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
- 作品数:28 被引量:102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圣俗之间声谱之中:再论南侗祭萨仪式中的『哆耶』展演
- 本文通过对伦洞正月祭萨仪式结构性陈述,分析了其仪式歌唱对人神了人际关系的双重建构,研究了仪式音声声谱中的哆耶歌唱,指出“仪式、信仰与社群结构”是人类学与社会学一直以来关注的话题来看,古典学者如涂尔干、布朗等人的研究,将信...
- 杨晓
- 关键词:文化内涵
- 文献传递
- 巴蜀古琴四人谈之四:唐中六琴学访谈
- 2013年
- 巴蜀古琴是华夏琴学两千余年历史长河中极重要的一系支脉。汉唐时,蜀中琴风大盛且风格初成,琴家赵耶利以"吴声清婉,蜀声噪急"喻其快意之势。清中晚期蜀琴立派,径自绵延传承至今不坠。为呈现巴蜀古琴在当下新的历史环境中的整体传承状况、琴人群体、琴学发展与琴事活动,本刊邀请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杨晓副教授对曾成伟、江嘉祐、唐中六、何明威四位古琴专家进行深度学术访谈,并以专题连载的形式共飨读者。透过对琴家们不同侧面的专题访问,我们希望为巴蜀琴学近百年来的发展变迁留下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
- 唐中六杨晓
- 关键词:琴学
- 巴蜀古琴四人谈之三:何明威琴学访谈
- 2013年
- 巴蜀古琴是华夏琴学两千余年历史长河中极重要的一系支脉。汉唐时,蜀中琴风大盛且风格初成,琴家赵耶利以"吴声清婉,蜀声噪急"喻其快意之势。清中晚期蜀琴立派,径自绵延传承至今不坠。为呈现巴蜀古琴在当下新的历史环境中的整体传承状况、琴人群体、琴学发展与琴事活动,本刊邀请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杨晓副教授对曾成伟、江嘉祐、唐中六、何明威四位古琴专家进行深度学术访谈,并以专题连载的形式共飨读者。透过对琴家们不同侧面的专题访问,我们希望为巴蜀琴学近百年来的发展变迁留下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
- 何明威杨晓
- 关键词:琴学
- “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第七届“全国硕博田野论坛”综述
- 2020年
- 时间:2017年5月5—6日09:00—17:00地点:上海音乐学院南221参加者:田薇、张春蕾、陈瑜、顾雨晴、王悦、吴思雨、包青青、尹翔、杜浩、李纬霖、李静、朱腾蛟,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人类学、传统音乐研究专业博士、硕士以及本科生特邀评议人:刘桂腾教授、吉扎·耶尼兴(Gisa J?hnichen)教授、南鸿雁教授、杨晓教授主持人:萧梅教授、刘红教授整理人:闫旭、孔崇景.
- 闫旭(整理)孔崇景(整理)田薇张春蕾陈瑜顾雨晴王悦吴思雨包青青尹翔杜浩李纬霖李静朱腾蛟刘桂腾吉扎·耶尼兴南鸿雁杨晓萧梅刘红刘琳王倩闫旭孙作东孙作东
- 关键词:音乐人类学
- 音腔被引量:9
- 2014年
- 作为传统口头与音乐文化的形式内核,音腔不仅是区分中西传统乐制之形态标志,更以其细微且整体的音变化,成为传统音乐彰显个性、沿继风格的形式基础。关于音腔的讨论可从语词之考、传统之用和古今之变三个层面展开,考察传统文化中音腔的表述与现代学术对音腔的研究。在"非遗"语境中,透过对传统音乐当下处境的宏观叙事,可阐释20世纪前后音腔运用与国乐命运的整体关系。
- 杨晓
- 关键词:音腔中国传统音乐
- 亲缘与地缘:侗族大歌与南侗传统社会结构研究(上)被引量:18
- 2011年
- 以"侗族大歌与南侗传统社会结构之关系"为视角,以大歌正式展演的"果卜冈"、"相度"和"为也"三种仪式为线索,可以窥知侗族大歌存有迄今尚未被学界澄清的"三对关系":其一,大歌与南侗传统"亲属制度"间的关系;其二,大歌与南侗传统"地缘结构"间的关系;其三,大歌与南侗传统"民俗仪式体系"间的关系。透过上述讨论,可望一方面澄清侗族大歌在时间、空间和礼仪上的三种文化原则,另一方面由社会结构推演出中国多声部民歌研究的持续拓展空间。
- 杨晓
- 关键词:多声部民歌侗族大歌亲属制度地缘关系仪式音乐
- 巴蜀古琴四人谈之二:江嘉祐琴学访谈被引量:2
- 2012年
- 巴蜀古琴是华夏琴学两千余年历史长河中极重要的一系支脉。汉唐时,蜀中琴风大盛且风格初成,琴家赵耶利以"吴声清婉,蜀声噪急"喻其快意之势。清中晚期蜀琴立派,径自绵延传承至今不坠。为呈现巴蜀古琴在当下新的历史环境中的整体传承状况、琴人群体、琴学发展与琴事活动,本刊邀请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杨晓副教授对曾成伟、江嘉祐、唐中六、何明威四位古琴专家进行深度学术访谈,并以专题连载的形式共飨读者。透过对琴家们不同侧面的专题访问,我们希望为巴蜀琴学近百年来的发展变迁留下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
- 江嘉祐杨晓
- 关键词:琴学
- 一个传统、一套知识及其研究的一种学术表述——侗族“大歌传统”研究又十年(2003~2013)被引量:5
- 2015年
- 2003年到2013年,围绕侗族大歌这一南中国重要的族群音乐事项产生了近500篇学术研究成果。与1958年以来学界对大歌持续的知识建构相联系,文章从大歌生境、名实形态、传承体系、文化空间等视角对"大歌传统"已有知识格局进行了细致观察。以之为据,文章基本目的不仅在于关照学术界构建了何种大歌知识,更在于对近十年来"大歌传统"的学术书写本身进行不同层面的表述分析与解读。
- 杨晓
- 关键词:侗族侗族大歌
- 侗族大歌研究的“自表述”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文章以"自表述"为题又以引号规约之,意在将所谓"自—表述"设定为一个可供讨论的话题。通过观察侗人学者在母语文化与汉语文化间不断融入与跳出的学术生涯,本文对侗族大歌研究"自表述"的理解,一方面指向侗人学者在大歌学术表述中,如何实现母语民间话语体系与汉语学术话语体系的转换,另一方面也强调他们如何有力介入并引领大歌当代转型的社会实践,同时还对侗人学者大歌学术表述中典型的共性与个性风格进行了简要分析。
- 杨晓
- 关键词:侗族大歌
- 南侗“嘎老”名实考--兼论侗族大歌一词的多重内涵被引量:12
- 2008年
- 透过文献分析和田野考察,本文意在追溯当下侗人观念中"嘎老"名实的三重指向,并以"鼓楼对歌展演模式"为视角,对本义"嘎老"进行了开拓性的分析,为局外人进一步认知南部侗族多声部传统民歌"嘎老"奠定了重要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文也间接地澄清了"侗族大歌"一词在学界话语、公众印象和民间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多重内涵。
- 杨晓
- 关键词:侗族侗族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