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智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95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椎间盘
  • 6篇退变
  • 4篇腰椎
  • 4篇椎间盘退变
  • 3篇髓核
  • 3篇干细胞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软骨
  • 2篇细胞修复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蛋白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分化
  • 2篇干细胞修复
  • 2篇成骨
  • 2篇成骨蛋白
  • 2篇成骨蛋白-1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机构

  • 14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95...

作者

  • 16篇林智军
  • 12篇王万明
  • 11篇刘航涛
  • 2篇林国叶
  • 2篇李平生
  • 1篇李玉茂
  • 1篇李玉茂
  • 1篇杨雁峰
  • 1篇张玉九
  • 1篇胡海波
  • 1篇陈庆泉
  • 1篇林奇益
  • 1篇王怀云
  • 1篇谢晓勇
  • 1篇王剑火
  • 1篇张志宏
  • 1篇庄颜峰
  • 1篇宋斌
  • 1篇林智星
  • 1篇陈国仙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8
  • 4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BrdU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椎间盘退变中的示踪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5-BrdU)示踪时效及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移植椎间盘后存活及细胞增殖情况。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兔BMSCs;使用模拟人后外侧入路针吸髓核法建立兔的椎间盘退变模型;注入经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第2、4、8、12周观察MSCs的增殖情况及5-BrdU示踪情况。结果:经体外标记的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率>90%;BrdU标记的BMSC移植于退变的椎间盘2周、4周、8周和12周后,在实验椎间盘内均可见BrdU染色的阳性细胞,随着时间推移,阳性细胞逐渐增多,且排列逐渐规则。结论:5-BrdU完全能够满足移植细胞的标记需要。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所移植的椎间盘内存活及增殖。
陈国仙王国荣林宗锦李国山罗元标曾清东王万明林智军刘航涛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示踪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观察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行MIS-TLIF术,观察记录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前1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腰痛评分,采用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4~15个月,平均8.85个月,手术切口长度(4.3±0.8)cm,术中出血量(184.4±45.4)ml,手术时间(162.6±35.2)min,术后卧床时间(5.3±2.4)d。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7例(8.75%),其中切口感染1例,硬膜囊撕裂2例,椎间融合器位置欠佳2例,椎弓根螺钉位置欠佳1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 d(P〈0.05)。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较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林智星李玉茂谢晓勇张玉九林智军杨雁峰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微创临床疗效
胸腰段多节段巨大椎管内肿瘤一例报告
2008年
患者,女.50岁,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性疼痛18年,加重伴腰腹部束带感、二便失禁1年余入院。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畸肜,脊住活动痛性受限,T12-L2棘突正中深部叩击痛,无明显压痛。双下肢肌力Ⅳ级,会阴部及肛周感觉减退、双下肢深浅感觉减退.以左侧为甚。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对称存在,肛门反射消失、双膝腱反射减退,双侧直腿抬高试验(-),余肢体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征未引出。
林智军王万明庄颜峰李杰魏梅洋刘航涛陈国仙
关键词:脊髓肿瘤腰椎
模拟人后外侧入路髓核摘除构建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椎间盘退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至今尚未明了,所以制作一种与自然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过程相类似的、适用于这些治疗方法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诱因、病理生理变化及某些治疗方法的研究。目的: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进行后外侧穿刺抽吸髓核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研究及其优点。方法:随机选取日本大耳白兔20只,根据解剖结构观察结果,为防止纤维环后外侧穿刺损伤血管,采用右后外侧入路,行L1~2和L3~4椎间盘后外侧穿刺髓核抽吸法摘除部分髓核组织,将L2~3椎间盘纳入对照组。术后2,4,8,12周分别对造模后椎间盘及对照椎间盘(L2~3)行X射线及MRI影像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日本大耳白兔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2,4,8,12周实验组椎间盘高度指数持续下降(P<0.05),说明造模后椎间盘间隙高度会逐渐降低,并且各时间点椎间盘高度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2,4,8,12周时实验组椎间盘MRIT2WI信号逐渐下降,并且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呈低信号改变。通过影像学观察发现本模型退行性变的征象与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征象一致,提示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建立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成功建立,为运用组织工程修复重建退行性变椎间盘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陈国仙王万明林宗锦李国山曾清东林智军刘航涛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动物模型
