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霞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门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房峡部L型钙电流特征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研究心房峡部L型钙电流的特性,探讨心房峡部参与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只,麻醉后取心脏,灌流后分离右心房峡部及游离壁,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比观察心房峡部和右心房游离壁L型钙电流的电流密度,并观察异丙肾上腺素灌流后,其电流密度的变化。结果正常状态下,心房峡部和右心房游离壁L型钙电流的电流密度分别为-(7.03±0.71)pA/pF、-(6.30±0.61)pA/pF,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异丙肾上腺素灌流后,心房峡部和右心房游离壁L型钙电流的电流密度分别为-(11.01±0.46)pA/pF、-(8.51±0.31)pA/pF,两处的L型钙电流均显著增大,且心房峡部的L型钙电流密度显著大于右心房游离壁(P<0.01)。结论L型钙电流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心房峡部参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重要因素。
- 邹褘吴钢余泽洪谭文锋汤立军冼伟进王小霞王晋明
- 关键词:L型钙电流心律失常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探讨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与冠脉慢血流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脉慢血流的患者66例为I组,男38例,女28例。冠脉造影正常无冠脉慢血流的患者88例为II组,男51例,女37例。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按照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评估。所有患者在住院后随访1年,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有无PAF。P波离散度(Pd)从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得。计算PAF在各组的发病率。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史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I组患者Pd与II组比较明显延长(39.3±12.6)vs21.5±10.8milliseconds,P<0.01).,PAF发病率明显比II组升高(18.2%vs7.9%,P<0.01)结论在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中患者P波离散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病率升高。
- 邹祎余泽洪谭文锋汤立军冼伟进王小霞黄振文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阵发性心房颤动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P波离散度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P波离散度(Pd)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56例为Ⅰ组,男33例,女2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78例为Ⅱ组,男46例,女32例。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按照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评估。P波最大值(Pmax)、P波最小值(Pmin)、Pd从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得。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史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患者Pd、Pmax与Ⅱ组比较明显延长(39.6±13.2vs21.4±11.9ms,122.3±17.1vs103.8±12.6ms,均P<0.01),且Pmax、Pd均与校正的TIMI帧数呈明显正相关(r=0.803,r=0.839,均P<0.01)。结论: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P波离散度与P波最大值较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明显延长,且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呈明显正相关。
- 邹祎肖秀金余泽洪谭文锋汤立军冼伟进王小霞黄振文
- 关键词:冠状血管血流速度P波离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