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昕

作品数:114 被引量:36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4篇外阴
  • 38篇外阴鳞癌
  • 38篇鳞癌
  • 37篇细胞
  • 27篇上皮
  • 26篇上皮内
  • 26篇皮内
  • 26篇表达及意义
  • 21篇细胞癌
  • 21篇鳞状
  • 21篇鳞状细胞
  • 20篇外阴鳞状细胞...
  • 20篇鳞状细胞癌
  • 19篇病变
  • 16篇免疫
  • 15篇蛋白
  • 15篇硬化性
  • 15篇上皮内瘤
  • 15篇内瘤
  • 14篇硬化性苔藓

机构

  • 10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2篇沈阳市妇婴医...
  • 5篇辽宁省人民医...
  • 4篇沈阳市第四人...
  • 3篇沈阳医学院
  • 2篇辽宁省肿瘤医...
  • 2篇沈阳二四二医...
  • 2篇沈阳市和平区...
  • 2篇沈阳医学院奉...
  • 2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鞍山市中心医...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沈阳市第五人...
  • 1篇沈阳医学院沈...
  • 1篇抚顺矿务局总...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作者

  • 113篇武昕
  • 15篇李慧
  • 8篇王威
  • 7篇姜英
  • 7篇赵毅
  • 6篇高兴华
  • 5篇姚嘉斐
  • 5篇白枫
  • 5篇刘春艳
  • 4篇王雅坤
  • 4篇李威
  • 4篇杨秀华
  • 4篇李祁伟
  • 3篇周宝森
  • 3篇陈洪铎
  • 3篇刘冬梅
  • 3篇方素云
  • 3篇李玉芳
  • 3篇郭科军
  • 3篇刘畅

