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素祥

作品数:16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医学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骨折
  • 4篇RHBMP-...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疗效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形态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3篇干细胞
  • 2篇腰椎
  • 2篇手术
  • 2篇疏松性
  • 2篇人骨形态发生...
  • 2篇重组人骨形态...
  • 2篇椎体
  • 2篇微创
  • 2篇细胞
  • 2篇疗效分析
  • 2篇纳米

机构

  • 7篇泰州市第二人...
  • 6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工业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13篇沈素祥
  • 6篇刘玉林
  • 6篇王国喜
  • 4篇张绍东
  • 4篇杨国进
  • 4篇吴小涛
  • 3篇付文举
  • 3篇唐天驷
  • 3篇杨惠林
  • 3篇李延报
  • 3篇王皓宇
  • 1篇秦晓斌
  • 1篇张宇
  • 1篇张立峰
  • 1篇郑奇
  • 1篇蒋赞利
  • 1篇茅祖斌
  • 1篇何锡彬
  • 1篇李党生
  • 1篇李广灿

传媒

  • 3篇中外医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6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及其在脊柱融合中的应用
2008年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促成骨因子,但单独应用极易经体液稀释或经各种蛋白酶所降解,需要载体使其缓慢释放。负载BMP的方式有吸附和包裹两种。目前研究的BMP载体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和复合载体三类,它们在生物相容性、降解速度和机械强度等方面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脊柱融合术中往往需使用植骨材料才能使脊柱获得持久的稳定。载体负载BMP后生成的复合体因兼具骨传导、骨诱导和骨生成作用,是良好的植骨材料,其在脊柱融合中应用,可促进术后形成稳定的融合。BMP价格昂贵,如何减少负载剂量,使其适于临床应用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有研究发现载体的选择、负载方式、载体间的相互作用等对提高BMP的疗效,减少负载剂量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沈素祥张绍东吴小涛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脊柱融合
唑来膦酸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用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并于术后接受醋酸钙颗粒+骨化三醇软胶囊治疗12个月,31例)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每12个月给药1次,31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3个月的疼痛情况,术前、术后7 d、6个月的功能障碍情况,术前与术后12个月的L2~L4腰椎与股骨颈的骨密度情况,以及术前与术后12个月的骨代谢水平。结果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7 d、3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7 d、6个月的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均呈降低趋势,且术后6个月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L2~L4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BGP、BAL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唑来膦酸用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体内骨代谢水平,增加机体骨密度,缓解患者疼痛症状,进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付文举刘玉林杨国进沈素祥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唑来膦酸骨密度骨代谢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体内示踪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到大鼠损伤脊髓(SCI)后迁徙情况的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大鼠NSCs,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 paramagnet iciron oxide,SPIO)及多聚左旋赖氨酸(PLL)标记NSCs,分别进行普鲁士蓝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NSCs在体外标记情况。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损伤组(A组)、脊髓损伤对照组(B组)、脊髓损伤后NSCs移植治疗组(C组),分别在细胞移植术后第7d、14d、21d、28d及35d,按照改良Tarlov评分法和Rivlin斜板试验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B、C组术后第7、21、35d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T2*WI。结果:(1)普鲁士蓝染色证实SPIO和PLL标记NSCs的有效率为100%。(2)细胞移植后7~35d,C组与B组动物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B组恢复较慢,14d、21d、28d和35d时C组Tarlov评分和斜板试验角度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5TMRI检查,C组移植处在T2*WI序列呈低信号改变,第21d低信号向损伤区扩大,第35d损伤区见到低信号改变。B组相同时间点无低信号改变。第35天时与B组相比,C组3个扫描序列中信号强度分别下降32.55%、54.14%、62.27%,T2*WI的信号强度变化最大,T1WI变化最小。结论:磁共振技术可以追踪SPIO及PLL标记的移植在体内的NSCs。
张立峰蒋赞利茅祖斌郑奇沈素祥张宇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移植磁共振成像
rhBMP-2/无定形磷酸钙纳米缓释微粒成骨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无定形磷酸钙(ACP)对rhBMP-2的缓释作用,检测rhBMP-2/ACP纳米缓释微粒的成骨活性。 方法:制备rhBMP-2/ACP纳米缓释微粒,扫描电镜检测大小、形态;描绘rhBMP-2的体外释放...
