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大桢

作品数:1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家蚕
  • 4篇蚕体
  • 4篇大蚕
  • 3篇养蚕
  • 3篇上簇
  • 3篇结茧
  • 3篇防病
  • 3篇蚕病
  • 2篇脓病
  • 2篇结茧率
  • 2篇共育
  • 2篇共育室
  • 2篇防病措施
  • 2篇蚕茧
  • 2篇蚕区
  • 2篇蚕药
  • 1篇毒病
  • 1篇养蚕环境
  • 1篇养蚕生产
  • 1篇原虫

机构

  • 11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浙江农科院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13篇杨大桢
  • 3篇曾健
  • 2篇徐婉琴
  • 1篇丁辉
  • 1篇夏如山
  • 1篇郑明儿
  • 1篇时连根
  • 1篇陈正余
  • 1篇蒋松荣
  • 1篇李惠康

传媒

  • 7篇四川蚕业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蚕桑通报
  • 1篇蚕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北方蚕业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7
  • 3篇1993
  • 4篇1992
  • 2篇1990
  • 2篇198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控制蚕病,猛攻单产
1990年
张产茧是由结茧数与茧粒重构成的,它是科学养蚕中养活与养好的标志,也是亩桑产茧的重要组成因素,为了夺取蚕茧稳产多收,必须控制蚕病,猛攻张种产茧。 (一)坚持预防为主,合理布局,妥善安排预防为主,是要主动扑灭各种蚕病发生因素,堵塞各种传染途径,认真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减少蚕病损失,促使养蚕稳产、丰收。
杨大桢
关键词:蚕病结茧蚕体消毒蚕期上簇大蚕
蚕茧优质高产增收的综合技术研究
1993年
全年选用优良蚕品种,全面改进方格蔟使用技术和蔟中管理规范化,是提高茧质的关键,改善桑叶产质量,革新消毒防病设施技术,控制蚕病危害是桑叶转化茧丝的基础;数模评茧缫丝计价相结合的评茧新方法,是实施优茧优价的政策保证。
杨大桢蒋松荣敖永余李惠康郑明儿
关键词:家蚕蚕茧高产
桑蚕虱螨病的发生危害和诊断防治被引量:1
2002年
杨大桢夏如山
关键词:桑蚕生物学特性症状
新型蚕体蚕座消毒剂“蚕安康”的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防病一号作为广谱性的蚕体蚕座消毒剂,一直深受蚕农欢迎。但其吸湿性差,缺乏透气性,长期使用,蚕座潮湿发霉,而且也不便于运输。从1989年开始,经过几年的研究,我所筛选出了最新膨化、广谱、高效的蚕体蚕座消毒剂——蚕安康。它以醛质基配比相应的海绵状粉粒为吸附剂,粉粒分子结构疏松,易于储存药物,而在自然静置中。
张运西陈正余郭联仁曹玲玲余颉孙涛杨大桢
关键词:蚕体蚕药收蚁大蚕给桑
第三讲:家蚕农药中毒与工业废气中毒的发生和防治
1992年
一、分布和危害农药中毒与工业废气中毒是当前非传染性蚕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大田农药使用、新农药问世以及乡村工业的兴起发达。
杨大桢
关键词:杀虫双中毒乡村工业蚕区中毒途径上簇
NO_2对蚕桑影响的研究
1997年
NO2对蚕桑影响的研究曾健徐婉琴杨大桢包焕盛*(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310021)NO2是危害性较强的有毒气体之一,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排放的烟尘废气、火箭燃料中未燃尽的氧化剂以及汽车所排放的尾气。在紫外线作用下,NO2参加光化烟雾反应,造成对人、畜...
曾健徐婉琴杨大桢包焕盛
关键词:桑叶家蚕
第一讲:家蚕传染病的种类和识别诊断
1992年
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发生的传染性蚕病,约占蚕病损失中的70%左右,在夏秋蚕期危害尤烈,是农家养蚕和蚕种场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新中国成立以来随防治科技的普及,传染性蚕病的大流行逐渐得到控制,但局部的流行和散在发生并未终止,特别是农村联产承包、千家万户养蚕以来。
杨大桢
关键词:蚕病中肠型脓病夏秋蚕防病措施黄僵病家蚕病毒病原虫病
改革现行消毒技术 提倡蚕药配套使用
1989年
近几年,农村蚕茧生产逐年递增,张产茧有些起伏徘徊,养蚕生产上蚕病危害虽无大的流行,但农村消毒防病措施的贯彻落实并不如前,八十年代以来秋凉多雨对减少蚕病发生也有一定作用,在蚕茧生产中对农村存在的蚕病隐患却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杨大桢
关键词:蚕药养蚕生产蚕茧生产蚕具蚕体防病措施
第二讲:家蚕传染病的危害规律和防治途径
1992年
了解和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可为制订预防对策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控制和扑灭蚕病的目的。现将传染源、传播途径、蚕体抵抗性、饲养环境以及消防毒工作等,归并在发病规律与危害原因中讲述,在此基础上简介防治的对策途径。
杨大桢
关键词:小蚕共育室蚕体胚种传染脓病微粒子病养蚕环境
家蚕内印茧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家蚕内印茧是茧层内部以至外部被污染的一类次茧,在我国各养蚕地区及各养蚕季节都普遍发生。它不仅解舒、茧丝色泽匀整度差,而且在煮茧缫丝中溢出污质污染其他好茧,以致大幅度降低整批生丝的品质,这在当前国内外丝绸市场对茧丝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趋势下,其为害性更显突出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家蚕内印茧的发生受多种因子的影响,查明这些因子是防止的关键。日本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专门立题对家蚕内印茧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相应的防卫措施。我国在此研究领域还未见有详细资料报道。
时连根丁辉杨大桢曾健
关键词:家蚕次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