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占斌

作品数:66 被引量:243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真菌
  • 9篇三萜
  • 7篇植物
  • 7篇基因
  • 6篇白粉
  • 5篇葡萄
  • 5篇化合物
  • 4篇杨树
  • 4篇三萜类
  • 4篇生物学
  • 4篇萜类
  • 4篇拮抗菌
  • 4篇黑杨
  • 4篇病原
  • 3篇三萜类化合物
  • 3篇杀配子染色体
  • 3篇山葡萄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农杆菌
  • 3篇配子

机构

  • 61篇东北林业大学
  • 7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省乳品...
  • 1篇微山县第一中...
  • 1篇四平市园林管...
  • 1篇海林市林业局

作者

  • 64篇王占斌
  • 8篇李德海
  • 7篇孙仲平
  • 5篇张福丽
  • 5篇李集临
  • 5篇徐香玲
  • 4篇王志英
  • 3篇黄哲
  • 3篇徐红云
  • 3篇易照勤
  • 3篇康宁
  • 2篇冯连荣
  • 2篇谢凤颖
  • 2篇胡春祥
  • 2篇张旭
  • 2篇赵凤平
  • 2篇孙常雁
  • 2篇郑苗苗
  • 2篇李勍
  • 2篇李雪燕

传媒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中国森林病虫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林业科技开发
  • 3篇植物研究
  • 2篇防护林科技
  • 2篇林业科技
  • 2篇食品科学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延边大学农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森林工程
  • 1篇生物技术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茶叶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7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2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李子红点病的发生与防治被引量:2
2015年
李子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李子中抗氧化剂含量较高,具有改善食欲,促进消化等作用,是抗衰老与防治疾病的最佳水果之一。李子红点病是目前李子比较普遍的病害,造成树势衰弱,影响果实的品质与产量。文章就李子红点病发生的症状、病原菌显微观察、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等进行比较详细论述,为该病害的防治与诊断提供参考。
王占斌李晶莹
关键词:红点病
粗毛纤孔菌三萜成分分析及其对HepG 2细胞模型的脂质调节作用
2023年
为探索粗毛纤孔菌中的总三萜活性成分及其体外降脂能力,采用超高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TOF-MS/MS)对粗毛纤孔菌中的总三萜进行定性分析,并通过油酸诱导建立HepG_(2)细胞高脂模型,以HepG_(2)细胞高脂模型的存活率、脂质积累量和血脂四项为指标,考察粗毛纤孔菌纯化后总三萜的体外降脂能力。根据UPLC-TOF-MS/MS得到的洗脱顺序、保留时间、分子量、质谱信息,结合文献,共鉴定出粗毛纤孔菌中三萜成分8种。体外实验表明,400μmol/L油酸孵育HepG_(2)细胞24 h时,HepG_(2)细胞内的脂质积累量最高。相较于其他浓度组,总三萜质量浓度为250μg/mL时,高脂HepG_(2)细胞内的脂质含量下降最为显著,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清除率分别达到41.86%、44.44%、44.0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长率达到57.33%。研究结果证实了粗毛纤孔菌三萜的体外降脂功能,为开发新型降血脂功能食品提供了实验依据。
李德海刘东超刘爽爽霍永红王占斌
关键词:三萜
根癌农杆菌介导山葡萄VaCBF3基因转化欧美杨111的研究
2019年
以欧美杨111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进行了山葡萄VaCBF3基因的遗传转化,分析了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并对获得抗性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欧美杨111遗传转化过程中适宜的预培养时间为3 d,适宜菌液浓度为OD600为0.3~0.4,适宜侵染时间为2~4 min,适宜共培养时间为3 d。经过对转化子的PCR鉴定,获得4株阳性转基因植株,初步说明外源山葡萄CBF3基因已导入至欧美杨111号中,转化体系已成功建立。
冯连荣矫丽曼王占斌赵继梅尹杰宋立志梁德军
关键词:农杆菌介导法山葡萄
发根农杆菌Ri质粒在药用植物生物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2年
王占斌徐香玲孙仲平李集临
关键词:发根农杆菌RI质粒药用植物生物工程次生物质
提取技术对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制备及体外降血脂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1
2018年
