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娴

作品数:12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渗滤
  • 4篇渗滤液
  • 4篇垃圾
  • 4篇垃圾渗滤
  • 4篇垃圾渗滤液
  • 2篇脱氮
  • 2篇污染
  • 2篇响应面
  • 2篇混凝
  • 2篇SBR
  • 1篇单级好氧
  • 1篇低PH值
  • 1篇电解
  • 1篇电解锰渣
  • 1篇厌氧
  • 1篇有机酸
  • 1篇制药废水
  • 1篇生物除磷
  • 1篇生物法
  • 1篇生物工艺

机构

  • 11篇湖南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花垣县环境保...
  • 1篇湖南迪亚环境...

作者

  • 12篇柳娴
  • 10篇李小明
  • 7篇杨麒
  • 4篇曾光明
  • 4篇申婷婷
  • 3篇王冬波
  • 3篇岳秀
  • 2篇廖德祥
  • 2篇贾斌
  • 1篇郑伟
  • 1篇杨慧
  • 1篇曹建兵
  • 1篇马满英
  • 1篇郑峣
  • 1篇李娜
  • 1篇曾恬静
  • 1篇曾冠军
  • 1篇张杰
  • 1篇孙翼虎
  • 1篇刘医璘

传媒

  • 4篇广州化工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活性炭强化过硫酸盐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被引量:33
2014年
采用微波(MW)-活性炭(AC)强化过硫酸盐(PS)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不同因素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影响,比较不同组合工艺对渗滤液处理的效果及活性炭的多次使用情况.结果表明,COD和氨氮(NH4+-N)的去除率随着AC用量、PS用量(S2O82-:12COD0)、MW功率和辐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pH值对COD的去除影响不明显,NH4+-N在碱性条件下得到更理想的去除效果;在活性炭用量为10g/L,PS用量为S2O82-:12COD0=1.2,pH=9,MW功率和辐射时间分别为500W和10min时,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为78.2%和67.2%,BOD5/COD由0.17增至0.38;不同工艺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显示,MW-AC-PS工艺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和氨氮去除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且MW、AC和PS之间存在协同效应,MW热效应显著;活性炭四次实验后,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61.2%和46.1%.
李娜李小明杨麒柳娴伍秀琼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微波活性炭
微生物电解产氢新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微生物电解产氢是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有潜力的产氢技术。将原有的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适当改装,使其处于厌氧环境中,另外再加一个外加电压,从而使电池的阴极反应变成电子与质子的反应,产生氢气。微生物电解产氢技术的外加电压远低于电解水产氢技术所需的电压,产氢效率也比微生物发酵产氢高,且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目前,国外已有研究将该技术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养猪废水等,实现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文章简述了微生物电解产氢的机理,归纳了其系统构成,并结合该技术在微生物、阳极、阴极和膜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对其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陈小粉柳娴李小明杨麒曾光明王冬波郑峣
关键词:产氢
耐锰菌Fusarium sp.浸出电解锰渣中锰的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探讨耐锰菌Fusarium sp.浸出锰离子的作用机制,对比分析了用Fusarium sp.与外加有机酸浸取后电解锰废渣的表征及锰离子浸出率的变化,重点考察了在Fusarium sp.浸取条件下锰离子浸出率、pH以及部分有机酸含量变化的关系.在锰离子的浸出过程中,当加入Fusarium sp.后,浸取后的电解锰废渣表现出更为疏松多孔的物理特质,且在47 h内锰离子浸出率上升至84%,比单独加入不同有机酸浸取130 h后的最高浸出率高2.30倍;锰离子浸取率和有机酸含量呈先增后降、pH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同时,含量最多的琥珀酸和L-苹果酸分别在浸出57 h和62 h后升至最高,分别为11.12 g/L和10.23 g/L,pH在29 h后降至最低(4.09).结果表明,Fusarium sp.及其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在锰离子的浸出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利用Fusarium sp.浸出锰渣中锰离子具有效果好,周期短等优点.但因电解锰废渣致密紧实的物理特质,以及浸出体系中有机酸的产出与消耗、吸附与络合作用同时存在,锰离子浸出率与pH值、有机酸含量的变化不成单一的线性关系,且在浸出后期锰离子浸出率下降趋势明显.
黄玉霞曹建兵李小明杨麒黄华军柳娴杨慧
关键词:FUSARIUM浸出有机酸
