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济红

作品数:9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食管
  • 4篇胸腔
  • 4篇胸腔镜
  • 4篇食管癌
  • 4篇食管癌根治
  • 4篇食管癌根治术
  • 4篇手术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肿瘤
  • 2篇胸腹
  • 2篇胸腹腔
  • 2篇胸腹腔镜
  • 2篇食管切除
  • 2篇食管切除术
  • 2篇食管肿瘤
  • 2篇前纵隔
  • 2篇前纵隔肿瘤
  • 2篇纵隔
  • 2篇纵隔肿瘤

机构

  • 9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9篇林济红
  • 6篇康明强
  • 4篇陈舒晨
  • 2篇韩子阳
  • 2篇韩雾
  • 2篇林若柏
  • 2篇邓帆
  • 2篇林江波
  • 1篇陈克清
  • 1篇杨国锋
  • 1篇黄美星
  • 1篇陈椿
  • 1篇张振阳
  • 1篇李伟
  • 1篇林炜
  • 1篇林娟

传媒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胸部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OrVil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利用OrVil吻合技术(经口钉砧头输送系统)完成食管癌根治术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103例利用OrVil吻合技术完成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强调在术前的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口腔护理,在术后护理工作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呼吸、营养的护理,特别注意胃肠减压、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以及重视患者疼痛主诉等措施进行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中,及时发现3例继发性出血,吻合口瘘2例,无患者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及开腹。结论科学的护理对降低OrVil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李伟陈克清林娟关花梅林济红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术护理
OrVil吻合技术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经口钉砧头输送系统(OrVil)吻合技术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3月53例应用OrVil吻合技术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男42例,女11例;年龄36—78岁,平均(59.3±8.6)岁。肿瘤位于胸中段13例,胸下段40例(包括13例食管胃交界腺癌累及食管下段),病变长度(3.7±1.6)cm。其中46例应用OrVil技术行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右胸内吻合术,7例应用OrVil技术行全腹腔镜下食管胃交界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开腹手术。手术(294。5±46.8)rain,术中出血(172.3±102.1)ml;术后(5.2±2.3)天拔胸管,(10.1±4.3)天进食;住院(14.1±6.2)天。全组淋巴结清扫总数(26.5±9.9)枚/例,其中胸野清扫淋巴结(10.9±6.6)枚/例,腹野清扫淋巴结(15.1±10.9)枚/例。围术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3.2%(7/53)例,其中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6例。按手术时间比较,早期15例与后期15例,手术时间由(307.3±53.7)min缩短至(266.0±24.7)min(P=0.014),术中出血量由(180.0±106.6)ml减少至(142.0±81.3)ml(P=0.281)。52例患者平均随访(13.0±7.3)个月,无吻合口狭窄。1例失访。术后总生存率88.5%,死亡6例。结论应用OrVil吻合技术完成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是微创、安全、可行的,近期效果良好。
林济红康明强陈椿邓帆陈舒晨林江波韩雾张振阳林若柏
关键词:食管肿瘤食管切除术
应用OrVil吻合技术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经口钉砧头输送系统(OrVil)吻合技术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技巧。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准备好各种特殊手术器械,熟悉手术步骤及各种腔镜仪器的性能;巡回护士安全有效的体位配合,正确熟练输送OrVil钉砧头;器械护士与医生的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无瘤无菌操作技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94.5±46.8)min,平均出血量(172.3±102.1)ml。结论充分的手术前准备,娴熟的专科护士的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才能保证应用OrVil吻合技术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顺利完成。
林炜黄美星林济红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配合
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学习曲线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膈肿瘤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和临床应用。方法收集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膈肿瘤切除术患者33例,按照手术日期的先后顺序分3组(A,B,C组),每组11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纵膈引流量等,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 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肿瘤大小、体质量指数、纵膈引流量、中转开胸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拔管时间等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为(151.91±39.53)min(107~227min),显著长于B组(97.91±19.36)min(70~150min)和C组(77.27±10.88)min(55~100 min)(P<0.05)。A组的术中出血量为(39.09±26.25)mL(10~100mL),显著多于B组(20.73±12.28)mL(3~40mL)和C组(18.18±13.83)mL(5~50mL)(P<0.05)。结论微创腔镜技术经验丰富的手术医师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是11例。
陈舒晨余绍斌林济红杨国锋韩子阳康明强
关键词:胸腔镜前纵隔肿瘤
