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川 作品数:30 被引量:96 H指数:7 供职机构: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建筑科学 更多>>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诊断(附28例报告)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2003年5月收治的28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诊治经过。结果:临床表现有肉眼血尿者25例(89.3%),血尿伴腰痛10例(35.7%),仅表现为腰痛3例(10.7%),腹部包块1例(3.6%)。B超检查28例,发现输尿管内实质占位病变7例(25.0%);26例行IVU检查,仅3例(11.5%)发现典型的输尿管腔内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19例,其中5例(26.3%)发现有肿块自输尿管口突入膀胱内;逆行输尿管插管12例,逆行尿路造影10例,诊断9例(90.0%);CT扫描16例,6例(37.5%)发现输尿管内肿块影;MRU检查15例,诊断输尿管癌6例(40.0%);输尿管镜诊断输尿管癌2例;20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11例(55.0%)查见肿瘤细胞。结论:要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正确率,需要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合理、综合地应用各种辅助检查。 李映川 丁强 刘军关键词:原发性输尿管癌 临床病例讨论在留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0年 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实习是医学留学生教学的重要手段,选择住院病人进行互动讨论式教学是培养留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职业道德及医患关系处理能力的重要环节[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留学生临床医学实习中,充分运用临床病例进行讨论,丰富了留学生多元化医学教育模式,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应用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陈同良 李映川关键词:留学生 病例分析 经直肠超声造影下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下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可疑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患者110例,其中经直肠超声造影穿刺者(研究组)58例,普通直肠超声穿刺者(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穿刺情况。结果研究组所有者共穿刺456针,平均为7.9针,对照组所有者共穿刺426针,平均为8.2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0例为前列腺癌,其阳性率为15.5%,对照组7例为前列腺癌,阳性率是1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显示,研究组阳性的针数为56针(12.3%),对照组为20针(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过程中均存在不适感和疼痛感,但是均可以耐受,穿刺结束以后研究组血尿8例,血便3例,发热1例,对照组血尿9例,血便2例,发热3例,经过处理以后上述症状均消失。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下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安全可靠。 何毅 姜睿 李映川 袁方 张利民关键词:穿刺活检 前列腺癌 女性尿道粘膜脱垂13例报告 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女性尿道粘膜脱垂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病与年龄及诱因的关系 ,总结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青春期以前发病 4例 ,更年期 9例 ,有腹压增高诱因的 8例。 1 3例均病理证实。非手术治疗 3例失败 ,环形切除术治疗 1 3例 ,仅 1例并发术后出血。获得随访 1 2例 ,观察 1 2~ 1 7月无复发。结论 :先天性尿道发育薄弱或绝经期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周围组织松弛萎缩是主要原因 ,腹压增高是可能的诱因 ,病理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李映川 何跃 刘顺忠 李洪位关键词:尿道粘膜脱垂 女性 外科手术 病因 国内无管化与标准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成人无管化与标准化经皮肾镜取石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ENTRAL)、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3月,查找所有研究比较无管化和标准化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6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化PCNL相比,无管化PCNL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重返工作时间以及术后漏尿时间,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减少镇痛药物需求病例数,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而结石清除率、尿外渗、术后发热病例、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大出血发生率以及术后输血病例方面无差异。