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晋卫

作品数:10 被引量:10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3篇切除
  • 3篇肿瘤
  • 3篇外科
  • 3篇结肠
  • 3篇肠癌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手术
  • 2篇切除术
  • 2篇化疗
  • 2篇回肠
  • 2篇基因
  • 2篇FAS/FA...
  • 2篇FAS/FA...
  • 2篇FAS/FA...
  • 1篇单孔
  • 1篇单孔腹腔镜
  • 1篇单孔腹腔镜阑...

机构

  • 9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石家庄市中医...
  • 1篇北京中日友好...

作者

  • 10篇牛晋卫
  • 5篇宁武
  • 4篇王文跃
  • 4篇裴东坡
  • 3篇孟凡强
  • 3篇唐弢
  • 2篇周雷
  • 2篇张国超
  • 2篇刘质泽
  • 2篇王宁
  • 1篇向青
  • 1篇杨志英
  • 1篇介建政
  • 1篇李超丰
  • 1篇花瞻
  • 1篇黄林平
  • 1篇蔡德光
  • 1篇邓周录
  • 1篇刘海滨
  • 1篇吴剑箫

传媒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as/FasL基因与低剂量化疗联合中药抗肿瘤减毒增效机理的研究
目的:临床上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化疗、放疗、中医药治疗、免疫治疗,等等,其中,化疗在辅助治疗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但化疗不可避免地损伤了机体的正常功能,引起肝肾功能受损,白细胞降低,免疫功能下降。本研究旨在降低化疗...
牛晋卫
关键词:FAS基因FASL基因
文献传递
巨大结肠息肉的外科治疗策略探讨(附39例报告)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巨大结肠息肉合理的外科治疗策略,对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将127枚直径≥1cm的结肠息肉按大小分3组。其中巨大结肠息肉(直径≥3cm)39例,对其病理特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回顾文献。结果:直径1~2cm的息肉共47枚,其中16枚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腔镜手术1例,其余肠镜下切除;直径2~3cm的息肉41枚,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3枚,3枚开腹手术,12枚双镜联合手术,其余肠镜下切除;直径≥3cm的息肉39枚,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8枚,9枚开腹手术,10枚双镜手术,其余肠镜下切除。本组巨大结肠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率、肠镜下切除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前2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不能在初次肠镜下切除的直径≥3cm的巨大结肠息肉,腹腔镜联合肠镜手术切除是较为妥善的选择。
吴剑箫牛晋卫赵长虹花瞻邓周录唐弢
关键词:结肠息肉腹腔镜结肠镜病理学癌变
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评估腹腔镜技术在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中应用的优劣。方法:对本院接受腹腔镜辅助(n=25)和常规开腹手术(n=41)的回肠袢式造口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辅助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4%(1/25),为顽固性腹水1例,无切口感染及肠梗阻(0/25);传统手术组顽固性腹水、切口感染和肠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14.63%(6/41)、4.88%(2/41)、9.76%(4/41)。腹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辅助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是安全的微创手术方式,有减少术后并发症的趋势。
宁武孟凡强王文跃周雷牛晋卫张国超裴东坡
关键词:传统开腹手术
胃肠间质瘤的个体化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近10年来,从事普通外科的医生对于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认识已由陌生走向熟悉。其中2000年开始应用于GIST临床靶向治疗的伊马替尼,更是开创了实体瘤靶向治疗的先河。而且,伊马替尼在GIST的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外科手术治疗结合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GIST治疗的公认模式。
牛晋卫唐弢
关键词:个体化治疗胃肠间质瘤GIST普通外科伊马替尼
超重和肥胖患者建立气腹新穿刺点的探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患者经左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点(Meng’s点)穿刺建立气腹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采用Meng’s点穿刺建立气腹的40例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CT影像测定所有患者Meng’s点、Palmer’s点(左锁骨中线肋缘下3cm)和脐周(脐环上缘)的腹壁厚度,记录从开始腹腔给CO2到气腹压达到12mmHg的时间和进气量,观察术中腹壁及腹腔内脏器副损伤情况,记录穿刺成功情况。结果全组Meng’s点、Palmer’s点和脐周的腹壁垂直厚度分别为(3.73±1.26)cm、(3.97±1.36)cm和(4.19±1.73)cm,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97,P=0.38)。经Meng’s点建立气腹时气腹针成功穿刺时间为(11.08±1.35)s,从开始腹腔给气到气腹压达到12mmHg的时间为(65.00±8.70)s,进气量为(4.08±0.39)L。全组无明确术中副损伤,建立气腹均一次气腹针穿刺成功。结论对超重和肥胖患者经Meng’s点建立气腹方便快捷、安全可行。
孟凡强刘孝明刘海滨宁武张国超李超丰牛晋卫唐弢裴东坡王文跃杨志英
关键词:超重肥胖气腹穿刺点
