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男性前列腺前括约肌MRI解剖的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应用3.0T MR研究青年男性前列腺前括约肌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166名正常控尿的青年男性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对前列腺前括约肌的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进行观察,正中矢状面影像上测量前列腺前括约肌与前列腺尿道纵轴所成的角。结果166例均获得诊断质量的T2加权图像。膀胱中层环形平滑肌形成前列腺前括约肌,自膀胱颈至精阜,前列腺前括约肌逐渐变薄,向前与前列腺前纤维肌肉基质相连续形成完整的环包绕尿道。正中矢状面前列腺前括约肌与前列腺尿道纵轴所成的角为19°~75°,平均33°,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角度增大。结论MRI能够清晰显示中国青年男性前列腺前括约肌的正常解剖形态。 王向东 王宪 孙鹏宇 刘胜 宋苗苗 赵万里 刘洋 李建伟 宋晓丽 周旭东关键词:青年男性 磁共振成像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盆腔异位肾合并肾盏憩室结石的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盆腔异位肾合并肾盏憩室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盆腔异位肾合并肾盏憩室结石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中位年龄34岁。术前均诊断为单侧盆腔异位肾,肾盏憩室内结石。有腰腹痛等症状者4例,体检发现者1例。其中4例为右侧盆腔异位肾,1例为左侧盆腔异位肾。3例为单发结石,2例为多发结石。 CT测量结石直径8~16 mm,平均直径14 mm。2例患者术前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均无结石排出。5例患者术前留置DJ管被动扩张患侧输尿管2周,术前行CT检查,于全麻下采用输尿管肾盂软镜下钬激光处理肾盏憩室颈部并行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术后常规留置尿管1 d,留置患侧输尿管DJ管1~3个月,术后随访了解排石情况。术后评估患者症状有无改善,定期复查泌尿系平片,观察有无结石残留,计算结石清除率,并监测有无结石复发。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放置输尿管软镜通道鞘并置入输尿管软镜,术中见憩室颈部位于患肾上盏2例,位于中盏1例,位于下盏2例。5例患者采用输尿管肾盂软镜下钬激光切开肾盏憩室颈部,全部成功。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60 min),出血量2~20 ml(平均1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中均无输尿管穿孔、撕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腰腹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例患者出现尿源性感染,体温超过38.5℃,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术后住院3~6 d(平均4 d)。术后随访6~12个月,1个月时复查泌尿系平片示结石清除率为60%(2例有结石残留),2个月时为80%(1例有结石残留),3个月时为100%(无患者有结石残留)。术后6~12个月随访无结石复发。结论输尿管肾盂软镜下钬激光治疗盆腔异位肾肾盏内结石可行性强、安全有效、副损伤少;可作为治疗盆腔� 赵万里 刘胜 刘民 孙鹏宇 周煦东 王宪 李名玲关键词:盆腔异位肾 肾盏憩室结石 中年男性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磁共振成像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中年男性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对106例正常控尿的中年男性尿道括约肌复合体进行MRI观察,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结果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由尿道平滑肌和尿道外括约肌组成。尿道平滑肌于后侧终止于会阴体,于前面止于阴茎白膜,于两侧向远端走行止于两侧坐骨支。尿道外括约肌包括尿道横纹括约肌与尿道平滑括约肌,尿道横纹括约肌于膀胱颈及膜部最厚,在膀胱颈处形成完整的环,在膜部尿道,尿道横纹括约肌呈“戒指”状包绕尿道,向后与会阴中心腱相连,向远端止于阴茎白膜。正中矢状面图像能够测量尿道横纹括约肌长度:膜部尿道处长度为12.13~20.86 mm,平均16.86 mm;自精阜至会阴膜长度为27.65~30.88 mm,平均28.67 mm。横断面图像能够测量膜部尿道横纹括约肌厚度,前壁肌层厚度为4.08~6.58 mm,平均5.38 mm,后壁肌层厚度为2.06~2.25 mm,平均2.18 mm。结论MRI能够清楚观察到中年男性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的解剖结构,是观察男性尿道括约肌复合体解剖结构较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周煦东 王向东 王宪 孙鹏宇 刘胜 宋苗苗 赵万里 刘洋 李建伟关键词:中年男性 磁共振成像 中国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括约肌复合体MRI解剖的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应用MRI研究中国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的正常解剖形态。方法对68例正常控尿的中国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道括约肌复合体进行MRI观察,在仰卧位静息态,获取盆腔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结果 68例均获得诊断质量的T2加权图像。