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岭 作品数:16 被引量:12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社会学 文化科学 更多>>
研究型教学建设探析:以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课程为例 被引量:2 2018年 研究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尝试,是改善教育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途径。文章从研究型教学的内涵与推广现实意义出发,基于对研究型教学的理解和思考,以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经管类基础课为例,对研究型课程的建设策略与实现手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新时期背景下教学目标与培养效果的提升与优化。 王晓岭关键词:研究型教学 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国际比较——基于20国集团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8 2016年 从绿色化视角出发,构建环境约束下能源效率的分析框架和相应的非期望EBM测算模型。通过对20国能源效率的全新测度表明:2000—2010年间,发达国家的能源效率最高,其次为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最低;但在观测期内,金砖国家实现了效率的快速追赶,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组靠近;美国、英国、法国实现了DEA有效,巴西则为金砖国家中的高效典范;中国效率得分排名第18位,不但显著低于20国先进水平,并且显著低于金砖国家平均水平。 王晓岭 何枫 武春友关键词:环境约束 能源效率 中国城市化与能源强度关系的交互动态响应分析 被引量:32 2012年 基于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动态方差分解法,从不同视角对两组变量的交互动态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旨在揭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内在联系、互动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在短期内呈现波动态势,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组变量的动态脉冲响应为负,体现出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之间的反向变动走势;与城市化相比,能源强度的脉冲曲线波动剧烈,说明单纯依靠能源系统内部来改善能源效率缺乏可持续性;方差分解时序值显示,能源强度对城市化变动因素的累计贡献较低,而城市化水平对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显著且增长迅速,说明能源强度的降低并不是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动力,反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能源强度的下降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通过城市的优化开发与系统建设,能够有效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均衡发展。 王晓岭 武春友 赵奥关键词:城市化 能源强度 向量自回归模型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国际资源效率研究进展与演化趋势述评 被引量:5 2013年 资源效率的提升不仅是增加竞争优势、抢占未来可持续发展制高点的关键环节,更是保证区域资源与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多元、分时、动态的第二代信息可视化软件,从管理情境出发,对国际资源效率提升的相关研究进行信息挖掘、可视化处理和深度解析,理清资源效率领域的发展脉络、热点分布、演化路径和未来趋势,明确我国相关研究的缺陷与不足,为我国资源效率管理体系的构建和效率提升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支撑和情报支持。 王晓岭 于惊涛 武春友关键词:资源效率 可视化分析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的环境规制与技术效率优化——以钢铁产业为例 被引量:2 2021年 因其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影响,钢铁产业技术效率优化对其加快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7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先是构建全局网络方向距离系数模型测算钢铁产业技术效率,并进一步建立空间杜宾Tobit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环境规制等因素对产业技术效率的空间溢出与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内,中国钢铁产业技术效率整体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且效率水平存在区域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行政命令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钢铁产业技术效率优化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市场激励型和自愿意识型规制的直接效应尚不显著,行政命令型规制在不同空间距离下都体现出了显著的溢出效应;四类环境规制均存在双重门槛,但各类规制的最优强度区间存在差异,体现出其对钢铁产业技术效率的非线性作用机理。 王晓岭 陈语 王玲关键词:环境规制 钢铁产业 技术效率 清洁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研究进展与中国策略 被引量:3 2014年 作为环保产业的高级阶段和政策支持型高新技术,清洁技术产业为风险投资开辟出迅速扩张的市场空间,风险资本又为清洁技术产业化与规模化提供必不可少的金融支持。为此,文章基于相关资料的归纳梳理,采用文献回顾与归纳分析法,明确国内外清洁技术领域风险投资的研究进展与演化路径,理顺风险资本与清洁技术的交互动态响应机制,形成促进我国清洁技术领域资金支持、实现绿色发展的研究方向与理论框架。 武春友 王晓岭 赵奥关键词:清洁技术 风险投资 战略联盟 数字化转型、员工责任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 2024年 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履行社会责任(CSR)带来挑战。数字化转型是否促进企业履行CSR中的员工责任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履行员工责任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嵌入以及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均会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区块链技术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企业履行员工责任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员工责任起到中介作用;企业实施对员工负责的数字化转型也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文有助于丰富负责任的数字化有关理论,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来提升企业效率和效能提供启示。 丁相安 王晓岭 韩少杰关键词:数字技术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在急剧增长,经济发展对能源供给与环境约束的压力已经濒临可持续发展平衡底线。无论从国家能源安全还是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和谐发展角度出发,提高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都是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基于C2B-DEA、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出1 990-2009年间中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值,选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进程、技术进步以及不可再生能源消耗结构等五大影响因素与效率值进行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比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城市化率以及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构成中煤炭消耗比重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呈负相关,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呈显著正相关。现阶段内,技术改造及创新与煤炭消耗比重的降低是提高我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效率的重要途径。 武春友 赵奥 王晓岭关键词:不可再生能源 影响因素 超效率DEA模型 绿色增长驱动因素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20国集团(G20)”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3 2015年 从"绿色化"视角出发,将资源约束和环境绩效纳入到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框架,构建国家绿色增长指数。并融合A-EBM模型、全局Malmquist指数、Zofio分解分析与K-W秩和检验技术,实现对20国集团2000—2010年间绿色增长水平的动态比较以及驱动因素识别归纳,进一步明确各国绿色增长源泉和提升路径。结果表明:观测期内,20国集团绿色增长指数保持了较为平稳的态势,仅有发达国家在整体上实现了绿色增长,金砖国家和新兴国家则出现了绿色增长的"退步"。其中,中国的绿色增长指数在20国集团中最低,不但与发达国家具有显著差距,且低于金砖国家平均水平;各驱动因素中,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在20国集团整体上出现了改善,制度优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绿色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新兴经济体中出现了下降。技术规模偏好仅在发达国家中实现了进步,对其他组织的绿色增长均出现了抑制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借鉴治理理论和技术转型理念,认为,应通过绿色技术转型和绿色治理能力提升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的转变,加快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追赶,尽快实现高水平的绿色增长。 王晓岭 武春友 于文嵩“绿色化”视角下能源生态效率的国际比较——基于“二十国集团”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2 2015年 从"绿色化"理念出发,将生态福祉和社会福祉纳入国家层面的能源效率测度理论框架中,对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进行拓展和比较,进而提出"绿色型""经济型""生态型"和"双低型"的能源效率发展模式。基于此,构建了非参数Super-EBM模型,利用2000—2010年G20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多维度的能源效率测算、情境总结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能源经济效率相比,"绿色化"视角下2000—2010年G20国家的能源生态效率整体上呈发散趋势;其中,中国的能源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且中国的能源生态效率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更为显著;中国处于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生态效率的"双低"发展阶段,亟需将绿色化理念和方法推广到能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通过经济导向与生态建设的均衡互动实现"又好又快"的绿色型增长。 王晓岭 武春友关键词:能源效率 生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