“四步法”混合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初步探讨'四步法'混合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2015年9月~2019年1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共87例,其中采用'四步法'混合入路47例(混合入路组)、传统中间入路40例(中间入路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肿瘤所在部位、分期、清扫淋巴结数目及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混合入路组与中间入路组手术时间(180.6±12.0min vs 189.1±18.9min),术中出血量(74.2±19.6ml vs 106.4±64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中间入路相比,'四步法'混合入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操作难度低、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值得在临床中探讨及推广应用。
牛晋卫介建政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腹腔镜手术入路
预防性皮瓣支撑末端回肠造口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评价预防性皮瓣支撑末端回肠造口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一部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6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皮瓣支撑造口组(皮瓣组)33例,传统支架管造口组(置管组)3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加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置管组术后1个月均完成支架管拆除。两组根治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还纳手术时间及造口并发症各项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皮瓣组比置管组造口手术时间短[(28.9±4.3)min比(36.3±2.3)min,t=11.73,P<0.001],皮瓣组造口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置管组(1例比7例,χ2=4.155,P=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有吻合口漏高危因素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预防性皮瓣支撑造口术操作简单、快捷,免于拆除支架管,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理想的可供选择的方法,可予以推广。
牛晋卫宁武周雷裴东坡孟凡强刘质泽
关键词:回肠造口术外科皮瓣
保留左结肠动脉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作用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作用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97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两组,保留左结肠动脉52例,不保留左结肠动脉4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横结肠造口情况、吻合口漏情况。结果97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两组手术时间[(121.4±17.5)min与(97.0±19.2)min、术后吻合口漏(0例与3例)、横结肠造口术(0例与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左结肠动脉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对结肠吻合口近端血运提供了充分的保障,避免了吻合口漏的发生。
牛晋卫宁武王文跃裴东坡孟凡强刘质泽蔡德光
关键词:直肠肿瘤肠系膜下动脉吻合口漏
低剂量化疗联合中药抗肿瘤疗效及其作用机理
2008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化疗联合中药抗肿瘤疗效及Fas/FasL基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0、0.01、0.1、1μg/ml表阿霉素处理的肝癌细胞分别和有、无参芪处理的淋巴细胞共培养,观察低剂量化疗药联合中药或FasL单克隆抗体介入后抗肿瘤的效果;用PCR测定化疗药处理的肝癌细胞Fas/FasL基因的表达。结果1μg/ml表阿霉素处理的肝癌细胞OD值高于0、0.01、0.1μg/ml表阿霉素处理的肝癌细胞,未处理肝癌细胞的OD值最高;7402肝癌细胞表达Fas和FasL基因,与0μg/ml表阿霉素干预过的7402肝癌细胞FasL表达比较,0.01、0.1μg/ml的降低,1μg/ml的增高;FasL单克隆抗体介入后,0、0.01、0.1μg/ml表阿霉素处理的肝癌细胞OD值高于空白对照。结论低剂量化疗药联合中药抗肿瘤可减毒增效;Fas/FasL系统在抗肿瘤免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牛晋卫黄林平王宁向青
关键词:药物疗法肝肿瘤淋巴细胞FAS/FASL基因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58例被引量:47
2013年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同一术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慢性阑尾炎共计121例,其中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8例,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63例,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与三孔腹腔镜组比较,单孔腹腔镜组切口满意度得分较高,(4.5±0.7)比(3.0±0.6),t=13.50,P=0.00;术后对止痛药的需求次数较少,(1.2±0.5)次比(2.1±0.7)次,t=-8.25,P=0.00;手术时间未增加,(40±10)min比(37±9)min,t=1.94,P=0.055;失血量未增多,(12±6)ml比(13±6)ml,t=-1.50,P=0.137;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1.4±0.6)d比(1.6±0.7)d,t=-1.82,P=0.072。全组在围手术期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与常规三孔腹腔镜手术有相似的临床效果。
孟几强宁武牛晋卫王宁裴东坡王文跃
关键词: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