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由尿道平滑括约肌(中等信号)和尿道横纹括约肌(低信号)组成。自膀胱颈至精阜,尿道平滑括约肌与尿道横纹括约肌被增生的前列腺压缩成外科包膜;尿道纵行平滑括约肌止于尿道球部,尿道环形平滑括约肌向前与前纤维肌前列腺肉基质相连续形成完整的环,于膜部尿道向后止于会阴中心腱。自膀胱颈至会阴膜,尿道横纹括约肌形成戒指状的环环绕尿道,于膀胱颈处,前厚后薄,向后止于前列腺前括约肌,于膜部尿道向后止于会阴中心腱。正中矢状面图像能够测量尿道横纹括约肌长度:膜部尿道处长度为12.23~20.96 mm(平均16.56 mm);自精阜至会阴膜长度为27.85~30.68 mm(平均28.86 mm)。横断面图像能够测量膜部尿道横纹括约肌厚度,前壁肌层厚度为4.28~6.88 mm(平均5.58 mm),后壁肌层厚度2.16~2.35 mm(平均2.28 mm)。结论 MRI能够清晰显示中国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括约肌复合体的正常解剖形态。 王宪 王向东 孙鹏宇 刘胜 刘民 苏永红 王雪松 宋晓丽关键词:老年男性 磁共振成像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Shank1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检测Shank家族成员Shank1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的表达,探讨在RC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Shank1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R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4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与济南市中心医院120例RCC术后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Shank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Shank1表达与R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CC的癌组织中Shank1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RCC的癌组织中Shan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对Shank1表达上调R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发现,Shank1在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无显著性相关(P>0.05),但与RCC的不同病理类型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Shank1在RCC的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并与RCC的病理类型相关。 赵万里 刘胜 刘民 周煦东 孙鹏宇 王宪 杨继宏 马晓丽关键词:肾细胞癌 蛋白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尿NMP22检测联合膀胱镜在膀胱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评价尿NMP22检测联合膀胱镜在膀胱癌诊断治疗中的作用,寻找诊断治疗膀胱癌的理想方法。方法对86例血尿患者进行NMP22检测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作为对照。NMP22阳性者膀胱镜下行活组织检查和电切术。结果尿NMP22检测阳性者72例,行膀胱镜下行活组织检查及电切术,术后有71例病理证实为尿路上皮癌,1例为良性病变。14例NMP22阴性患者最终病理证实为13例为良性病变。尿NMP22检测的敏感性为98.6%,Youden指数为91.5%,特异性为92.9%。尿脱落细胞学的敏感性为37.5%,Youden指数为37.5%,特异性为100%。尿NMP22的敏感性和Youden指数均高于尿脱落细胞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复发时尿NMP22蛋白的敏感性为84.2%,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为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比较尿NMP22检测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一种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指标,用于膀胱镜检查及治疗前的筛查,可以提高膀胱镜检查及治疗的目的性。 刘民 刘胜 赵万里 李建伟 王宪关键词:膀胱癌 NMP22 膀胱镜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1例RAML患者,其中肿瘤破裂9例,采用肾动脉造影加供血动脉栓塞术治疗。栓塞剂为无水乙醇、聚乙烯醇颗粒和(或)弹簧圈。结果20例患者成功完厩栓塞术。9例肿瘤破裂者术后即刻止血,其中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栓塞术后血压均逐渐恢复正常。1例因肿瘤多发且弥漫占据整个肾脏,血管造影未见舯瘤血管主干.治疗失败。全部患者随访1年以上,1例患者肾动脉造影复查时,肿瘤局部新生血管形成,行二次栓塞,其余患者均见肿瘤体积不同程度缩小,随访期间未出现肾周或腹膜后血肿。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RAML创伤小、恢复快,可有效防止肿瘤破裂出血,手术安全,最大程度保留肾单位,长期随访效果良好。 刘胜 赵万里 周增超 陶兆瑞 王宪关键词:肾动脉 栓塞 血管 脂肪瘤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miRNA-194和miRNA-20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miRNA-194和miRNA-20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PCa患者为PCa组,以及同期就诊的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为BPH组、前列腺正常者60例为正常组,分析所有纳入研究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记录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miR-NA-194和miRNA-206等指标水平及PCa患者肿瘤及预后情况,并比较不同PCa患者间上述资料的差异性。