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霞

作品数:35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理学
  • 9篇文化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机械工程
  • 3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军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电极
  • 6篇石墨
  • 6篇石墨烯
  • 5篇教学
  • 5篇改性
  • 4篇大学化
  • 4篇大学化学
  • 4篇电化学
  • 4篇课程
  • 4篇化学实验
  • 3篇循环伏安
  • 3篇噪声
  • 3篇质子
  • 3篇质子转移
  • 3篇碳材料
  • 3篇碳纤维
  • 3篇探测电极
  • 3篇自噪声
  • 3篇无机
  • 3篇无机与分析化...

机构

  • 3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5篇李红霞
  • 14篇宋玉苏
  • 7篇李瑜
  • 7篇肖玲
  • 5篇文庆珍
  • 4篇魏徵
  • 3篇晏欣
  • 3篇程清
  • 3篇朱金华
  • 3篇申振
  • 2篇盛谦
  • 1篇周赟
  • 1篇余红伟
  • 1篇崔臻
  • 1篇李曦
  • 1篇王轩
  • 1篇周立清
  • 1篇朱泽奇

传媒

  • 4篇实验室科学
  • 3篇兵工学报
  • 3篇广州化工
  • 3篇兵器装备工程...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2篇海军工程大学...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水力发电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表面技术
  • 1篇广东化工
  • 1篇装备环境工程
  • 1篇实验科学与技...
  • 1篇石油石化物资...
  • 1篇新课程(教研...
  • 1篇教育进展
  • 1篇创新教育研究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醋酸质子转移平衡常数测定方法研究
2016年
采用p H值法、缓冲溶液法和醋酸钠水解法对醋酸的质子转移平衡常数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前两种测定方法准确度均较高,最后一种方法准确度很低。p H值法依照质子转移平衡常数定义设计,需预先精确标定醋酸溶液浓度,适合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开设;缓冲溶液法不仅原理设计巧妙,且无需标定醋酸溶液的准确浓度,因此实验步骤也很简单,可以作为非化学专业开设普通化学实验内容;醋酸钠水解法原理简单,步骤简便,但实验结果不能令人满意,需进一步研究优化。
李瑜朱金华文庆珍李红霞肖玲
关键词:醋酸
石墨烯/纳米银对Ag/AgCl海洋电场探测电极的改性机制研究
2024年
针对不同含量石墨烯/纳米银改性的Ag/AgCl电极分别进行交流阻抗、扫描电镜、吸水率和电位稳定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纳米银含量的增加,改性Ag/AgCl电极的界面结构参数弥散系数C_(dl)-P增大,电容值C_(dl)-T减小,动力学特征参数电荷转移电阻R_(ct)先减小后增大。基于交流阻抗测试得到的电极动力学特征信息及界面结构信息与电极的扫描电镜、吸水率以及电位稳定性测试结果基本吻合。石墨烯/纳米银对Ag/AgCl电极的改性主要体现在提高电极的表面均匀性和导电性,但是降低了电极的孔隙率,这3个方面影响的协同作用反映了石墨烯/纳米银对Ag/AgCl电极改性的内在机制。
李红霞徐瑞昌辛颉谢一戎
关键词:交流阻抗吸水率
预应力锚筋腐蚀特性电化学实验
2018年
基于开路电位、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测试手段,针对室内边坡模型进行钢筋试样的电化学参数监测,研究了不同应力条件、岩土环境酸碱性(p H值)以及氧气通气量对钢筋腐蚀的影响。研究表明:氧气通气量与应力水平增加均能使钢筋的腐蚀速度增加;NaHCO_3、Na_2SO_4、NaCl_3种介质对锚筋腐蚀的促进作用依次增大。进一步通过极差分析方法比较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钢筋腐蚀的贡献程度。
李红霞宋玉苏周琪黄敏
关键词:开路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
Ag/AgCl电极海洋电场探测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为研究Ag/AgCl电极海洋电场探测的机理,从电路角度建立了响应电场E′与发射电场E的函数关系,对自制的Ag/AgCl电极进行交流阻抗、Tafel和电极电场响应测试。结果表明:自制的Ag/AgCl电极在0.1 Hz的阻抗值大小约为10Ω,交换电流密度为1.61×10^-3 A·cm^-2,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且Ag/AgCl电极交换电流密度和表面积越大,探测性能越好。该测试结果与计算值能较好地吻合,验证了相关函数关系的正确性,说明基于具有稳定电位的Ag/AgCl电极探测海洋电场信号等同于测量电极对间海水的电压,从电路的角度解释了Ag/AgCl电极的海洋电场探测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
李红霞宋玉苏申振王烨煊
关键词:交流阻抗