高级氧化与生物联用技术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制药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难于降解,毒性大。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制药废水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然而将其与生物法联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各类高级氧化技术的原理和特点,讨论了高级氧化及生物联用技术运用于制药废水的处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申晓辉申婷婷李小明岳秀柳娴唐玉芳
关键词:制药废水高级氧化技术生物法
混凝+芬顿法对中晚期垃圾渗滤液色度去除被引量:9
2013年
垃圾渗滤液经一般生化处理后色度很大。对混凝和芬顿法结合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对色度去除进行了研究。混凝段通过中心复合设计(简称CCD)和响应面方法(简称RSM)分析了混凝的色度去除率的响应特征,建立了实际因素的最终方程模型:Y(色度去除率,%)=-553.40+73.74A+229.06B+0.38AB-34.16A2-22.67B2,(Y、A、B分别代表色度去除率、投加量和pH)并对絮凝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混凝反应的最佳优化条件:投加量1.11 g/L,pH 5.06,及在此条件下的去除率67.2%。在芬顿段,将芬顿反应对水中亲水性有机物相对含量(UV254)与对色度的去除特征相结合进行了研究,证明色度的去除跟该类有机物的去除有关,色度去除率最优值条件选择为H2O2/COD=1.0,Fe2+/H2O2=0.35∶1,而初始pH=2.5时对色度的去除达到99%以上。整个工艺出水可达到达标排放标(GB16889-2008)。
孙翼虎孙铁刚李小明杨麒柳娴杨大卜
关键词:渗滤液响应面混凝法芬顿法
光合细菌在水污染控制与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在水污染控制与工程中,光合细菌处理法与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工艺设备简单、有机负荷高、耗能少、占地面积小、投资费用低、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备受青睐。本文简要概述了光合细菌法的原理,方法及在水污染控制与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并对光合细菌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徐艳玲申婷婷岳秀柳娴李小明
关键词:光合细菌污染治理
SBR无厌氧段实现生物除磷被引量:22
2008年
研究了SBR在模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SBR在进水后未经过传统除磷理论认为所必须的厌氧段而直接好氧曝气,废水中磷的浓度仍下降较快.在曝气时间为4 h,进水COD浓度为400 mg·L^-1左右,反应过程中pH值7.0±0.2时,进水中TP浓度由15-20 mg·L^-1降到1 mg·L^-1以下,磷的去除效率达到90%以上.反应过程中传统的储能物质多β-羟基烷酸盐(PHA)基本保持不变且含量较低(PHA浓度在5 mg·L^-1左右),聚合磷酸盐(聚磷)在4 h好氧阶段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好氧开始时聚磷含量为83.034 mg·g^-1好氧1h时污泥中聚磷含量为79.980 mg·g^-1,好氧结束时聚磷含量为83.086mg·g^-1),在0.5 h沉淀和3.5 h静置期内聚磷没有明显的水解现象.此研究表明在无厌氧段、无PHA合成而直接好氧曝气,聚磷菌亦能将废水中磷酸盐合成聚磷,通过排除富磷污泥而达到除磷目的,这和传统的理论与研究有所区别.
王冬波李小明杨麒张杰刘依磷柳娴贾斌曾光明廖德祥
关键词:SBR聚磷
生物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生物处理工艺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运行操作简单、成本效益高、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而被广泛研究与运用。本文介绍了各类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生物工艺处理渗滤液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柳娴李小明申婷婷杨麒曾光明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生物工艺
水体中抗生素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7年
使用抗生素引发的水体污染已成为水环境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介绍了水体中抗生素的主要来源和危害,归纳了水中残留抗生素的去除方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曾冠军柳娴马满英
关键词:水体污染抗生素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2
2011年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因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了环境保护及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从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角度,重点阐述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基本方法,固定化机理,固定化特性及固定化技术的优越性;并简述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申婷婷李小明岳秀柳娴郑伟曹建兵
关键词:微生物固定化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