为研究不同提取技术对粗毛纤孔菌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oids from Inonotus hispidus,IHT)制备及体外降血脂作用的影响,选用粗毛纤孔菌菌丝体为原料,研究了高剪切技术、超声波技术、双水相技术、半仿生技术及溶剂回流技术对IHT提取率和对胆酸盐结合能力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IHT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5种提取技术对IHT提取效果及降血脂功能影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高剪切技术的IHT提取率最高,为(3.33±0.02)%,是溶剂回流技术((1.26±0.05)%)的2.64倍。高剪切技术提取的IHT对胆酸盐的结合能力最显著(P<0.05),其降血脂活性与质量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且质量浓度在40 mg/m L时,与甘氨胆酸钠的结合能力为(1.01±0.03)μmol/100 mg,与胆酸钠的结合能力为(0.47±0.04)μmol/100 mg,与牛磺胆酸钠的结合能力为(1.31±0.09)μmol/100 mg,相对辛伐他汀的吸附率分别为36.53%、27.92%、46.33%。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高剪切技术提取的IHT符合三萜类物质的特征结构,且特征吸收峰最强。本研究结果为IHT提取技术的选择及降血脂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李德海杜令娟康宁顾嘉林王占斌
关键词:三萜类化合物降血脂作用
粗毛纤孔菌的菌丝培养特性被引量:3
2012年
对粗毛纤孔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粗毛纤孔菌菌丝生长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以蔗糖为碳源、谷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佳;适宜pH值为8~8.5;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更好;最适宜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在25℃、PDA培养基上,粗毛纤孔菌10d便可在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上长满。
谢凤颖徐红云王占斌
关键词:菌丝培养
转抗真菌病基因烟草后代遗传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载体pBLGC通过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ines)叶盘法转化烟草。对烟草转基因植株后代从DNA水平、RNA水平以及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表达效率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探讨转基因植株后代遗传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占斌孙仲平张福丽张彦妮徐香玲
关键词:转基因后代
响应面优化粗毛纤孔菌三萜提取工艺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提高粗毛纤孔菌三萜物质的得率,本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提取的四个主要因子:溶剂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的最佳条件。然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因子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对三萜得率的影响。发现各因子对其三萜得率作用的先后顺序为:溶剂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的交互作用对三萜的得率存在显著性作用。并模拟二次回归方程,预测三萜最优的提取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3%、提取温度67℃、料液比(g/mL)1∶53.0、提取时间5.25h时,三萜的得率达4.59%。
徐红云王占斌
关键词:三萜化合物
一种鼠李白粉病菌的分子鉴定与亲缘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对鼠李上的白粉病进行显微观察,采用试剂盒法提取病原菌总基因组DNA,用PCR扩增其r 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保守序列,并通过Clustal等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序列的比对和亲缘关系分析,在分子水平鉴定该菌种并比较与其它白粉菌菌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本试验地发生的鼠李白粉病病原菌为费氏白粉菌,其与Gene Bank中Erysiphe friesii var.dahurica(登录号为AB000939)的序列相似度达99%。
李雪燕王占斌王金杰
关键词:鼠李白粉菌内转录间隔区
两种植物抑菌物质的提取及其抑菌效果测定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方法提取筛选到的两种植物(凤毛菊和阴地蒿)中的抑菌活性物质,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和烂皮病病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提取物在不同浓度下作用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凤毛菊索氏和超声波提取物对病原菌均有明显抑菌效果,但超声波提取条件下,浓度为0.8%时抑菌效果最为明显。阴地蒿的超声波提取液在浓度为1.5%时,对杨树烂皮病病菌有比较好的抑制作用。
王占斌彭巍蔡纪文何键蔡箐
关键词:植物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