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
- 作品数:51 被引量:124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一例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断
- <正>引言鸭病毒性肠炎又称鸭瘟,是由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引起的鸭、鹅和及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疾病,尤其是老年鸭死亡率高。发病初期,病鸭精神沉郁,头颈缩起,饮水量增加,之后高热稽留(体温高达42.5...
- 张明洋贺欣薇胡安东潘吉脉张杨子杨颖文明
- 文献传递
-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NSP2原核表达与鼠源抗体的制备
- 引言1995年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登陆我国,我国的养猪业每年都因为该病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在2006发现一种新型的,毒力更强的PRRSV毒株,PRRSV正在不断变异,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变异与NSP2的位点缺失有...
- 管国丹温贵兰杨颖
- 文献传递
- 鞭毛蛋白诱导表达差异基因的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试验旨在分析鞭毛蛋白刺激机体基因表达谱的特征,揭示鞭毛蛋白佐剂的作用机制。从GEO数据库筛选目标微阵列GSE46421和GSE72016及其差异表达基因(DEGs),经DAVID分析DEGs参与的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String构建DEGs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可视化PPI网络并筛选高连通度的PPI子模块和hub基因。结果显示,共筛选出182个DEGs,包含上调基因161个、下调基因121个。DEGs参与GO生物过程主要有信号转导、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参与分子功能包含激酶激活、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激活、膜信号转导。DEGs参与KEGG通路涵盖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免疫相关途径。分析DEGs的PPI网络发现,2个重要的PPI子模块和10个关键基因(IL-10、IL-6、CCL2、CXCL2、NFKBIA、MyD88等)。研究表明,鞭毛蛋白通过识别TLR5和NOD样受体,触发MyD88依赖性和MyD88非依赖性途径发出信号,激活转录因子NF-κB,这些信号通过级联反应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诱导机体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发挥佐剂效应。
- 李双杨泽敏廖义潇杨颖
- 鸭瘟强毒人工感染雏鸭的显微和超微病理学变化被引量:7
- 2017年
- 为了解鸭瘟病毒(DPV)人工感染雏鸭后的组织器官病变规律、感染后病毒分布情况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试验以DPV GZ强毒株人工感染90羽15日龄健康雏鸭,分别在感染后3、6、10、18、30、48、72、96、108 h剖杀,采用PCR技术进行病原鉴定,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病理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人工感染3 h后即可通过PCR技术检测出DPV核酸;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感染后10 h可在脾脏中首先观察到少量的病毒,30 h后胸腺开始发现病毒,病毒的数量随感染时间增加逐渐增加;感染18 h后,中枢免疫器官胸腺表现为淋巴细胞数量降低,组织间隙增大;脾脏组织病变严重,其余器官组织结构均出现程度较轻的组织损伤;感染后30 h,中枢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极度减少,器官组织结构模糊不清,出血较为严重;一些器官则出现细胞肿胀,肠道等器官组织也有细胞变性、出血等病理变化;在死亡鸭的肝脏、脾脏、十二指肠、胸腺发现数量极多的病毒。对照组鸭组织中未发现病理变化。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鸭瘟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和鸭瘟的病理学诊断提供试验依据。
- 刘忠伟杨颖江楠罗乐文明
- 关键词:鸭瘟病毒雏鸭组织病理变化超微结构变化
- 兽医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 2023年
- 兽医免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由理论课和实验课2个部分组成,通过该课程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之后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方式、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创新模式及融入思政要素等实验教学和考核创新改革,旨在提高兽医免疫学实验教学课程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兽医专业人才,服务社会。
- 陈佳琪嵇辛勤程振涛程振涛杨颖温贵兰
- 关键词: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 基于H6蛋白禽流感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建立与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为临床H6亚型禽流感抗体检测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克隆得到的H6亚型禽流感病毒H6基因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α连接,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以纯化的表达产物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检测禽流感病毒H6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临床鸡血清样本检测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佳反应条件是,包被抗原浓度为10μg/mL,4℃过夜;5%脱脂奶粉37℃封闭2 h;血清稀释度为1∶20,37℃孵育30 min;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5000,37℃作用30 min;显色时间为37℃10 min。该ELISA方法可特异性检测H6亚型禽流感抗体,阳性血清稀释至1∶320仍可检出,与其他禽病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检测变异系数均小于10%。以该ELISA方法检测2017年至2019年收集的1837份家禽临床血清样本,H6亚型禽流感抗体阳性率为10.45%。这些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H6蛋白禽流感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可靠性,能为H6亚型禽流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手段。
