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峰

作品数:55 被引量:21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建筑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地质
  • 18篇水文地质
  • 16篇地下水
  • 8篇基岩
  • 6篇水化学
  • 6篇勘查
  • 6篇化学特征
  • 5篇地质调查
  • 5篇岩溶
  • 5篇水化学特征
  • 4篇地下水勘查
  • 4篇地质图
  • 4篇基岩山区
  • 3篇地质学
  • 3篇蓄水构造
  • 3篇岩体
  • 3篇水文地质调查
  • 3篇水文地质图
  • 3篇水文地质学
  • 3篇离子

机构

  • 51篇中国地质调查...
  • 6篇山东科技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河北地质大学
  • 3篇江西有色地质...
  • 3篇保定地质工程...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水电工程...
  • 2篇山东省鲁南地...
  • 2篇江西省地质矿...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5篇王新峰
  • 26篇李伟
  • 18篇龚磊
  • 18篇宋绵
  • 16篇吕琳
  • 12篇邓启军
  • 10篇周乐
  • 7篇曹红
  • 5篇何锦
  • 5篇朱庆俊
  • 5篇孟顺祥
  • 5篇刘蕴
  • 5篇马雪梅
  • 3篇胡啟锋
  • 3篇孙蓉琳
  • 3篇梁杏
  • 3篇张福存
  • 2篇彭轲
  • 2篇文冬光
  • 2篇肖攀

