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亮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血睾屏障
  • 2篇乙醇
  • 2篇预后
  • 2篇上尿路
  • 2篇转染
  • 2篇HBV_DN...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血浆
  • 1篇血浆降钙素原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炎症反应综合...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英文
  • 1篇荧光

机构

  • 6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哈励逊国际和...

作者

  • 6篇王亮
  • 3篇刘松林
  • 3篇李延江
  • 2篇荆涛
  • 2篇王培林
  • 2篇李茜
  • 1篇赵振威
  • 1篇郑征
  • 1篇俞亮
  • 1篇张喆
  • 1篇欧阳奇琦

传媒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保肾手术对低级别上尿路上皮癌预后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比较低级别上尿路上皮癌保肾手术与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Springer、ScieneeDirect、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配合手工检索全面收集关于保肾手术与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低级别上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并按有关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术后5年生存率及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6篇文献,436例患者,其中保肾手术组共计177例,肾输尿管根治术组共计259例,分析显示,两组术后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RR值为0.95(95%CI=0.61~1.48,P>0.05);术后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RR值为0.83(95% CI=0.42~1.64,P>0.05).结论 采用保肾手术方式与肾输尿管根治术治疗低级别上尿路上皮癌,5年后总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别,两者疗效相当;但由于保肾手术损伤较小,因此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性行保肾手术.
王亮李延江荆涛俞亮马清昌刘松林仝义锐
关键词:肾肿瘤输尿管肿瘤META分析
血浆降钙素原对于复杂性上尿路感染导致尿脓毒血症的预警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在复杂性上尿路感染患者病情进展为尿脓毒血症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8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复杂性上尿路感染患者,患者均接受上尿路结石手术治疗,并分别在手术治疗前及术后第1天测定血浆PCT及C反应蛋白(CRP)。参照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对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临床细菌感染症状并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诊断为尿脓毒血症,按照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是否并发尿脓毒血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浆PCT水平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纳入本研究共98例患者中,手术治疗后并发尿脓毒血症(观察组)共48例,手术治疗后未并发尿脓毒血症(对照组)共50例,经过对两组患者不同阶段血浆PCT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手术治疗前血浆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血浆PCT水平较术前均升高,观察组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较术前升高,统计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尿路结石合并复杂性上尿路感染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测定术后第1天血浆PCT水平可作为是否会并发尿脓毒血症的预警指标。
仝义锐李延江荆涛马清昌刘松林王亮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尿脓毒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乙醇在HBV DNA转染中对大鼠血睾屏障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垂直传播是指HBV以生殖细胞作为载体,把HBV DNA带入胚胎,使子代发病或成为HBV携带者的一种新的、尚待证明的传播方式。HBV父婴垂直传播研究的关键...
王亮
关键词:乙醇转染乙型肝炎病毒血睾屏障
文献传递
中性粒、淋巴细胞及两者比值对肾癌的预后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两者比值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并术后病理证实的296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应用Cox回归分析的最小P值法获得三因素在计算总生存率时的最佳临界值,并以此为界值将患者分为低、高两组,分别应用Kaplan-Meier、Log-rank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仅中性粒细胞最佳临界值(3.48×109/L即中位数,P=0.029)有统计学意义。低中性粒细胞组1年、3年、5年的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100%、100%、97%和99%、99%、92%,高中性粒细胞组1年、3年、5年的OS和PFS分别为98%、96%、94%和97%、93%、81%,两组OS(P=0.040)和PFS(P=0.02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方式、中性粒细胞计数、肿瘤坏死情况、病理分级、病理T分期、肿瘤大小、病理TNM分期是以OS为终点事件的预后因素。同时,中性粒细胞计数、肿瘤大小、病理TNM分期也是以PFS为终点事件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T分期(P=0.036)和TNM分期(P=0.011)是以PFS为终点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是以OS(P=0.029)和PFS(P=0.017)为终点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是CCRCC预后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
马清昌李延江赵振威刘松林仝义锐王亮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中性粒细胞生存率预后
pcDNA3.1-preS1-GFP重组质粒构建及其小鼠精子表达
2010年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与乙型肝炎病毒(HBV)preS1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小鼠精子内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 ,以HBV全基因组质粒为模板扩增HBVpreS1基因片段,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含有GFP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FP,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小鼠精子,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应用PCR技术检测HBVpreS1基因的存在与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1-preS1-GFP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小鼠精子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转染精子头部有绿色荧光,PCR扩增得到位于HBVpreS1基因区域内长约589bp的片段。结论重组质粒pcDNA3.1-preS1-GFP的成功建立及其在小鼠精子内的表达,为建立新的HBVDNA垂直传递的小鼠模型奠定了实验基础。
李茜王培林王亮张喆郑征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质类精子小鼠
乙醇在HBV DNA转染中对大鼠血睾屏障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英文)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机体摄入大量乙醇后,血睾屏障(blood-testis barrier,BTB)能否有效阻止含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的质粒转染生精小管生精上皮细胞和影响BTB完整性的因素。方法:取20只Wistar成熟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HBVDNA的存在和生精小管的转染情况,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技术检测BTB与生精内环境的超微结构形态学变化。结果:①PCR:A组样本可见特异的HBVDNA阳性条带;②原位杂交:A组发现阳性杂交信号弥散,可被广泛发现于生精上皮基底室和近腔室的生精细胞上;③TEM:A组大鼠睾的生精小管基膜厚薄不均,基膜组织疏松增厚,成波浪式皱褶,可见基膜断裂,精原细胞与支持细胞及生精小管的基膜之间出现较多空泡,生精小管、生精上皮、生精细胞及支持细胞与相邻细胞之间的间隙扩大。结论:BTB的完整性是其起保护功能的重要基础,乙醇可以破坏其完整性,会使全部生精细胞易受HBV的感染。
王亮欧阳奇琦欧阳奇琦李茜
关键词:乙醇HBV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