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作品数:39 被引量:145 H指数:7 供职机构: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脑特异性新生血管抑制因子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脑特异性新生血管抑制因子1(BAI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7月,购买包含有208个结直肠癌和8个正常结肠组织及其临床信息的组织芯片。查询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内含19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m RNA表达信息。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组织芯片正常结肠组织与结直肠癌组织中BAI1表达的情况,检测BAI1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秩检验方法进行生存曲线。最后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判断BAI1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 BAI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含量较正常组织显著上升(P<0.001)。高BAI1表达与临床分期(P=0.004)和肿瘤浸润(P=0.006)相关。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结直肠癌患者的BAI1m RNA表达进一步提示了较晚的临床分期(P=0.027)、较严重的肿瘤浸润(P=0.021)的结直肠癌中BAI1表达水平更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BAI1 m RNA高表达的患者比低表达水平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减少(P=0.02)。BAI1 m RNA的高表达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2.895,95%CI:1.012~8.281,P=0.047)。结论 BAI1与结直肠癌的恶性相关。BAI1的高表达可能提示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魏建昌 胡鹤 王强 陈转鹏 杨平 张通 曹杰关键词: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项目管理在预防普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预防普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1-12月普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对照组,573例)发生DVT的根本原因,讨论制订对策并实施,观察2019年1-12月项目管理后普外科护士对预防DVT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该阶段恶性肿瘤患者(观察组,627例)术后DVT发生率等护理质量指标。结果:管理后,护士预防DVT知识测验得分、风险评估率、评估正确率和护理措施落实率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0.3%,低于对照组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6.77±0.35)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开展项目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术后DVT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何佳丽 李淑霞 蒋耀颖 匡姣 王强关键词:普外科 恶性肿瘤 项目管理 深静脉血栓 250例大肠癌肝转移的门静脉特点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的门静脉的特点。方法回顾25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门静脉流速、直径及癌栓发生率,分析其门静脉的特点。结果大肠癌肝转移门静脉的直径为(10.4±1.34)mm,门静脉流速为(19.7±5.2)cm/s,门静脉癌栓发生率为0%;与原发性肝癌的门静脉癌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大肠癌肝转移中,门静脉的流速及直径改变不显著;考虑到门静脉癌栓低发生率,推论门静脉癌栓不是影响大肠癌肝转移生存率的因素。 王辉 唐伟镖 王强关键词:肠肿瘤 肿瘤转移 门静脉 大肠癌 肝转移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基于中国多中心数据分析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国内12家医疗中心1569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接受开腹手术患者共52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004例,腹腔镜中转开腹患者共43例。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主要研究终点是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进食全流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出院后30 d内因并发症再入院情况等。结果1569例患者中,男性1037例(66.1%),女性532例(33.9%),发病年龄58.4±11.3岁。近端胃切除术105例(6.7%),远端胃切除术877例(55.9%),全胃切除术587例(37.4%)。患者手术时间274.7±80.7 min,中位出血量为150(20~1300)mL,淋巴结清扫数目29.9±13.5枚。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3±1.2 d,首次排气时间3.4±1.6 d,首次排便时间4.8±1.8 d,首次进食全流时间5.5±3.1 d,术后住院时间11.4±5.0 d。术后按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术后30 d因并发症再入院率为1.1%。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腹腔镜中转开腹病例归为开腹手术)。两组患者胃切除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食全流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胃癌加速康复外科,相较于开腹手术能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排气、排便、进食全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可获得同样的肿瘤学根治效果,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越 季刚 陶凯雄 梁晖 雷三林 钟晓刚 王小忠 俞金龙 陈超 赵景林 郑权 王强 罗喻文 李勇 王俊江关键词:胃癌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体外转染KISS-1基因对SW480细胞系侵袭和迁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携有KISS-1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2-KISS-1转化大肠杆菌DH5et并扩增,抽提纯化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pRc/CMV2-KISS-1体外转染SW480细胞(SW480-FH1T),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并扩增培养,以转染了空质粒pRc/CMV2的SW480细胞(SW480-pRc/CMV2)和正常SW480细胞为对照,用RT-PCR检测KISS-1的表达情况,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和细胞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分别检测KISS-1基因转染前、后SW480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活性的变化。