沈素祥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活性
文献传递
腰椎TLIF单边固定与双侧固定对比研究
2016年
目的探析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联合单边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4例采取TLIF+单边椎弓根钉固定,28例传统TLIF+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指征、手术前后VAS评分等。结果单边固定手术时间(98.1±27.8)min、术中出血量(110.6±36.2)m L、住院时间(5.8±1.92)d,与传统双侧固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联合单边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不过单侧内固定更具优势。
沈素祥王国喜刘玉林
关键词:TLIF腰椎退行性疾病
rhBMP-2/无定形磷酸钙纳米缓释微粒成骨活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无定形磷酸钙(ACP)对rhBMP-2的缓释作用,检测rhBMP-2/ACP纳米缓释微粒的成骨活性。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已制备rhBMP-2/ACP缓释微粒的大小、形态;测定rhBMP-2的体外释放情况并描绘曲线;用MTT法检测缓释微粒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情况的影响;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细胞ALP活性以反映缓释微粒对其分化的影响,并与ACP的作用进行比较;将缓释微粒植入大鼠股部肌袋,通过X线、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缓释微粒的异位成骨能力。结果缓释微粒大小为100nm左右,具有典型的无定形球形面貌。开始时为快速释放期,随后呈缓慢持续释放。缓释微粒能显著促进MSC的增殖和分化,植入大鼠股部肌袋12周,材料大部分降解,有明显的骨形成。结论ACP可作为rhBMP-2合适的缓释载体材料,生成的纳米缓释微粒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成骨活性。
沈素祥吴小涛张绍东王皓宇李延报杨惠林唐天驷
关键词:RHBMP-2纳米微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无定形磷酸钙负载rhBMP-2纳米缓释体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无定形硫酸钙(ACP)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ACP)纳米缓释体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为新型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方法]对材料分别进行体外溶血实验、微核实验、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皮内刺激反应实验和短期肌内埋置试验、骨内植入实验。[结果]材料浸提液对兔血无溶血现象,对小鼠骨髓细胞无遗传毒性作用,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兔热原反应、兔皮内刺激反应;兔短期肌肉埋置、骨内植入后局部无明显炎症反应、无组织坏死,材料逐渐发生降解,能与组织有机融合。[结论]rhBMP-2/ACP纳米缓释体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符合ISO10993、GB/T16886规定的体内植入物的生物学评价标准,可作为骨修复替代材料用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
王皓宇吴小涛张绍东沈素祥李延报杨惠林唐天驷
关键词: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生物相容性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与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采用MIS-TLIF手段治疗)和对照组(采用PLIF手段治疗),采用VAS评分评价2组患者腰腿痛情况,对比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1周VAS评分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切口全部1期愈合,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IS-TLIF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优于PLIF,可减少术中组织创伤,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尽早恢复.
刘玉林杨国进翟高燕何锡彬沈素祥王国喜
关键词: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
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3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再次行植骨PFNA内固定后愈合,PFNA治疗总有效率98.41%。结论以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实现早期不负重活动,对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沈素祥王国喜刘玉林
关键词:PFNA内固定股骨近端骨折
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究小切口微创手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丰富临床经验。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接受临床治疗的6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采用L切口钢板内固定法治疗。对所有患者跟踪随访至少1年,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并作综合的对比研究。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病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跟骨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末次随访AOFAS评分试验组为(94.8±1.7),对照组为(81.7±3.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小切口微创手术能显著改善预后情况,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中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王国喜秦晓斌沈素祥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