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化应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意义及预后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水平,以探讨氧化应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及27例非冠心病(non-CAD)患者,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AGEs浓度,并记录6月内所有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与非冠心病组对应各时间点AGEs浓度比较,AMI择期PCI组、AMI急诊PCI组及UA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同时发现ACS患者AGEs水平高者预后差,低者预后良好。结论 ACS患者血清AGEs浓度显著升高,AGEs是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较好的血清学指标,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病情转归有一定预测价值。
- 王仁荣曹佳宁董丰徐欣杨承健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预后
- 心肌桥患者乙酰胆碱试验与~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左心室心肌灌注显像的评价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心肌桥患者乙酰胆碱试验与静息-负荷99 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左心室心肌灌注显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9-01-2011-12入选43例先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肌桥患者,并进行乙酰胆碱试验;观察心肌桥患者99 Tcm-MIBI静息及负荷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分布特点。结果 43例患者中,位于前降支心肌桥占86.0%(37/43),收缩期狭窄NobelⅡ级、Ⅲ级分别占55.8%(24/43)和30.2%(13/43)。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痉挛29例(67.4%),乙酰胆碱试验阳性占81.4%(35/43)。43例心肌桥患者中出现异常心肌灌注显像37例(86.0%)。其中29例患者左心室心肌出现2处不同部位的放射性分布改变。6例收缩期狭窄NobelⅠ级心肌灌注正常;24例收缩期狭窄NobelⅡ级出现异常心肌灌注显像,17例表现为中度、重度心肌灌注减少,6例表现为轻度心肌灌注减少,1例表现为反向再分布;13例收缩期狭窄NobelⅢ级出现异常心肌灌注显像,10例表现为中度、重度心肌灌注减少,1例表现为轻度心肌灌注减少,2例表现为反向再分布。结论心肌桥患者心肌桥严重程度与心肌缺血有关,乙酰胆碱可诱发壁冠状动脉痉挛,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肌桥NobelⅡ、Ⅲ级患者均出现心肌血流灌注异常。
- 叶新和杨承健徐欣曹佳宁董丰王仁荣胡大一
- 关键词:心肌桥乙酰胆碱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晚期蛋白氧化产物升高的机制及意义
- 2009年
-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的水平来探讨氧化应激损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入选102例冠心病患者及10例非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分为A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5例、AMI急诊PCI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3例;分别于入院即刻、24h和48h3个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在紫外荧光340nm及酸性条件下测定血清标本的吸光度,并以相应氯胺T浓度来表示AOPP浓度。结果AMI择期PCI组入院即刻、入院24h和入院48hAOPP浓度分别为(236.42±30.41)、(207.84±29.50)、(227.79±35.18)mmol/L.UA组分别为(239.95±39.94)、(175.92±29.46)、(156.54±28.29)mmol/L,非冠心病组分别为(57.41±13.60)、(56.11±11.90)、(61.75±12.28)mmol/L,AMI急诊PCI组分别为(97.58±23.41)、(91.77±17.40)、(113.39±17.24)μmol/L。AMI择期PCI组、UA组分别与非冠心病组对应各时间点比较,AOPP浓度明显升高(均P〈0.05);入院即刻与入院24h(P均〈0.01)及入院48h(P〈0.05),AMI择期PCI组较急诊PCI组AOPP浓度显著升高;AMI急诊PCI组与U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OPP浓度比较,仅uA组48h后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AOPP浓度显著升高,氧化应激是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AOPP是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较好的血清学指标。
- 曹佳宁王仁荣张月军黄伟金艳董丰徐欣杨承健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8例(标记为观察组)及行健康体检人员50例(标记为对照组)。采用随机双盲法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各39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以阿托伐他汀口服,20 mg/次,治疗28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心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IL-8、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6、IL-8、CRP、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LVEF、CO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d,治疗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2.8%、2.6%,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8.5%、17.9%(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6、IL-8、CRP及血脂水平有关。
- 董丰杨承健叶新和王仁荣陈浩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因子阿托伐他汀
- 改良他汀序贯治疗对PCI术后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改良的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PCI患者100例随机分组:A组,PCI术前起始负荷量阿托伐他汀80 mg,后40 mg×7 d,以后20 mg qd;B组,PCI术前术后均每日阿托伐他汀20 mg。分别于服药前及术后24 h,服药后7 d分别测定hs-CRP、MMP-9及NO水平。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血管事件。结果服药前两组患者hs-CRP、MMP-9、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hs-CRP、MMP-9较术前升高,NO较术前降低(自身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服药7 d后两组hs CRP及MMP-9均较术后24 h下降,NO较术后24 h升高(自身对比,P<0.05,组间对比,P<0.05)。结论改良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可显著降低PCI术后体内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并改善内皮功能,并不增加肌溶解等不良事件发生。
- 金艳杨承健徐欣曹佳宁叶新和董丰李麟王仁荣杨军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氧化氮基质金属蛋白酶9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12例,其中56例给予常规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另外56例则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等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各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54/56)明显高于对照组(85.7%,48/56),且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选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王仁荣曹佳宁董丰徐欣杨承健
-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氨氯地平抗高血压药阿托伐他汀钙片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糖基化终产物升高的机制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体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水平以探讨氧化应激损伤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17例非冠心病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24 h和48 h时间点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在可见荧光激发波长370 nm、发射波长440nm、狭缝5 nm条件下测定血清标本的吸光度。结果与非冠心病组对应各时间点比较,AMI择期PCI组、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组及UA组的AGEs浓度均升高(P<0.05)。各组内合并2型糖尿病(DM)与非DM患者AGEs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AGEs浓度显著升高,AGEs是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较好的血清学指标,推测氧化应激是AC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 王仁荣曹佳宁张月军黄伟金艳董丰徐欣杨承健
-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斑块的识别、PCI干预及随访价值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在急性心肌梗死斑块识别、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OCT检查,评价冠脉斑块等病变情况,为PCI治疗提供指导。支架植入后马上行OCT检查,评价支架释放情况,同时术后3个月行OCT复查,评价随访情况。结果 50例患者OCT检查均成功获取清晰图像,共93支病变血管,无OCT相关并发症发生。OCT检出纤维斑块22处,脂质斑块35处,易损斑块28处。86支支架植入后OCT复查,显示支架扩张充分,支架与血管壁分离;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干预后造影复查显示正常,而OCT复查显示红色血栓、破溃斑块存在;50例患者支架内再狭窄2例,OCT检查显示为斑块破溃。PCI术后3个月OCT复查,无斑块形成,无明显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OCT在急性心肌梗死易损斑块识别、PCI干预及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判断中有重要作用。
- 董丰杨承健叶新和王仁荣陈浩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急性心肌梗死易损斑块
-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对NO、CRP、HCY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6年
-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对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NO、CRP、HCY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NO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CRP和HCY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NO、CRP和HCY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
- 董丰杨承健叶新和王仁荣陈浩
- 关键词:硝苯地平依那普利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效果。方法 38例慢血流患者予阿托伐他汀20mg/天及氯吡格雷75mg/天,服用6个月,后复查冠脉造影,采用矫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CTFC)观察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帧数显著大于治疗前(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有效。
- 董丰曹佳宁王仁荣
- 关键词:慢血流现象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