石墨烯改性Ag/AgCl电极的表面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通过在Ag/AgCl电极中添加一定含量的石墨烯,研制出可快速建立极差稳定的新型电极。针对新型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与扫描电镜测试,发现加入石墨烯后,Ag/AgCl电极出现层状结构,表面特性提高,且石墨烯含量越高,电极极差稳定时间越短,极差越小。引入分形理论,针对石墨烯改性Ag/AgCl电极的微观结构图像进行分维分析,结果表明,电极表面微观结构图像具有统计自相似性,石墨烯的含量越高,其相应的分维数D越大,电极表面分维数的量值与表面特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研究可以作为微观结构分析的补充,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李红霞宋玉苏陈闻博李曦
关键词:石墨烯微观结构分维数
基于OBE理念的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建设
2023年
基于成果导向的OBE理念,针对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在教学内容建设方面,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装备应用的深度结合;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以师生自主、自为知识构建为核心,进行课程试题库、案例库、实验教学微课小视频等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同时重视学员意见反馈,并以此促进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持续优化。对提高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为战性,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红霞辛颉李瑜
关键词: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课程建设
测定醋酸质子转移平衡常数的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介绍了三种测定醋酸质子转移常数的方法,通过实验对三种方法进行了验证,并针对三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对实验的开设提供了建议。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测定的结果精确度均较高。pH法原理简单,但是操作复杂,需要准确标定醋酸溶液的浓度,比较适合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开设。缓冲溶液法原理简单,不需要准确标定醋酸的浓度,可以作为非化学专业开设普通化学实验内容。电导法仪器先进,操作方法简单,实验综合性较强,适合于物理化学实验开设。
魏徵肖玲李红霞
关键词:醋酸
碳纤维海洋电场电极探测机理和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基于提出的碳纤维电极对海洋电场探测机理模型,通过在信号放大器两端并联放电电阻,提高碳纤维电极对极差的稳定性,同时缩短稳定时间。建立了匀强电场,以评估不同大小的并联电阻对碳纤维电极对探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输入电阻越小,电极对的极差越小和自噪声稳定越快;电极对极差稳定时间不大于2 h,稳定后的极差不大于0. 1 mV,自噪声水平在1 Hz下处于2~5 nV/Hz^(1/2)之间。
宋玉苏李红霞申振王烨煊
关键词:碳纤维电极自噪声
接枝己基噻吩共轭分子的电化学聚合和性能表征
2016年
利用斯蒂尔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基于苯并硒二唑和己基噻吩的有机共轭单体,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导电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核磁共振1H谱和13C谱验证单体与理论结构一致,红外结果验证了电化学聚合位点为己基噻吩的α位;循环伏安测试表明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经过100圈循环扫描后电化学活性仍保持92.3%;光滑、均质连续的表面形貌有利于提高聚合物的电导率和电子传输性能、较高的热稳定性表明其能够应用在光电器件中;在0 V到1.2 V电压范围内,光谱电化学测试中聚合物薄膜颜色从淡蓝色到灰色的转变说明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特性;以上结论表明聚合物在电致变色材料中具有应用前景。
程清文庆珍朱金华李红霞
关键词:循环伏安电致变色光谱电化学
石墨烯对Ag/AgCl电极水下电场探测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利用石墨烯制备新型Ag/AgCl电极,开展其电化学性能及探测性能研究。通过对表面结构表征、电极极差、幅频响应、自噪声、极化曲线、吸水量和扫描振动电极等进行测试,分析石墨烯的加入及其含量对Ag/AgCl电极探测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相对于Ag/AgCl电极,石墨烯-Ag/AgCl电极极差稳定时间短、极差小、电化学性能好,适用于快速部署测量;石墨烯含量不同,对于改变Ag/AgCl电极与溶液界面接触性质有不同的作用机制:石墨烯含量为1%时主要表现在提高电极的孔隙率、增大比表面积;石墨烯含量为3%时主要表现在改善电极表面均匀性、加速溶液介质渗透。不同的作用机制是导致不同石墨烯含量Ag/AgCl电极电化学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李红霞宋玉苏王烨煊陈闻博
关键词:石墨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