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晖扬
- 作品数:23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纯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单纯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10月-2013年8月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行植骨融合,自体植骨19例,同种异体骨10例.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有无神经、血管、脊髓损伤,切口愈合和术后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85~ 13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0 ml(80 ~ 500 ml).经术后10个月~5年随访(平均18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未见复位丢失,亦未见内固定松动退出或断钉.患者均未出现椎动脉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但1例出现切口低毒力感染,2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 结论 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单纯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钉安全可行,固定可靠,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但须注意切口愈合问题.
- 张育锋钟志刚沈晖扬邱雪立林本丹
- 关键词:枢椎脊柱损伤椎弓根螺钉
- MDM2、IGF1、STAT1、RAC1在骨巨细胞瘤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MDM2、IGFl、STATl和RACl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及其与GCT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DM2、IGFl、STATl和RACl在50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结果MDM2:未复发组11/37阳性表达,复发组9/13阳性表达。IGFl:未复发组13/37阳性表达,复发组9/13阳性表达。STAT1:未复发组10/37阳性表达,复发组8/13阳性表达。RACl:未复发组10/37阳性表达,复发组9/13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与GCT复发均有高度相关性。结论MDM2、IGFl、STATl和RACl在GCT中的表达与其复发有关,是影响预后、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帮助判断骨巨细胞瘤预后的指标。
- 陈树鑫钟志刚沈晖扬邱雪立张育锋
- 关键词:MDM2IGF1STAT1RAC1免疫组织化学骨巨细胞瘤
- 内排锚钉辅助不同入路内固定术在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中的应用比较
- 2023年
- 目的比较内排锚钉辅助不同入路内固定术在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肩前内侧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60例)和观察组(采用三角肌外侧纵行分开入路,6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肱骨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69±9)min比(88±9)min、(7.2±1.5)d比(9.4±1.6)d](P<0.01),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86±16)ml比(149±19)ml、(109±9)ml比(128±9)ml](P<0.01)。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nstant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两组间VAS评分、Constant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Constant评分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但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Constant评分的变化幅度不同,观察组变化更明显。两组术后6周、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Constant评分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6周(P<0.05),Constant评分高于术后6周(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7%(7/60)比16.67%(10/60)](χ^(2)=0.617,P=0.432)。结论内排锚钉辅助内固定术中经肩前内侧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经三角肌外侧纵行分开入路对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大结节骨折均有效,后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且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少。
- 沈晖扬刘成
-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大结节骨折内固定术
- 髋臼边缘压缩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认识并掌握髋臼边缘压缩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技巧。[方法]对2008年8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髋臼骨折患者中发现并手术治疗的16例合并髋臼边缘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髋臼边缘骨折中14例经术前CT检查确诊,2例在髋臼骨折手术中发现。所有患者均通过Kocher-Langenbeck入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对压缩骨折进行撬起和植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9个月(12∽46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7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75%。手术并发症: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无死亡、感染和骨折不愈合病例。[结论]髋臼后方边缘压缩骨折比较隐蔽,术前CT扫描可对这种骨折进行确诊。手术获得解剖复位的关键在于术中对压缩骨折进行精确撬起植骨。
- 张育锋钟志刚沈晖扬邱雪立林本丹
- 关键词:髋臼骨折外科手术
-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肱骨近段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术后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观察组给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伤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促进功能恢复和骨伤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沈晖扬钟志刚陈树鑫
- 关键词: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 比较研究经内踝截骨入路与非截骨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疗效
- 2018年
- 目的:分析研讨经内踝截骨入路与非截骨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复杂距骨骨折患者中,抽取32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对照组接受非截骨入路手术治疗(18例),观察组接受经内踝截骨入路治疗(14例),观察治疗疗效、并发症、术后AOFAS评分等,并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疗效85.71%,高于对照组72.22%,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33.33%,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疾病给予经内踝截骨入路方式,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状况下,可将此方式列入到首选方式中进行选择,其疗效突出,并发症低,有利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 沈晖扬
- 关键词:疗效经内踝截骨入路并发症
- 手足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 探讨手足部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8-2012年共收治的11例临床资料完整且进行随诊的手足部骨巨细胞瘤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范围为15 ~ 41岁,平均23.5岁,11例中累及手部4例、足部7例.患者均有受累部位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从出现到就诊时间平均为8个月(3~14个月).Campanacci分级:Ⅰ级0例,Ⅱ级6例,Ⅲ级5例.除1例行截趾术外,其余患者均行肿瘤病灶扩大刮除植骨术.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49个月(16~120个月),其中1例掌骨患者术后复发,行掌骨切除术,再次随诊超过3年,未见复发.其余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消失,未出现其他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为骨巨细胞瘤,未见恶性变化,也未见肺转移,同时也没有多灶及多中心性的报告.结论 骨巨细胞瘤在手足部发生少见,误诊率较高,手术时按外科边界扩大切除可以有效地控制复发,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 陈树鑫黄育鑫沈晖扬张育锋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外科手术
-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策略。方法对66例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患者常见并发症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干预措施。结果平均随访29个月(12~46个月)。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34例,良好复位25例,不满意复位7例。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23例,良29例,可8例,差6例。手术并发症坐骨神经损伤2例,创伤性关节炎14例,异位骨化1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无感染和死亡病例。无因护理不当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在围术期开展积极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和康复锻炼对预防和减少移位髋臼骨折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 许燕杏林梓霞沈晖扬
- 关键词:髋臼骨折并发症护理
- 扩大刮除术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扩大刮除术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1例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均应用扩大刮除、关节面下植骨、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术。采用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并进行影像学随访评估是否复发。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随访期间仅发现1例复发。患者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为22-29分,均为优。结论应用磨钻扩大刮除、关节面下植骨、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陈树鑫钟志刚沈晖扬张育锋
-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手术
- 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1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8例采取传统手术切开复位治疗,观察组8例实施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治疗.对比2组患者在不同状态下的VAS评分、HSS评分以及患肢与健肢长度的差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更有优势(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髁上假体周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刘成赵阿敏张育锋沈晖扬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