结论基于目前所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无管化与标准化经皮肾镜取石术两种术式相比,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等方面存在优势,而在结石清除率、大出血、术后发热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可以看出无管化经皮肾镜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上尿路结石治疗手段。但由于该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数量少,原始研究质量较低,且有存在选择偏倚、实施偏倚与发表偏倚的可能性,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更可靠的证据,建议临床严格把握适应证,选择性的使用相应术式。 李雄 王晓隆 陈杰翔 姜睿 李映川 粟宏伟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 结石 META分析 单次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中、低风险浅表性膀胱癌复发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术后即刻单次灌注预防中、低风险浅表性膀胱癌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访5年。81例中、低风险浅表性膀胱癌随机分为3组。A组术后6h内丝裂霉素C80mg单次灌注;B组术后第10天开始灌注丝裂霉素C,每次40mg,每周1次,共8周;C组术后第10天每周灌注丝裂霉素C1次,每次40mg,8周后改为每月1次,每次40mg,总时间1年。结果随访5年,81例入选病例中失访8例。A、B、C组各1例T1期膀胱癌患者死于膀胱癌复发及转移。3组术后2年复发率分别为23.8%、25.0%和21.4%,5年复发率分别为42.9%、33.3%和39.3%,各组2年和5年复发率差别经χ2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A、B、C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33.3%和32.1%,经χ2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丝裂霉素C术后即刻单次灌注毒副作用小,可以有效预防中、低风险浅表性膀胱癌的复发。术后密切随访是浅表性膀胱癌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映川 何毅 陈同良 龙汉安关键词:丝裂霉素C 浅表性膀胱癌 复发 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注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大鼠骨骼肌卫星的原代分离、纯化方法,观察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体外增殖、成肌特性。
研究方法:(D采用胶原酶、胰蛋白酶改良两步酶消化法,分离获取大鼠骨骼肌组织中的单个核细胞,利用不同细胞群贴壁能... 李映川关键词:骨骼肌 卫星细胞 尿失禁 TVT术对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缺陷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TVT悬吊术治疗有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缺陷(ISD)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TVT悬吊术治疗女性SUI患者114例,将ISD和无ISD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114例中获得随访者110例(96.5%):无ISD者92例,治愈81例(88.0%),有效10例(10.9%),完全失败1例(1.1%);有ISD者18例,治愈12例(66.7%),有效3例(16.7%),完全失败3例(16.7%)。术后有7例患者出现明显的排尿困难,其中2例为剩余尿阴性的IS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VT悬吊术是一种治疗女性SUI患者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对有ISD的女性SUI患者同样有效,但疗效不如无ISD的患者;特别是当患者年龄大于65岁、最大尿道关闭压小于0.981 kPa或尿道活动度小时,其治疗效果较差。TVT悬吊术治疗ISD时仍应遵循该术式的常规操作。 李映川 丁强 方祖军 郑捷 徐可肾脏偶发性小占位病变的诊治分析 2006年 目的 探讨直径〈3cm的肾脏小占位病变的常见类型、影像学特征和常规诊疗步骤。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偶然发现的58例〈3cm的肾脏占位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共发现肾脏占位病变70个。直径〈1cm的占位病变5个,1~2cm为11个,2~3cm为54个。B超发现囊性占位36个,实质性占位34个,其中高回声占位21个,等回声占位4个,低回声占位9个。增强CT明显强化的病变19个,轻度强化20个,无明显强化31个。首诊时B超结合CT获确诊54例,未能确诊的4例,MRI、肾动脉造影及穿刺活检亦不确切。结论 对〈3cm的肾脏占位病变,B超结合CT检查可基本满足鉴别诊断的需要。少数诊断不确切的病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兼有诊断和治疗作用。手术耐受力差或不接受手术探查的未能确诊的患者可考虑影像学密切随访。 李映川 丁强 刘军关键词:肾脏 占位病变 成年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培养、鉴定及体外增殖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成肌分化特性。方法采用改进的两步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技术,获得较高纯度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免疫组化鉴定所获取细胞的肌源性标志desmin。MTT法观察骨骼肌卫星细胞的体外增殖特性并绘制生长曲线图。同时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成肌分化特性。结果所分离的原代骨骼肌卫星细胞纯度在90%以上。细胞体外培养时在第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5~6d进入增殖平台期。细胞体外培养时无须特殊诱导可以自发出现成肌定向分化,相互融合形成具有自发收缩特性的肌管细胞。结论体外培养获取的骨骼肌卫星细胞数量可以满足组织工程研究的需要。 李映川 丁强 方祖军关键词:骨骼肌卫星细胞 增殖 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