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耀新

作品数:25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颅内
  • 6篇血肿
  • 6篇内血肿
  • 6篇微创
  • 6篇微创穿刺
  • 6篇微创穿刺术
  • 6篇颅内血肿
  • 6篇颅内血肿微创
  • 6篇颅内血肿微创...
  • 6篇穿刺
  • 6篇穿刺术
  • 4篇血管
  • 4篇脑梗
  • 4篇急性
  • 3篇疗效
  • 3篇脑出血
  • 3篇脑梗死
  • 3篇可弯曲
  • 3篇划线
  • 3篇梗死

机构

  • 20篇右江民族医学...
  • 5篇右江民族医学...

作者

  • 24篇潘耀新
  • 14篇蒙兰青
  • 12篇黄建敏
  • 12篇李雪斌
  • 9篇简崇东
  • 9篇唐雄林
  • 7篇袁胜山
  • 6篇刘国军
  • 6篇张莉芳
  • 6篇黄灵
  • 6篇冯云
  • 6篇杨彩梅
  • 6篇陈海燕
  • 4篇黄瑞雅
  • 3篇黄清
  • 3篇黄晓华
  • 3篇梁雄壮
  • 3篇黄俊芳
  • 2篇韦世革
  • 2篇蒋少艾

传媒

  • 6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广西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微创医学
  • 1篇健康向导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3
  • 2篇1991
  • 1篇199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干血管病临床分析(附8例报告)
1990年
脑干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较少见。头颅CT的应用使脑干血管病尤其是出血性病变的诊断有了更可靠的依据。现收集作了CT扫描的脑干血管病8例报告并分析如下: 例1,黄某某,男,75岁。于1988年12月13日早晨起床时发觉左侧肢体无力,站立不稳,伴头晕,轻头痛、恶心,
蒋少艾潘耀新谭兴林
关键词:脑干病变血管病左侧肢体无力中脑出血延髓外侧综合征下肢肌
一种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用立体定位尺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用立体定位尺。该立体定位尺包括顶杆、左侧杆、右侧杆、标准划线尺、穿刺划线尺和中尺,标准划线尺、穿刺划线尺和中尺均由可弯曲变形的材料制成;左侧杆、右侧杆和中尺均和...
刘国军张莉芳黄建敏蒙兰青李雪斌简崇东唐雄林潘耀新袁胜山黄灵冯云陈海燕黄俊芳蓝学群杨彩梅杨昕翰
文献传递
伤寒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1991年
伤寒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临床上较少见,最近本科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黄某,男,41岁,农民,田阳县人,因发热.头痛8天,抽搐、胡言乱语3天,于1988年5月16日入院,入院检查:T39.6℃,P106次/min,R24次/min,BP14.7/8kPa;谵妄状态,定向障碍,左耳根部及乳突压痛:心肺(-),腹部(-);双侧瞳孔等大,4mm,对光反射迟钝,双侧视乳头水肿;颈强硬,布氏征(+),克氏征(+):血:WBC23.8×10~9,N92%;腰穿脑压2.45kPa,CSF呈黄色粘稠状,镜检:WBC22.8×10~9,N93%,并见大量脓球及G^-杆菌,初步诊断: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并中毒性脑病。
潘耀新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中毒性脑病克氏征青霉素钠谵妄状态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不同量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是否行脑脊液置换及置换量的多少分为少量置换组(A组,n=36)、大量置换组(B组,n=36)及一般治疗组(C组,n=30),置换组除了给予一般治疗组同样的治疗方法外,通过简易腰穿法,以不同量生理盐水缓慢置换脑脊液,A组10~30 ml/次,B组40~70 ml/次。结果置换组平均头痛缓解时间显著缩短(P〈0.01),大量置换组较少量置换组平均头痛缓解时间缩短更显著(P〈0.05);大量置换组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一般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简易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SAH可以缩短患者头痛时间,大量脑脊液置换不仅可以更有效缩短头痛时间,还可以减少其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并发症。
袁胜山黄建敏蒙兰青梁雄壮潘耀新黄晓华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疾病相关指标的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分析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疾病相关指标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者15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静脉溶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康复效果、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18%)高于对照组(72.37%)(P<0.05)。治疗2周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脑血管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分、脑血管外周阻力、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0.26%比11.84%,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改善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内皮功能等疾病相关指标,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安全性良好。
潘耀新杨昕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尤瑞克林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
一种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用头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用头部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和架设于支撑底座上的两个头部固定器,支撑底座包括底板、升降倾斜机构和活动板,升降倾斜机构安装于底板和活动板之间对活动板...
刘国军张莉芳简崇东黄建敏蒙兰青李雪斌唐雄林潘耀新袁胜山黄灵冯云陈海燕蓝学群杨彩梅黄清杨昕翰
文献传递
视觉先兆性偏头痛患者血栓前状态研究的临床意义
目的偏头痛特别是视觉先兆性偏头痛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栓前状态是血栓发生的预警信号之一,及时发现偏头痛存在血栓前状态,尽早干预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探讨偏头痛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进一步对偏头痛性脑卒中进行Ⅰ级预防。
蒙兰青黄瑞雅李雪斌黄建敏潘耀新简崇东
文献传递
基于神经电生理、神经化学对癫痫发病机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黄瑞雅黄建敏李雪斌蒙兰青刘国军唐雄林潘耀新黄曲云李家深
1、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神经病学癫痫领域;2、主要技术内容:该课题应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技术等方法对癫痫大鼠皮层和海马的缝隙连接、突触重建、神经可塑性、神经元凋亡及炎症相关蛋白、神经化学介质的表达进行研究;对高铝环境癫...
关键词:
关键词:癫痫治疗神经电生理学发病机理
DSA对老年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 探讨DSA对老年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 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一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DSA表现与预后.结果 DSA显示有充分侧支循环代偿18例(78.3%),其中前交通动脉代偿16例,后交通动脉代偿6例,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代偿3例,脉络膜前动脉代偿5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之间的软脑膜动脉代偿5例,大脑后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之间的软脑膜动脉代偿4例,眼动脉代偿15例,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吻合3例,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之间吻合2例;随访1~2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并未再复发.无侧支循环代偿5例,其中2例瘫痪患者肌力由0级恢复到Ⅲ级,生活无法自理;2例意识障碍没有恢复,因肺部感染而死亡;1例患者失语无法恢复.结论 DSA可以准确判断老年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存在方式和代偿能力,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黄建敏简崇东唐雄林蒙兰青潘耀新李雪斌黄瑞雅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颅内动脉硬化侧支循环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伪刺激并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模式的rTMS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2个疗程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升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随访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92.5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结论rTMS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能力,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黄晓华李雪斌蒙兰青黄建敏简崇东潘耀新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高压氧缺血性脑卒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