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雨 作品数:43 被引量:170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自然科学总论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社会学 更多>>
美国国家氢能计划及其启示 被引量:16 2015年 通过对美国国家氢能计划的发起及发展历程、组织管理模式、科研体系、实施流程及评估过程进行考察与分析,探讨以政府为主导的应用性科研规划的特征及成功经验,提出针对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 王彦雨 高璐 刘益东珠三角一体化语境下的科技资源整合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珠江三角洲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科技资源的整合,它对于现有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对于提升珠三角整体科技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了科技资源整合的内涵及路径,以及珠三角经济圈科技资源整合的路径规划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内部科技资源整合及对圈外科技资源整合两个方面研究了当前珠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科技资源整合的整体路径。 王彦雨关键词:珠三角 科技资源 人工智能的学科汇聚现象及其对科研范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024年 2015年起,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迅速与科学研究各个领域相汇聚,并逐渐成为一种通用型科研赋能工具,形成了独特的“AI for Sciences”现象。文章系统梳理了自人工智能诞生之日起,其与科学活动的整体汇聚历程及阶段性特征,并结合人工智能研究范式的转变,以及当代科学所面临的高维灾难、数据灾难等问题,分析“AI+科学”热潮形成的动因。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人工智能与化学、地球科学、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基础科学的汇聚态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科学研究的独特赋能能力,如信息归类的智能化、扩展科学模拟规模、基于数据的科学预测、实现高维方程求解、进行经验试错替代、探索新科学猜想等。 王彦雨 雍熙 高芳关键词:人工智能 科研范式 规范转向与境下STS介入策略的发展研究 2013年 介入策略使STS获得了进入科学活动"现实之轨"的能力,而不再是外在于科学世界,从而在文献分析、理论建构等传统方法之外获得了一种研究科学活动的新方法。随着STS的规范转向,STS介入策略被赋予新的内含——"社会行动力"概念被引入。规范转向与境下STS介入策略的场域参与范围、社会期望、角色扮演、介入模式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面临"认同不足"等新挑战,文章分析了这些挑战产生的原因,并对STS介入策略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 王彦雨关键词:介入策略 我国科学资源分配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科学资源分配对于一个国家科学研究活动的整体效率和科学创新能力提高都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本文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背景下,从资源投入及分布状态、宏观管理结构、投入方式及机制、微观管理机制四个层面认真反思了我国现有科学资源... 王彦雨 李正风 程志波关键词:科学创新能力 以人为本 文献传递 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三) 被引量:1 2008年 B.赫森 王彦雨关键词:《原理》 经济根源 社会 自然科学之意识形态蕴含探析 被引量:3 2008年 传统科学观是理性科学观,科学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拒斥,形成相对于其他文化形态的认识论优势地位。而这种祛除了意识形态的科学观受到来自学界的各种质疑,并说明:科学无论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历史发展过程、社会设置、社会力量,还是科学家的心灵归属,都具有意识形态蕴含性。如何合理对待二者的关系,文章认为:①理性为科学之本,科学知识层面、发展模式层面、社会运行层面及科学精神层面的意识形态渗入是有限的;②科学并非是超然的理性之思,其主体的、文化的、历史的、竞争的特征,成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相交的基础;③人类社会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科学无法超越其"工具"宿命,意识形态式的关怀必不可少;④科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意识形态形式、整个人类社会的福祉之间构成一个整体的辩证场域。 王彦雨 陈坤明关键词:自然科学 意识形态 信仰 “强人工智能”争论过程中的“态度转换”现象研究 被引量:14 2020年 在分析“强人工智能(强AI)”概念的源起、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对强AI争论过程中的“态度反转”现象进行了详细描述,即强AI争论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参与主体——人工智能界及哲学社会科学界对于“强AI是否会实现”这一议题,均经历了态度上的反转(由赞同到反对抑或相反),并对“态度转换”现象背后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解析。文章最后强调,传统的强AI概念过于科幻,并提出基于“自主性”理念的“强AI 2”,以期破解传统强AI争论过程中的“不落地”困境。 王彦雨“反身性”难题消解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未来走向 被引量:4 2011年 "反身性"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所标榜的原则之一,但"反身性"的自我拒斥特性却使得科学知识社会学陷于"反身性"困境。原因何在?其源盖出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反身性"之痛实际上是社会科学的"科学化"之痒——它仍然是沿用了传统科学观的一些先验预设(如"实在"、"基础"、"恒在"等)。而一些SSK学者在反思反身性难题、打破这些先验预设时(如马尔凯的"新文体形式"),却反向性地陷入了"反身性"的单向解构路径,从而走向"虚无主义"。要想彻底破解科学知识社会学反身性困境,为当下知识的合法性提供认识论基础,乃至使整个社会科学走出反身性怪圈,关键在于对"反身性"概念进行元反思,充分发掘其所蕴含的"建设性"意蕴。 王彦雨 马来平关键词:反身性 科学知识社会学 试论科学论文的修辞建构研究范式及其方法论启示 2012年 相较国内科学论文的认知无涉式研究范式而言,国外关于科学文本的研究模式日益呈现出明显的修辞学与语言学转向征象,反映出关于科学文本和科学实践间关系的认识论嬗变。文章探析了对科学论文认知内容进行修辞学分析的原因——科学论文语言的修辞性特征、科学论文对主体性思维过程的修辞转化、科学论文传播过程中的修辞意蕴、科学论文评审体制的修辞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修辞建构已从不同路径参与进科学文本内容;进而以问题集簇的方式,从科学论文语言、科学论文发表过程、科学论文的引证、科学论文的文化支持网络四个维度提出了建立科学论文修辞建构研究范式的具体内容框架。 丁大尉 王彦雨关键词:修辞建构 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