传媒

  • 5篇地球学报
  • 5篇南水北调与水...
  • 4篇地质论评
  • 3篇地球
  • 3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现代地质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岩矿测试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地质科技通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人民黄河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测绘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6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概率统计的层状岩体裂隙特征分析及模拟——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区为例
针对解决科学实践问题方法的研究,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从未间断。裂隙岩体的非均质性特征,可以是随机的,也或是函数可以描述的,用哪种方式,取决于它的特征参数的平均水平随机波动性,或特征参数的函数变化形式可表达性。李华晔曾指出,裂...
王新峰
关键词:概率统计层状岩体
北方岩溶区断裂带水文地质性质及结构模型被引量:2
2022年
断层带结构和内部流体流动特性是水文地质研究领域的难点问题。石油地质领域,在油气运移与成藏方向已形成较成熟的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技术手段。相比较,断裂的水文地质性质研究尚停留在断裂的力学性质对断层导水、阻水特性的定性评价阶段,尚未详细开展断裂带结构、渗透性各向异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文章梳理总结国外断裂带水文地质性质研究中关于结构组成、断裂带演化、渗透率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引入断裂带渗透率结构模型,并以中国北方岩溶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含水岩组为例,构建断裂带水文地质结构模型。断裂带研究尺度和精度不同、断裂带发育部位不同,导致其结构及水文地质性质亦不相同,如何建立起精确、典型的断裂带水文地质结构模型,需要各领域数据共享及多学科融合共同开展研究工作。
刘元晴周乐王新峰吕琳路小慧于开宁张伟峰
关键词:水文地质破裂带渗透率岩溶山区
一种湖底淤泥提取装置
本申请涉及淤泥提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湖底淤泥提取装置。该装置包括安装板、提取机构、连接组件和收集仓;提取机构穿设安装于安装板上,收集仓也设置于安装板上;连接组件的一端与提取机构的出口端联通,另一端与收集仓的进料管连接...
顾亚强李翾安洪岩宋东阳李学光龚伦朱梅涛王新峰牛学瑶武杰
“望闻问切”中医诊疗四步定井法——让不可见的地下水润泽民心
2024年
中医,体现着统一整体、相互关联、见微知著的诊疗理念,是中华文明传承5000余年的文化与思想瑰宝,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持续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其实中医的很多方法和理念也可以用于地质找矿、找水,因此地质工作还有一个非常大气的名字——地球医生,他们善于利用罗盘、地质锤和放大镜这“地质三宝”.
王新峰王艳毛宽振
关键词:望闻问切文明传承中医诊疗见微知著
综合水文地质图发展趋势及关键问题浅析
综合水文地质图是水文地质普查的直接成果,是地下水勘查的基础资料,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应急抗旱中具有基础性、先行性、指导性的作用。本文在回顾综合水文地质图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动力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发展中面临的几...
王新峰李伟邓启军曹红刘蕴
文献传递
一种深井水的检测取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取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深井水的检测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筒;所述取样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浸传感器,所述取样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部且位于限位筒的...
宁文斌宋洪亮王新峰
沂蒙山区典型断陷盆地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以莱芜盆地为例被引量:6
2022年
2011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沂蒙山区组织实施了1∶5万标准图幅水文地质调查4万余km^(2),并在严重缺水村镇开展了大量的找水打井示范工作,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地质数据,对断陷盆地地下水流系统取得了新认识。受中新生代构造影响,沂蒙山区发生断裂褶皱、伸展滑脱及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一系列"南超覆北断陷"的地堑—半地堑盆地,并最终形成现今典型的"盆—山"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及以盆地为单元的相对独立的岩溶地下水流系统。为研究沂蒙山区地下水流系统发育特征,选择莱芜盆地为典型研究区,基于野外地质调查,通过综合分析盆地南北两侧地貌单元、含水岩组立体空间分布及地下水水位、水化学及同位素结果等,探讨了沂蒙山区典型"盆—山"结构塑造的多级岩溶地下水流系统特征。结果表明,莱芜盆地岩溶地下水由盆地外围向盆地中心呈"向心式"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地质构造控制和含水层分布制约,盆地南北两侧地下水流系统特征存在差异:盆地南部发育中间和局部两级地下水流系统;盆地北部则仅发育单一的局部地下水流系统,但占有已勘查论证的近1/2的地下水水源地。此外,研究发现在大汶河最低侵蚀基准面,区域滑脱构造及热液混合作用拆离的空隙,与岩层面、层间裂隙、顺层溶蚀空隙等共同构成立体的岩溶地下水网络,影响着岩溶水循环途径及深度。以此认识为指导,实施的探采结合井成井率达到86%,强化了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在北方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刘元晴文冬光吕琳李伟张福存王新峰孟顺祥
关键词:地下水流系统断陷盆地沂蒙山区北方岩溶
裂隙岩体局域离散模型构建及参数敏感性分析: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区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对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区平硐1 555条实测裂隙几何数据的整理分析,获得了左右岸裂隙岩体的几何特征参数及其数据分布类型,利用GeneralBlock裂隙网络生成器实现局域离散模型,在与勘探平硐信息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由单一到组合,逐级深入,逼近实体"的模型构建方案和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并对模型进行了拟合检验。分析模拟表明:裂隙参数半径的波动只改变单一裂隙延伸,裂隙产状的波动既影响整个模拟区,也改变单一裂隙几何特征,对裂隙模型的影响相当于增加了裂隙组数。因此,裂隙产状是构建网络模型的关键因子。基于野外勘探平硐信息建模时,不同成因的裂隙,应该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即对于倾角较陡的构造与卸荷裂隙,实测时产状误差小,迹长误差大,应该控制产状,半径适当波动;而顺层裂隙组,则应该相反。
王新峰梁杏刘蕴孙蓉琳李伟
关键词:裂隙岩体
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储水构造探测技术方法识别——以张北为例
2023年
张北县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新近系熔岩裂隙孔洞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和岩浆岩变质岩裂隙含水岩组。研究区地下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含水介质多,地下水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并且受研究区地形起伏以及风力发电装置等外界环境影响,给当地储水构造探测造成定困难。
宋绵龚磊龚磊王新峰马学军于蕾
关键词:储水构造
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发展的紧迫性及其编图方法被引量:8
2013年
随着我国山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对山区地下水赋存规律和埋藏条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以构造条件为基础的基岩地下水理论。而传统水文地质图的编图以均质论、层控论为基础,不仅与山区水文地质学理论发展不相适应,而且不能有效地指导基岩山区地下水的勘查工作。以太行山区水文地质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思维,综合运用水文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图制图学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学科知识,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相结合、团队合作共建与专家独立思考相结合、计算机制图与信息挖掘相结合等方法,研究基于山区地下水分布非均一性特征的水文地质编图方法、理论,确定实用性强、概念清晰的山区水文地质图编制模式。在此模式下编制的山区水文地质图,能够刻画山区地下水的赋存规律及特征,判定富水区,体现山区水文地质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特点,拓展其概念基础和应用空间,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和改善民生。
王新峰李伟王艳刘蕴邓启军曹红
关键词:基岩地下水非均一性编图方法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