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华
- 作品数:20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捐献机采血小板后血小板相关项目的连续监测
- 2012年
- 目的:研究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小板相关检测项目的连续变化,为制定合理的机采血小板捐献间隔周期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血常规专用真空标本管分别抽取捐献者捐献前、捐献后6、12、24、48、72h检测标本,在抽取后30min内使用MandryBC-5800全自动5分类血常规检测仪上机检测。结果:捐献者在捐献机采血小板后24h,血小板计数达到最低值,此后逐步回升,并在捐献后96h达到捐献前水平。结论: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小板计数在捐献后24h达到最低值,在捐献后96h恢复捐献前水平。
- 高明卢媛张建民王霞杨卫华苏月王静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机采血小板血常规
- 小鼠β-防御素-3基因表达调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小鼠 β 防御素 3(mBD 3)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因子。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内毒素 (LPS)建立小鼠急性时相反应 ,经Northern blot检测mBD3mRNA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并分析在肝脏中表达的剂 效和时 效关系 ,EMSA和South westernblot分析细胞核蛋白中的转录因子。结果 内毒素注射后仅在肝脏组织中检测到mBD3mRNA并存在最小诱导剂量 ,本实验确定的最小诱导剂量为 1 .5 μg/ g(剂量 /体重比 )。以 1 .5 μg/g为诱导剂量 ,在注射后 6h才出现mBD3mRNA的表达 ,8h、1 0h达峰值 ,1 2h后表达水平下降。肝脏细胞核蛋白中有与mBD3基因调节区特异DNA片段结合的转录因子 ,分子量在 4 3.0~ 6 6 .2kD之间。结论 小鼠急性时相反应时mBD3基因在肝脏中表达上调 ,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NF κB参与β 防御素 3基因在肝脏中表达的转录调节。
- 钟小林杨卫华周建新廖荣霞张立
- 关键词:Β-防御素急性时相反应转录调节
- PR-39,一种多功能的抗菌肽被引量:1
- 2002年
- PR-39(proline-arginine-rich)是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含有39个氨基酸残基的小分子抗菌肽,因其富含脯氨酸而得名。分子量小(4 719.7),结构稳定,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近年来许多实验研究表明,PR-39在抗肿瘤,组织修复等方面同样具有生物学作用。
- 杨卫华周建新钟小林
- 关键词:抗菌肽抗肿瘤
- 兰州地区街头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被引量:1
- 2007年
- 卢媛高明王燕宁张建敏杨卫华李静
- 关键词:无偿献血传染指标
-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肿瘤患者输血评估中的意义
- 2015年
- 目的:探讨输血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肿瘤患者输血前后评估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按输血效果以及输血量和输血次数进行分组,比较输血前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3例经输血治疗的肿瘤患者输血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增加,输注红细胞2U以上或多次输血的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监测可作为肿瘤患者科学、合理输血的循证依据,并以此制定个性化的输血策略。
- 杨卫华王燕宁高明
- 关键词:输血D-二聚体肿瘤循证输血策略
- 内毒素诱导小鼠β-防御素-3(mBD3)基因急性时相表达与肝脏损伤的关系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急性时相反应时 β -防御素基因表达与内毒素性肝损伤的关系。 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时相反应 ,经Northern -blot检测各组织中mBD3mRNA及表达的剂 -效、时 -效关系。结果 :仅在肝脏组织中检测到mBD3mRNA。内毒素诱导mBD3mRNA在肝脏中的表达存在最小诱导剂量。以最小诱导剂量 (1.5 μg/g)注射后 6h才出现mBD3mRNA的表达 ,8~ 10h达峰值 ,12h后表达水平下降。不同剂量内毒素注射后不同时间引起肝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结论 :mBD3基因在肝脏中的急性时相表达与内毒素引起的肝脏组织炎性反应有关。
- 杨卫华周建新王燕宁钟小林卢媛廖荣霞
- 关键词:Β-防御素急性时相反应内毒素
- ELISA法检测无偿献血者梅毒特异性抗体设置灰区的意义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无偿献血者梅毒特异性抗体设置灰区的意义。方法献血者标本经ELISA试剂初复检,以Cut off值上下20%为灰区,初复检OD值落在灰区的标本经原批号试剂双孔复测并用TPPA试剂进行确认试验。结果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13 568份,有176份标本OD值分别落在新创和万泰两种ELISA法试剂设定的灰区内。用新创试剂对89份灰区标本双孔复测,检出36份阳性标本,经TPPA确认32例阳性,53份阴性标本经确认51例阴性。用万泰试剂对87份灰区标本双孔复测,检出38份阳性标本,经TPPA确认34例阳性,49份阴性标本经确认47例阴性。结论灰区标本双孔复检后呈一阴一阳结果时应进行确认试验。对双孔复测后OD值仍处于低值灰区的标本,应按阳性结果进行淘汰。
- 杨卫华王燕宁曹明玉王秀菊李晓东马丽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 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人员的组成分析
- 2012年
- 我血液中心是2000年总后卫生部报国家卫生部核准的具有法定采血权的采供血机构,隶属于医院输血科,特点是平时自采自供、战时担任战区战备血液的采集和供应。成立初期,我血液中心的血液采集主要来源于驻军部队的无偿献血。近年来,随着部队参与自然灾害的应急抢险和处突任务量的增加,驻军部队的献血任务常常很难完成。现将我血液中心自2007年以来无偿献血的人员组成分析报告如下,为新时期采供血机构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 张建民卢媛杨卫华曹明玉苏月王霞马新萍高明
- 关键词:无偿献血
- 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无偿献血者血常规计数的变化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了解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常规计数的连续变化,为制定合理的机采血小板捐献间隔周期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血常规专用真空标本管分别抽取捐献者捐献前、捐献后6、12、24、48、72 h检测标本,在抽取后0.5 h内使用Mary全自动5分类血常规检测仪上机检测,同1份样本取3次检测的平均值。结果捐献者在捐献机采血小板后24 h,血小板计数达到最低值,此后逐步回升,并在捐献后96 h达到捐献前水平;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也在捐献后出现下降,捐献前与捐献后12 h、24 h的计数均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在捐献后24 h达到最低值,在捐献后96 h(4 d)恢复捐献前水平。
- 高明卢媛张建民王霞杨卫华马新萍王静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机采血小板血常规
- ELISA法用于患者输血前检测Tp设置灰区的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杨卫华王燕宁曹明玉王秀菊李晓东马丽
-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