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儒强

作品数:50 被引量:208H指数:9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用药
  • 11篇药品
  • 11篇药物
  • 10篇合理用药
  • 9篇药品不良反应
  • 8篇中药
  • 7篇抗菌
  • 6篇菌药
  • 6篇抗菌药
  • 6篇抗菌药物
  • 5篇中药注射
  • 5篇中药注射剂
  • 5篇注射剂
  • 5篇急性
  • 4篇药物治疗
  • 4篇制剂
  • 4篇手术
  • 4篇疗效
  • 4篇脑梗
  • 4篇抗生素

机构

  • 45篇蚌埠市第三人...
  • 3篇东南大学
  • 1篇蚌埠市第二人...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市中心血...
  • 1篇蚌埠市铁路中...
  • 1篇蚌埠市中心医...

作者

  • 50篇王儒强
  • 17篇张士勇
  • 11篇程军
  • 9篇叶云
  • 7篇王刚斌
  • 5篇冯燕娴
  • 5篇韩一萱
  • 4篇王玉祥
  • 3篇曹迪
  • 3篇赵同清
  • 3篇陈文实
  • 2篇李萍
  • 2篇姚立敏
  • 2篇张士洋
  • 2篇宁美诚
  • 2篇张洁璟
  • 2篇陈增修
  • 2篇李杰
  • 2篇唐桂华
  • 2篇裕海明

传媒

  • 13篇淮海医药
  • 11篇蚌埠医药
  • 9篇安徽医药
  • 2篇药物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全国临床药学...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4篇1993
  • 3篇1992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副作用
1993年
近年来,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的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在抗生素药物中的比重不容易忽视。它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素类。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选择上,尚存不少有待讨论之处,而且这类抗生素有不同的药理学特性和各异的副作用,如不考虑这些,会出现有害副作用,还会失掉应有的疗效。本文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的副作用进行粗浅的论述,希望能有助于临床正确选择使用此类药物。
王儒强
关键词:抗生素副作用Β-内酰胺类肝脏损害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9例小儿群体输液反应的临床分析
1995年
输液反应是一组在输液过程中,由非原发病所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热,未梢循环不良等。临床多散在发生。而我院于1993年5月6日上午9例患儿几乎同时发生群体输液反应。占当时输液患儿总数的9/43(20.9%)。现分析如下,并结合文献予以重点讨论。
吴玲娟宁美诚王儒强陈波
关键词:小儿输液反应原发疾病致病原因药物治疗
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的几点思考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加强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用药的途径。方法分析我院ADR监测工作开展的现状。探讨医院ADR监测工作对医疗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医院加强ADR监测工作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和降低药源性疾病。结论医院应将ADR监测工作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合理用药。
王儒强张士勇曹迪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
银杏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1996年
观察银杏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随机将91例患者分为口服银杏叶治疗组46例、维脑路通静滴对照组45例。用药前2组临床症状、颅CT改变差别不显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5%,对照组87.7%差别不显著(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粘附率都有明显的改变.
王玉祥唐桂华王儒强
关键词:银杏叶药物治疗急性脑梗塞维脑路通
浅谈发药交待与正确用药被引量:1
1995年
保证药品质量.指导合理用药,搞好经营管理是医院药剂科的主要任务.药剂科工作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医疗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作为门诊药房的药剂人员在处方调配过程中应本着对患者极端负责的精神,不仅要保证处方调配的准确性,还要让患者在离开药房前知道如何正确用药,并能在没有医护人员监督下做到正确用药,即药剂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发药交待.发药交待系指药剂人员在调剂工作中,用语言或文字将所配发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及其它注意事项明确详细地告诉病人.它对于正确执行医嘱发挥药物的最佳效应,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杨利王儒强
关键词:药品质量药剂科处方调配发药交待医嘱
蚌埠地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的研究分析
张士勇冯燕娴程军张树强陈文实王儒强叶云
中药注射剂曾享有“中药现代化之光”美誉,但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事件频发,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2008年12月24日,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卫医政发[2008]71号《关于进一步加...
关键词: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用药药品监督管理
我院门诊西药处方点评及合理性评价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西药处方常见问题,规范处方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4年1月-6月1800张门诊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处方平均每张用药品种数为2.23种,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31.00%,注射剂使用率平均为28.83%。在1800张门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344张,不合格率为19.11%。其中,不规范处方152张,占不合格处方的44.19%;用药不适宜149张,占不合格处方的43.31%;超常处方43张,占不合格处方12.50%。结论医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但尚存在较多问题,处方合格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医师和药师需要共同学习,仍需加强对处方的管理、审核及干预以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
赵同清王儒强
关键词:门诊处方分析点评合理用药
HPLC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血浓度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血清中盐酸左氧氟沙星浓度。方法:采用三氯乙酸提取血样,以盐酸洛美沙星为内标,色谱柱:shim-pack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50 mmol·L^(-1)柠檬酸:1 mol·L^(-1)醋酸胺(16:83:1),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95 nm,灵敏度0.01AUFS。结果:本法在0.1~10μg·ml^(-1)之间线性良好(r=0.999 9),日间和日内RSD小于10%,最低检测浓度为0.1μg·ml^(-1)。结论:本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为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动力学提供依据。
王儒强石庆平
关键词:盐酸左氧氟沙星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
我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0年收集到的806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806份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9.1%(31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3%(749例);抗菌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0.69%(328例);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9.2%(316例)。结论继续做好并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李杰王儒强张士勇韩一萱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预防Ⅰ类切口感染用药的干预对比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调查我院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后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综合干预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方法将我院2011年1~6月295例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设为非干预组,2012年1~6月369例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设为干预组,对比2组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合理性,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应用时间及费用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在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首次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显著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下降至干预后的44.17%,联合用药率干预前为9.15%干预后下降至0。在药物的选择上,头孢唑林出现的频次明显升高。在首次给药时机上,术前0.5~2 h给药例数所占比例显著增多,平均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下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实施的干预措施对促进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推进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降低医疗费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干预模式。
张士勇叶云程军季明娟王刚斌王儒强
关键词:抗菌药物干预模式合理用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