结果 pRc/CMV2-KISS-1的酶切鉴定证实含有目的基因KISS-1;SW480-KISS-1细胞的RT-PCR产物经凝胶电泳有明显的阳性条带,而对照组则无;MTT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SW480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显示转染pRc/CMV2-KISS-1能明显抑制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力(P<0.01);体外迁移实验显示转染pRc/CMV2-KISS-1能明显抑制SW480细胞的体外迁移力(P<0.01)。结论 KiSS-1基因能显著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在结肠肿瘤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李旺林 曹杰 张伟健 杨平 陈熙文 王强 梁立源关键词:KISS-1基因 结肠肿瘤 SW480细胞 迁移 结直肠癌组织中KLF6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癌胚抗原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KLF6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癌胚抗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LF6蛋白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分析KLF6蛋白与结直肠癌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结果 KLF6蛋白从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到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逐渐下调(85.7%、76.5%、43.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5.20,P<0.01);KLF6蛋白表达水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2=0.13,P>0.05),与分化程度(2=4.04)、淋巴结转移(2=6.79)、TNM分期(2=6.16)有关(均P<0.05)。KL6表达阴、阳性患者血清CEA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KLF6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KLF6基因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抑癌基因并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调节。KLF6可作为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的一个监测指标,长期的随访有助于评价手术疗效、是否转移和监测复发。 王强 曹杰 杨平 孙政 钟俊斌 李旺林关键词:KLF6 结直肠癌 癌胚抗原 早期肠内营养在腹腔镜辅助式结直肠癌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式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予以开腹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OEEN组)、腹腔镜辅助式术后早期肠内营养(LEEN组)和腹腔镜辅助式术后胃肠外营养(LPN组)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检测检测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的变化和术后胃肠道症状、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LEEN组在ALT、TP和Alb改变较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EEN组首次排气时间为50.7±18.3h,少于OEEN组72.4±24.8h和LPN组68.2±26.5h,P<0.05有统计学差异;LEEN组术后住院时间(8±1.9d)明显较OEEN组(11.3±3.6d)缩短(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式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于患者具有增强术后营养状态、加快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等作用,值得使用和推广。 王强 曹杰 陈熙文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 结直肠癌 手术 左腘窝巨大外毛根鞘癌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根据外毛根鞘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性,结合此罕见病例,探讨在治疗过程中经验及不足之处,需进一步改善之处。方法患者入院后完善血常规、生化、心电图、心脏腹部B超、胸片及盆腔MRI等检查,择期行"左腘窝瘢痕扩大切除,自体游离全厚皮片移植手术",术中将切除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患者左腘窝植皮存活,创面封闭愈合,病变组织病理检查示诊断:外毛根鞘癌。但患者未进一步行同侧腹股沟处淋巴结穿刺活检或行淋巴清扫手术治疗。结论外毛根鞘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易受日光暴露部位,此例病变位于左腘窝处,结合可能的发病机制,考虑与患者烧伤后长期瘢痕溃烂未得到正规恰当的治疗处理、反复溃烂不愈合有关。提醒我们在经济落后地区得到及时正规的医学治疗仍然显得必要和迫切。 王强 程勇 欧阳才生关键词:外毛根鞘癌 瘢痕溃疡 集束化护理路径对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路径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97例胃癌患者,根据收治年份不同分为对照组(2018年, 41例)和观察组(2019年, 56例)。两组均行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拔除尿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3.68±0.64)d、首次肛门排气时间(32.55±8.09)h、首次肛门排便时间(59.09±8.61)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0.75±14.81)h以及拔除胃管时间(1.46±0.50)d、拔除尿管时间(1.54±1.2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76±0.83)d、(45.61±16.07)h、(72.78±12.57)h、(79.02±24.74)h、(1.93±0.69)d、(3.41±1.3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路径可显著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有效促进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何佳丽 屈玉凤 钟秉政 王强关键词:集束化干预 胃癌 胃肠功能 护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痔黏膜中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痔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表达,探讨VEGFR2在痔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痔患者组随机选取6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痔患者和对照组的肛管静息压(RASP)、肛管收缩压(MASP)、直肠感知阈值(RSTV)、直肠最大容量阈值(RMTV),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VEGFR2 m RNA的表达丰度。结果:痔组织与正常肛垫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新生血管形成,痔组织与对照组中的MVD均值分别为5.59±0.98、3.92±0.81(P<0.05);VEGFR2染色评分分别为5.95±1.01、2.32±0.72(P<0.05),痔组织中VEGFR2 m RNA表达丰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VEGFR2在痔垫的微血管生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与痔病的发生及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梁文龙 曹杰 杨平 李旺林 孙政 陈熙文 王强 刘峰关键词: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