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疗效分析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S-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住院的8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I-VATS组(n=40)和S-VATS组(n=47),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置管时间、引流量、镇痛药使用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术后顺利出院,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S-VATS组术后置管时间、胸腔引流量、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均明显少于I-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1)d vs(2.9±0.2)d,P<0.05;(203.1±29.9)ml vs(462.9±54.1)ml,P<0.01;(0.9±0.2)d vs(2.5±0.3)d,P<0.01];S-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费用略高于I-VAT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0~24月,S-VATS组无局部复发。结论 S-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引流量少,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及疗效与I-VATS无明显差别,是前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彭凯明康明强林济红林济红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前纵隔肿瘤
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与McKeown手术治疗食管胸中下段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胸中下段癌新术式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我院胸外科同一外科小组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胸中下段癌根治手术病人11...
林济红
关键词:胸腹腔镜IVOR-LEWIS手术
文献传递
3D重建技术在胸腔镜解剖性下肺后基底段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3D重建技术应用于解剖性下肺后基底段(S10)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3月至9月接收的14例行胸腔镜解剖性下肺后基底段(S10)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均于术前行3D重建。结果 14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52. 2±5. 3)岁;病灶(1. 1±0. 6) cm;左侧S10 6例,右侧S10 8例;术后病理微浸润性腺癌12例,良性结节1例,转移癌1例;其中全组术前规划时间(44. 9±5. 7) min,手术时间(134. 8±26. 3) min,术中出血(25. 5±4. 1) ml,淋巴结切除个数(8. 1±2. 7)个,无阳性转移淋巴结。3D重建与术中吻合率分别为:结节位置100%(14/14),B10 100%(14/14),A10 93%(13/14),V10 71%(10/14)。胸管留置时间(2. 3±2. 1) d,住院时间(4. 6±2. 8)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3/14),其中漏气发生率7%(1/14),心律失常发生率7%(1/14),肺部感染发生率14%(2/14),手术切缘均> 2 cm。无围术期死亡,无中转开胸及中转行肺叶切除病例。术后随访时间(8. 1±2. 2)个月,14例患者未出现复发、转移征象及死亡病例。1例患者出现慢性咳嗽,无咯血情况。结论术前3D重建可使胸腔镜下肺后基底段(S10)解剖性精准切除更加安全、有效。
高磊林济红余绍斌沈智敏康明强
关键词:支气管造影术胸腔镜检查肺切除术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对比胸腹腔镜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二科同一治疗组采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288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Ivor-Lewis组103例,McKeown组185例,两种手术方式均进行胸腹部淋巴结清扫。对比观察两种术式的围术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或开腹率、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总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vor-Lewis组手术时间较McKeown组缩短[(283.4±32.0) min比(303.6±43.7) min,P<0.01],住院总费用增高[(76492±18553)元比(68923±17331)元,P<0.01)。McKeown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0.5%),Ivor-Lewis组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Ivor-Lewis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5%(17/103),明显低于McKeown组的31.4%(58/185)(P<0.01),其中术后肺部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McKeown组(均P<0.05)。结论全胸腹腔镜Ivor-Lewis术较McKeown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手术费用增加。
林济红康明强林江波陈舒晨邓帆韩雾林若柏
关键词:食管肿瘤食管切除术胸腔镜腹腔镜
pT1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分析pT 1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thorac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患者术后疗效及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探讨pT 1食管癌术后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31例pT 1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资料。采用SPSS 21. 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止2018年1月,共有34例(25. 95%)患者死亡,27例死于肿瘤本身,另外有7例死于其他原因。随访期间出现28例(21. 4%)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其中局部-区域性复发15例(11. 45%),远处转移9例(6. 87%),出现局部区域性复发合并远处转移4例(3. 05%)。全组患者的1、3、5年的总生存时间(OS)率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6. 9%和90. 8%、86. 3%和80. 2%、71. 0%和69. 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浸润深度和嗜酒史是pT 1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多因素分析发现脉管瘤栓和嗜酒史是本组pT 1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Kaplan-Meier法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嗜酒史、肿瘤长度> 2. 0 cm为术后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脉管瘤栓、肿瘤长度> 2. 0 cm、肿瘤低分化程度、嗜酒史是pT 1食管鳞癌术后影响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肿瘤长度和嗜酒史是pT 1N0食管鳞癌术后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pT 1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仍有21. 4%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浸润深度、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瘤栓及嗜酒史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这部分患者术后应该制定更加密集的随访策略,而适当的术后辅助治疗或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及改善预后。
彭凯明林济红余绍斌陈舒晨韩子阳陈明端康明强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术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