- 王微张霞张人俊胡安东杨颖温贵兰温贵兰
- 关键词:间接ELISA方法
- 鸭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2024年
- 文章介绍了鸭瘟病毒的基因功能、蛋白功能、致病机制、免疫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为更加深入了解该病毒,从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提供参考。
- 王艳吴鹏杨芸芸周碧君杨颖杨颖
- 关键词:鸭瘟病毒基因组致病机制免疫机制
- 链球菌通用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2
- 2009年
- 为建立链球菌快速检测方法,根据链球菌延伸因子ERTu基因设计合成1对通用引物,对链球菌属及其他属细菌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通用引物对猪链球菌2型和无乳链球菌均能扩增出1条大小为197bp的特异性DNA条带,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呈阴性反应;经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表明,扩增片段与GenBank上链球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达90%~98%;对链球菌DNA样本不同稀释度的检测显示,该PCR的最低检出量可达0.1ng/mL;利用PCR检测方法对11株链球菌分离物进行检测,结果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目的条带,与传统生化鉴定结果符合率达到100%。这些结果表明,已成功建立了链球菌PCR检测方法,并可应用于临床链球菌的鉴定。
- 杜海燕李基棕周碧君王开功杨颖殷俊磊文明
- 关键词:链球菌PCR
- 1株关岭黄牛瘤胃源发酵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 2023年
- 为了分离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牛源乳酸菌,探究其用于畜牧微生态制剂研发的潜力,试验采集健康关岭黄牛瘤胃液,接种于MRS肉汤培养基富集后分离乳酸菌,使用含0.3%胆盐的无菌PBS初步筛选耐胆盐乳酸菌,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和16S rRNA测序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的生长特性、产酸能力、耐受特性、药物敏感性、抑菌特性及细胞黏附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筛选分离得到1株菌,命名为NCO,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和16S rRNA测序鉴定为发酵乳杆菌;该菌具有良好的生长和产酸能力,培养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后达到稳定期,培养28 h的菌液pH值为4.43;对低pH值、胆盐、胃液和肠液环境具有耐受能力;该分离菌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耐药;其培养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该分离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数量为43.5 cfu/个,具有一定黏附性。说明分离菌NCO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有潜力作为优良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 廖义潇杨泽敏李双金正雨杨颖
- 关键词:发酵乳杆菌生物学特性微生态制剂
- 野猪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为探究贵州省野猪携带病原菌情况,本试验对无菌采集自全省6个地区15头野猪肝脏样本的分离菌株进行培养观察、革兰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及病理组织切片,同时根据已报道的基因序列合成奇异变形杆菌的mrpA、rsbA、ureC、zapA、rsmA、hpmA、FIiL、ucaA、pmfA、atfA 10个毒力基因引物,通过PCR扩增研究病原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从15份野猪肝脏样本中分离出6株病原菌,分离菌的菌落形态、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均与奇异变形杆菌相符,其中优势菌落染色可见单个排列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生化试验均可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产生硫化氢;尿素和赖氨酸阳性;苯丙氨酸和蛋白胨水阴性;经PCR检测,6株分离菌株的16S rRNA扩增片段大小均为1453 bp,与奇异变形杆菌菌株同源性均在98%以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多种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耐药,但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丁胺卡那、氟苯尼考敏感;10种毒力基因在该致病菌中均被检测到,同时该菌对小鼠有致病性。结果表明,6株分离菌株均为具有较强致病性的奇异变形杆菌,这为贵州野猪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
- 刘妍罕曾茂芹张飘杨霞杨颖程振涛粟海军粟海军
- 关键词:野猪奇异变形杆菌毒力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