成骨蛋白-1对髓核抽吸术后兔腰椎间盘影像学改变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成骨蛋白-1(osteogenic protein-1,OP-1)对髓核抽吸术后椎间盘影像学改变的影响。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周、4周、8周、12周4组,所有兔子用21号针头行L3/4椎间盘后外侧穿刺,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用微量注射器注射OP-125μl作为实验组(OP-1组),行L1/2椎间盘穿刺抽吸部分髓核组织并注射25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Saline组),术后2周、4周、8周、12周时按照分组取8只兔子行腰椎侧位X线摄片检查,测量施术椎间隙高度并计算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行正中矢状位MRI检查,观察T2加权信号强度改变。结果:X线检查结果表明,OP-1组及Saline组术后2周、4周、8周、12周椎间盘高度呈降低趋势,但OP-1组较Saline组高度降低缓慢,各时间点两组DHI差异显著(P<0.05);MRI检查结果表明,OP-1组椎间盘术后2周、4周、8周、12周的髓核信号强度均较同期的Saline组椎间盘髓核信号强度高,二者Thompson评分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OP-1能延缓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术后兔椎间盘X线高度的降低和MRI T2加权信号强度的减低。
刘航涛王万明庄颜峰林智军陈国仙陈冠宏林国叶李平生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成骨蛋白-1影像学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5-12—2016-12诊治110例Sanders 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分为试验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采用闭合手法在复合部位外部用石膏进行稳固治疗)。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10,P=0.006;t=9.330,P=0.005)。术后疗效按照Maryland评分进行评定:试验组优32例,良18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90.9%;对照组优19例,良16例,可8例,差12例,优良率63.6%。试验组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1,P=0.006)。结论对于Sanders 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医治,对骨折部位痊愈有利,而且能够促进骨折部位功能慢慢复原。
李玉茂林智军林奇益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盆肿瘤切除同种异体半骨盆人工全髋置换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08年
陈国仙王万明张志宏陈庆泉林智军刘航涛陈冠宏
关键词:半骨盆切除文献复习全髋置换同种异体骨科技术
枢椎脊索瘤1例报告
2007年
患者女性,69岁,因“颈部不适1年半,咽后壁发现肿块、呼吸困难1月余”入院。患者于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僵硬不适,在当地卫生所诊治,未明确诊断,行药物治疗(具体不祥)后症状缓解: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检查发脱咽后壁肿物,约0.5×1.Ocm.发病以来无潮热、盗汗、低热、消瘦等不适,经抗炎、消肿等药物治疗无效,遂来我院求治。
刘航涛林智军王万明
关键词:脊索瘤枢椎颈部不适颈部僵硬症状缓解医院检查
某地区交通事故多发伤一体化救治经验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某地区交通事故多发伤伤员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院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305例交通事故多发伤伤员的救治效果,与2005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救治的186例伤员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后,接警到现场时间、从接警到将伤员送达医院的时间、从接警到伤员接受院内救治时间均较未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缩短(P<0.05),入院后施行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提高交通事故多发伤伤员救治成功率。结论在交通事故所致的多发伤救治中,一体化救治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救治模式,施行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宋斌王怀云王剑火胡海波林智军
关键词:交通事故多发伤损伤控制性手术
椎间盘内注射生长分化因子5及成骨蛋白1对椎间盘退变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介绍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5,GDF-5)、成骨蛋白1(osteogenic protein1,OP-1)在椎间盘退变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献,并行综合分析。结果生长因子是治疗椎间盘退变潜力最大的一类蛋白质。体外研究表明,外源性GDF-5显著增加髓核和纤维环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酶和蛋白聚糖的含量,GDF-5(200ng/mL)、OP-1明显刺激蛋白聚糖和胶原合成。体内研究表明,GDF-5(100μg)、OP-1(100μg混入10μL5%乳糖中)椎间盘内注射能促进椎间隙高度的恢复,增加MRI评分,组织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GDF-5、OP-1能有效刺激椎间盘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加ECM合成,因此椎间盘内单一注射重组人GDF-5、OP-1对退变椎间盘具有可修复能力。单一外源性生长因子直接注射对延缓椎间盘退变显示出美好前景。
林智军刘航涛王万明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生长分化因子5椎间盘内注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