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伟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燃烧
  • 2篇生物质
  • 2篇排放特性
  • 2篇燃烧过程
  • 2篇热解
  • 2篇棉秆
  • 2篇颗粒物
  • 1篇蒸汽
  • 1篇生物质成型燃...
  • 1篇石灰
  • 1篇石灰石
  • 1篇水蒸汽
  • 1篇添加剂
  • 1篇热解过程
  • 1篇热解特性
  • 1篇微观结构
  • 1篇无机元素
  • 1篇无机组分
  • 1篇粒径
  • 1篇粒径分布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郑州轻工业大...
  • 1篇武汉光谷环保...

作者

  • 5篇杨伟
  • 5篇陈汉平
  • 4篇杨海平
  • 4篇邵敬爱
  • 2篇王贤华
  • 2篇陈振辉
  • 1篇张世红
  • 1篇朱有健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生物质化学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水蒸汽对煤流化床富氧燃烧及SO_2析出和脱除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为研究水蒸汽对煤燃烧的影响,以黄陵烟煤和晋城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在流化床多功能试验台上对比了水蒸汽加入前后煤的富氧燃烧性能,获得了水蒸汽对燃烧特性及SO2析出和石灰石脱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流化床空气燃烧试验台架的简单改造即可实现煤在21%-40%富氧气氛下安全、稳定的燃烧。O2/CO2气氛下,随着O2体积分数的增加,炉膛温度上升,燃烧效率提高,SO2的析出量逐渐增加;石灰石脱硫由直接硫化转变为间接硫化,脱硫效率明显增大。水蒸汽对燃烧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水煤气反应等化学作用方面;水蒸汽加入后燃烧温度稍有降低,燃烧效率增加;SO2的析出量减小。此外,水蒸汽的加入明显促进了石灰石颗粒内部固态离子的扩散,石灰石的脱硫能力增强,尤其是在间接硫化时。
田路泞陈振辉杨伟王贤华张世红陈汉平
关键词:水蒸汽石灰石
添加剂对棉秆成型颗粒热解特性影响
2020年
以棉秆为原料,探究木质素磺酸钙、羧甲基纤维素、Ca(OH)2、膨润土、硅藻土和高岭土对成型颗粒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添加剂的加入使挥发分的析出变难,而羧甲基纤维素可促进棉秆的低温热解,同时成型颗粒的热解机理函数满足扩散模型中的Zhuravlev等式,且加入木质素磺酸钙有利于降低棉秆成型颗粒热解的活化能。利用小型石英反应装置对成型颗粒进行500℃的快速热解,发现Ca(OH)2可减少13%的乙酸生成,高岭土的加入使气体产物中H2、CO2、CH4、CO的总含量减少约21%,膨润土则可促进热解生物油中烃类物质的生成。
桑会英徐勇庆杨伟邵敬爱杨海平陈汉平
关键词:热解特性添加剂棉秆
生物质成型燃料热解过程无机组分的析出特性被引量:6
2018年
使用固定床管式反应器研究了3种生物质成型燃料棉杆、竹屑和砂光粉热解过程中无机组分Na、K、Ca、Mg、Cl、S的析出特性。研究发现,生物质成型燃料中的S主要以有机态存在,其分解析出发生在600℃以下;成型后S的析出量在350℃时约减少16%,但是温度升高以后,成型过程对S的析出量影响不大。Cl的析出集中发生在中低温度段,主要是水溶态Cl发生反应而析出;相比棉秆生物质原样,成型以后Cl的释放量有所减少。燃料本身特性的不同导致碱金属Na与K的析出特性显著不同,并且棉秆成型后Na与K的析出率增大,低温下(〈550℃)Ca和Mg的析出量变化不大,高温下(〈550℃)析出率增长大约10%。
桑会英杨伟朱有健成伟杨海平邵敬爱陈汉平
关键词:生物质成型燃料热解无机元素
生物质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机理及排放特性综述被引量:20
2014年
总结了生物质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机理,如碳黑颗粒、有机颗粒的形成,均质/异质凝结,颗粒成长等,并着重介绍了常见生物质燃烧设备中颗粒物的排放特性,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
陈振辉杨海平杨伟王贤华邵敬爱陈汉平
关键词:生物质燃烧颗粒物排放特性
棉秆燃烧过程中的颗粒物排放特性被引量:5
2017年
该文利用滴管炉结合DEKATI低压撞击采样器,研究燃烧温度和原料粒径对棉秆燃烧过程中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谱分析仪探讨了颗粒物的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PM_1排放量随燃烧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从68.90 mg/m^3降低至14.02 mg/m^3;颗粒物总排放量从75.41 mg/m^3降低至16.30 mg/m^3;颗粒物分布峰值从0.609μm附近移至0.261μm附近;原料粒径减小使得PM_1排放量下降,从39.84 mg/m^3降低23.06 mg/m^3,而PM_1-10排放量增加,从5.18 mg/m^3增至8.38 mg/m^3。分析表明细颗粒物(0.028~0.261μm)主要由K、Cl及少量S元素组成,形成途径主要为碱金属化合物如KCl、KOH及K_2SO_4等的蒸发-凝集作用,并呈现较规则的微观结构,存在形式主要为KCl;粗颗粒物(1.590~9.860μm)主要由Ca、Mg及少量Si、P组成,主要通过大颗粒的破碎或富Ca、Mg和Si颗粒物的异质凝结转化形成,多呈较规则的球形结构;中间段颗粒物(0.261~1.590μm)属于过渡段,介于细颗粒物和粗颗粒物之间,微观结构较为复杂。
成伟陈汉平杨海平杨海平邵敬爱朱有健杨伟
关键词:燃烧颗粒物粒径分布微观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