传媒

  • 15篇中国医科大学...
  • 15篇中国实用妇科...
  • 13篇现代肿瘤医学
  • 10篇2007年全...
  • 5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世界肿瘤杂志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16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小RNA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以完全或非完全互补的方式与其靶mRNA相结合,调节mRNA表达,从而影响其生物学特征,参与许多肿瘤发生过程。近年来,miRNA在肿瘤领域研究较为广泛,差异表达的mi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作用机制是调控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翻译的过程。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通过抑制靶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肿瘤的分类、药物耐药性和预后。目前的研究热点为癌变过程中miRNA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利用miRNA作为癌症早期诊断指标或新型治疗的靶点。现就miRNA在妇科癌症如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外阴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杨秀华武昕
关键词:微小RNA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
HIF-1α蛋白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
缺氧诱导因子-1( hypoxia - inducible factor - 1,HIF - 1)是目前发现惟一的在特异性缺氧状态下发挥活性的转录因子,由HIF-1α和HIF-1β组成,其中HIF-1α是主要的氧调节亚基...
刘春艳武昕
关键词: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鳞癌缺氧诱导因子-1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VEGF及CD34在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及外阴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及密度(MVD)改变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原始造血细胞抗原(CD34)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外阴硬化性苔藓(LS)和VIN中VEGF高表达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LS和VIN中MVD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S组织中存在微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代偿性刺激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增高。
杨静武昕李威赵毅
关键词:外阴上皮内瘤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met、EGF及其受体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通过检测原癌基因c met、表皮生长因子(EGF)和EGF受体(EGFR)在正常外阴皮肤,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外阴癌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进行检测。c met,EGF和EGFR的表达与外阴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c met在80%VSCC和20%VINⅢ中表达(P<0.05)。EGF在100%VSCC和VINⅢ以及20%VINI,Ⅱ中表达。EGFR在67%VSCC和40%的VINⅢ中表达(P<0.05)。c met更强表达于高分化型的VSCC中,与中/低分化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EGF,c met是外阴癌变的早期事件。
武昕李祁伟花象峰李蔓李慧
关键词:外阴鳞癌
宫颈癌发生中细胞凋亡与p53基因蛋白及HPV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发生中细胞凋亡与 p5 3基因蛋白表达及高危型人乳头样病毒 (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为正常宫颈鳞状上皮 (NE) 4 1例、重度非典型增生 (SD) 4 1例、原位癌 (CIS) 37例、早期浸润癌(MIC) 31例、大细胞非角化型浸润癌 (IC) 4 0例共计 190例手术切除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凋亡细胞的检出使用TDT -mediateddUTP -biotinnickendlabeling(TUNEL)方法 ,p5 3基因蛋白表达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方法 ,HPV16、18型E6DNA感染使用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TUNEL标记率从NE到CIS组呈现有意义地减少 (P <0 0 1) ;在SD、CIS组 ,p5 3基因蛋白超表达者TUNEL标记率呈现有意义的低值 (P <0 0 5 )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与细胞凋亡、p5 3基因蛋白表达未呈现直接的相关性改变。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宫颈癌发生的早期过程 ,其与 p5
姚嘉斐生秀杰武昕李悦王彤
关键词:宫颈癌细胞凋亡P53HPV
5味中药对体外培养原代人外阴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利用原代培养的人外阴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观察中药对人外阴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及培养人外阴皮肤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状态;HE染色观察细胞爬片下的形态及着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中间丝波形蛋白;测定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测定莪术、黄芪、丹参、川穹及当归5种中药作用后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传6代内以及传6代内复苏人外阴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均很强。MTT检测结果显示:5种药物在特定浓度范围内均能抑制人外阴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别作用于人外阴皮肤成纤维细胞72 h后,莪术5、10、100 mg/L浓度组,黄芪500、1 000 mg/L浓度组,丹参1 000 mg/L浓度组,川穹500、1 000 mg/L浓度组,当归100、500、1 000 mg/L浓度组均显示抑制增殖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莪术和川穹的抑制强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成功建立了体外人外阴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方法;特定浓度范围内的莪术、黄芪、丹参、川穹和当归能够抑制人外阴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增殖。
于爽武昕姜英赵向宇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中药
外阴鳞癌中PTEN和CPP3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外阴鳞癌中PTEN和CPP32(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外阴鳞癌和10例外阴正常皮肤石蜡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外阴鳞癌PTEN及CPP3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6.7%和53.3%。两者在分化好的外阴鳞癌中均较强表达,在分化差的外阴鳞癌中表达降低。PTEN的表达与外阴鳞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PP32的表达与外阴鳞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外阴鳞癌中PTEN与CPP3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TEN蛋白和CPP32在外阴鳞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PTEN可能通过抑制CPP32表达,阻止细胞凋亡,参与细胞癌变过程,进而影响外阴鳞癌临床生物学行为。
白枫武昕
关键词:外阴鳞癌PTENCPP32免疫组化
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人乳头瘤病毒、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测定被引量:4
1998年
外阴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为探讨HPV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中HPV的6,11,16,18型DNA,HPV的16,18型E6蛋白,p53,bcl...
武昕高兴华常文庆王雅坤
关键词:外阴尖锐湿疣P53基因BCL-2基因
过氧化物酶4与NF-κB在外阴硬化性苔藓及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4(peroxiredoxin 4,Prx4)和NF-κB在外阴硬化性苔藓(vulvar lichen sclerosis,VLS)和外阴鳞癌(vulvar squarnous cell carcinoma,V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rx4和NF-κB在VLS和VSCC及外阴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rx4在VLS的表达明显高于外阴正常皮肤,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V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外阴正常皮肤(P<0.05)。在VSCCⅢ-Ⅳ期中表达高于Ⅰ-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中分化的表达高于高分化(P<0.05)。NF-κB在VLS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外阴正常皮肤,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NF-κB在V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外阴正常皮肤(P<0.05),在VSCCⅢ-Ⅳ期中表达高于Ⅰ-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中分化的表达高于高分化(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VLS中Prx4和NF-κB的表达呈负相关;在VSCC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rx4和NF-κB在VSCC中高表达;NF-κB在VLS中低表达。
卢烨杨邵劼董思雨刘畅武昕
关键词: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鳞状细胞癌NF-ΚB
外阴上皮内瘤变保守治疗的新方法
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IN)是一组外阴疾病的统称,主要为外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长趋势,年轻人居多。目前研究发现VIN是一种与外阴...
武昕李慧沈文静
关键词:外阴上皮内瘤变发病机制保守治疗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