管注入碘水)1例,均诊断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例急腹症病例行 CT检查,其中1例平扫误诊为肠套叠;2例 CT 增强扫描确诊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1例均行 Ladd’s 术,术后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4年未见再次扭转及营养不良病例。结论大龄儿童肠旋转不良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为反复呕吐和腹痛。消化道造影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合并急腹症时行增强CT 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腹腔镜下 Ladd’s 术有望成为治疗肠旋转不良的重要方式。
- 孙烜闫学强郑楠楠杨俊卞红强王育继
- 关键词:肠旋转不良儿童
- 武汉地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儿童新冠肺炎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选择武汉地区2020年1-4月儿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80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儿童住院费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有合并症与并发症、住院天数、是否手术与呼吸机治疗、病例分型等因素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是否手术与呼吸机治疗是日均费用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儿童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流程管理及营养的合理调配,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加强儿童家长身心健康教育,避免家庭聚集,有效控制儿童新冠肺炎患者的费用支出。
- 严春香夏寒王育继张辉王敏
- 关键词:住院费用影响因素
- 新生儿单纯性胎粪性肠梗阻临床诊治:单中心10年经验回顾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总结新生儿单纯性胎粪性肠梗阻(SMI)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减少阴性探查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住院的45例SMI患儿,收集患儿孕周、出生体质量、治疗方法、住院时间及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按照手术与否分成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手术组行回肠末端造瘘,术中选取造瘘口处病检了解有无神经节细胞,肠造瘘术后3~6个月行关瘘手术。保守治疗组禁食、静脉营养支持、1:1氨碘醇灌肠(可反复灌肠)及经鼻胃管注入1:1氨碘醇、温9 g/L盐水洗肠1~2次/d。腹胀缓解,大便通畅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按照患儿就诊时间段分成前期治疗组(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和后期治疗组(2013年6月至2018年5月),比较SMI治疗方案与孕周、体质量、就诊时间段的关系,采用t检验以及χ^2检验分析不同分组条件下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儿未发现囊性病变,24例行末端回肠造瘘术,保守治疗21例。手术病例术中所见肠管外观均表现为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HD)样改变,回肠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肠管术后病检均可见神经节细胞。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在孕周、出生体质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住院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9±5.13) d比(12.29±3.85) d,t=6.628,P=0.000]。肠造瘘病例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2例)、造瘘肠管脱垂(2例)、术后反复的水电解质紊乱(21例)、营养不良(21例)。关瘘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5~9年,患儿并无肠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的临床表现。在保守治疗组中,早产儿20例,足月儿1例;手术治疗组中,早产儿22例,足月儿2例,治疗方式和孕周、出生体质量并不相关(P>0.05),而与诊治时间段有关(P<0.05)。结论SMI在国内汉族新生儿中尤其是早产儿中并非少见,对于腹部体征稳定的患儿,经肛门行氨碘醇灌肠具备诊断及治�
- 熊晓峰鲁巍邢福中余雷汪玥王育继陈绪勇
- 关键词:胎粪性肠梗阻
- 小儿日间手术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小儿日间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2001年1月至2019年12月集中收治管理模式下日间手术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出院后常规5次电话随访(随访过程中发现患儿出现异常情况或者并发症,增加随访次数,延长随访时间,直到患儿康复),通过分析术后并发症、病死率、非计划再手术、延迟出院、非计划再住院等指标评价小儿日间手术的安全性。结果集中管理模式下129869例小儿日间手术患儿,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4991例患儿术后出现不适症状,发生率为11.54%(14991/129869),伤口疼痛率为10.40%(13506/129869),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0.37%(481/129869),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0.77%(1004/129869),其中发热发生率为0.39%,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09%,切口出血发生率为0.06%,阴囊血肿发生率为0.13%,术后复发发生率为0.11%;延迟出院率为0.01%(16/129869);非计划再手术率为0.0008%(1/129869);非计划再住院率为0.02%(30/129869)。结论日间手术执行与传统住院手术同质化的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结合日间手术工作中严格的"三个准入"、"三个评估"标准、合理的住院留观时间、规范的出院随访和健康教育、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融入、建立健全的日间手术保障体系等,小儿日间手术模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模式。
- 马敬伟卞红强段栩飞王育继刘希明
- 关键词:日间手术手术后并发症儿童
- 91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23
- 2020年
- 目的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COVID-19)确诊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单一中心研究,对2020年1月25日-2月18日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9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1例COVID-19确诊患儿中男56例(61.54%)、女35例(38.46%),年龄中位数为4岁,16例(17.58%)有其他疾病或感染其他病原体;72例(79.12%)与家庭成员中有COVID-19疑似或确诊患者有过接触史。临床分型为轻症53例(58.24%),其中无症状感染者7例(7.69%)、普通型31例(34.07%)、重型6例(6.59%)、危重型1例(1.10%)。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56例、61.54%)、咳嗽(51例、56.04%)、乏力(14例、15.38%),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较少。11例(12.09%)患儿胸部CT影像学检查表现为斑片状或磨玻璃影,12例(13.19%)患儿表现为单侧肺炎,11例(12.09%)患儿表现为双侧肺炎。33例(36.26%)患者乳酸脱氢酶异常,32例(35.16%)患者C-反应蛋白异常,54例(59.34%)患儿降钙素原异常。新型冠状病毒首次检测核酸阳性至连续(间隔1天)两次转阴性患儿73例(80.22%),中位数为7天。结论病例以男童为主;1~12岁为高发人群;儿童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大多数患儿为轻症;多数患儿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且多数为家庭聚集性发病。
- 刘洁罗万军邓志宏汪小杰聂丽王文娟许渝张晓慧唐锋王育继
- 关键词: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