结果BPH组和PCa组患者血清miRNA-206水平较正常组低(P<0.05),而血清PSA水平和miRNA-194较正常组高(P<0.05);且PCa患者其血清miRN A-206水平较BHP患者更低,而血清PSA和miRNA-194水平则更高(P<0.05);Gl-eason评分大于7分、临床分期T3~T4期以及出现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复发的PCa患者其血清miRNA-206水平均显著降低,而血清miRNA-194显著升高(P<0.05);死亡患者血清miRNA-206水平均显著低于生存者,而血清miRNA-194水平显著高于生存者(P<0.05);经Log-rank检验,Gleason评分大于7分、临床分期T3~T4期、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以及血清miR NA-194水平升高和miRNA-206水平降低的PCa患者其生存时间均较短(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以及血清miRNA-194升高和miRNA-206水平降低均为影响P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NA-194在PCa患者中显著上升,而血清miRNA-206水平显著下降,且血清miRNA-194的上升和miRNA-206的下降均为影响P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临床上可将其作为评估PCa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王宪 陈立美 王向东 刘洋关键词:前列腺癌 增殖诱导配体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检测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在尿路上皮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APRIL与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住院的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癌组织33例及癌旁组织2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RIL的表达水平,分析APRIL的表达与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q RT-PCR结果显示,APRIL m RNA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PRIL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上调表达,在癌旁组织中表达较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PRI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统计学分析发现APRIL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APRIL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与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赵万里 刘胜 刘民 周煦东 孙鹏宇 王宪 杨继宏 马晓丽关键词:尿路上皮肿瘤 增殖诱导配体 表达上调 MRI多b值DWI及ADC值在前列腺移行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multiple b-valu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MB-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在前列腺移行区(transition zone, TZ)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71例可疑TZ癌,均行MRI、前列腺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及手术病理检查,其中28例为TZ癌(TZ癌组),43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BPH),BPH组]。所有患者均行MRI T2WI和MB-DWI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标准化ADC(ADC standard )、快速ADC(ADC fast )、慢速ADC(ADC slow )及快速扩散所占比例(f fast )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水平变化,观察MB-DWI各参数对TZ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在T2WI图像上,TZ癌组均表现为低或等信号影,边界清晰,其中23例可见低信号“包膜影”;BPH组6例表现为高信号结节,9例表现为低信号结节,28例表现为高低信号混杂结节,且31例结节可见“包膜”。在弥散加权成像图像上,TZ组24例表现为高信号结节,4例表现为等信号结节;BPH组14例表现为稍高信号结节,29例表现为等信号结节。BPH组ADC slow 、ADC standard 、f fast 均高于TZ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MB-DWI各参数诊断TZ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f fast 、ADC standard 、ADC fast 、ADC slow 。结论:采用MB-DWI诊断TZ癌可有效减少良性病变的干扰,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且f fast 诊断价值最高。 王宪 陈立美 王向东 刘民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