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昌舒

作品数:76 被引量:87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哲学宗教
  • 25篇文学
  • 8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3篇艺术

主题

  • 36篇美学
  • 28篇意蕴
  • 23篇美学意蕴
  • 13篇哲学
  • 11篇审美
  • 11篇北宋
  • 10篇出处
  • 9篇士人
  • 7篇理学
  • 5篇境界
  • 5篇郭象
  • 5篇白居易
  • 4篇中国美学
  • 4篇山水
  • 4篇审美意蕴
  • 4篇文化
  • 4篇美意
  • 4篇科举
  • 4篇郭象哲学
  • 3篇政治

机构

  • 68篇南京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作者

  • 72篇李昌舒

传媒

  • 5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3篇江海学刊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文艺研究
  • 2篇江淮论坛
  • 2篇安徽教育学院...
  • 2篇学术界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学海
  • 2篇中州学刊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艺术百家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北方论丛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0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阮籍的出处矛盾及其美学意蕴被引量:2
2014年
阮籍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最主要者应为徘徊于名教与自然之间的出处矛盾,一方面,它作为连接竹林玄学与元康玄学之间的过渡环节,对于玄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阮籍在生存、思想和表达上的诸多矛盾。现实环境的险恶与出处方式的先行性,使阮籍成为孤独的沉默者,诸多矛盾又倾吐于八十二首《咏怀诗》中。阮籍会通出处的尝试奠定了后世士人出处的基本模式,并对此后的中国美学产生深远影响。
李昌舒
关键词:艺术理论中国传统文化阮籍《咏怀诗》美学意蕴
论北宋科举士人的身份建构与审美思想的转变被引量:1
2022年
北宋在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科举制,科举制对于审美具有重要影响。北宋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儒家强调审美的济世功用,审美的功利主义思想占据主流。由于没有门第约束,为了实现移风易俗、兼济天下的理想,北宋士人必须通过道德自律,将自己树立为道德的权威。作为具有文-官双重身份的士人,他们都是能文之人,但需要在二者之间维持一种平衡,在恪守官员职责的前提下游心于艺,因此,北宋审美具有重道、轻技的特点。在具体审美活动中,他们凭借高超的审美修养和创作能力,通过雅俗之辨将自己与其他阶层区分开来,维持自己社会精英的身份,同时,又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化俗为雅,即俗即雅,将日常生活和审美融为一体。
李昌舒
关键词:科举审美雅俗之辨
论中古时期出处思想的演变及其审美意蕴
出处关系是中国古代士人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它对于士人心态具有深刻影响,由此又影响到审美思想。从魏晋到中晚唐的中古时期是出处关系从尖锐对抗到趋于和解的过程,从美学上讲,这一阶段也是中国美学从自觉到兴盛的过程。本文主要考察大...
李昌舒
关键词:出处审美
文献传递
论北宋理学的“气象”及其美学意蕴:兼及王国维《人间词话》被引量:6
2020年
成为圣贤是北宋理学的一个基本目的。如何成为圣贤?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自得”,即将儒家的经典文献不是仅作为一种知识性的义理来对待,而是要转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内心有所自得,就会在外在的言行举止上有所表现,北宋理学家称之为“气象”,气象即一个人内在道德修养的外在显现。就气与象的关系而言,气是主宰性的因素,主要来自孟子,是一种道德论意义上的气。从南宋开始,气象就进入审美领域,转化为一个美学范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典型地表现了气象的美学意蕴。
李昌舒
关键词:北宋理学《人间词话》
嵇康之“心”的美学意蕴
2006年
“心”是嵇康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越名教而任自然”可以理解为“越名任心”,任“心”而为即可有精神之自由。嵇康之“心”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超越,自然,自由。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于三个概念中:清、远、逸。嵇康关于“心”的思想对于意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李昌舒
关键词:美学意蕴
新理学负的方法的美学意义被引量:2
2003年
从道、禅、诗三方面阐述新理学负的方法,认为它是把握其最高哲学本体———大全的方法,其从无说有的方法有着丰富的美学意义。
李昌舒
关键词:冯友兰
“斯文”在北宋中后期的演变及其美学意蕴被引量:3
2017年
北宋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在政治和文化上都达到了巅峰。北宋中后期,范仲淹和王安石先后主持了两次改革,围绕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具体内容,在士人群体间产生了矛盾。这一矛盾与"斯文"密切相关,"斯文"既包括狭义的儒家经典著作,也包括广义的各种思想文化。就前者而言,托古改制的习惯要求从"斯文"中找到理论依据,这导致了北宋儒学的兴盛;就后者而言,北宋重用文人的政策也导致了思想文化的兴盛。士人都是饱学之士,对儒家经典的理解互有差异,学术分歧导出政见分歧,学术矛盾与政治矛盾交织在一起。大致来说,从仁宗庆历年间到北宋灭亡,"斯文"经历了重振、分裂和没落三个阶段,与此相应,其审美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李昌舒
关键词:斯文士人美学
中唐时期东都士人的生活方式及其美学意蕴被引量:1
2012年
中唐时期,白居易等人以闲官的身份居住于东都洛阳。其生活方式以宴集和游赏为主,在享受感官刺激的同时又追求玄远的精神境界。从思想上讲,这主要是受到南宗禅的影响,并以白居易的中隐观为思想基础。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饮茶、填词、私人园林和清幽淡雅的审美趣味。
李昌舒
关键词:中唐美学意蕴
论王弼的“自然”哲学观念被引量:1
2005年
王弼哲学的基本范畴是“无”和“有”。“有”必须“由乎”“无”,此之谓“崇本”;“无”则应“因乎”“有”,此之谓“举末”,合起来即是“崇本举末”。“本”与“末”、“无”和“有”如何贯通联结,其关键在于“自然”这一范畴。王弼的“自然”哲学观念对于魏晋玄学、魏晋时代的思想文化均具有深刻影响。
李昌舒
区分与融合:论北宋审美趣味的变革被引量:1
2022年
随着科举制在北宋的日趋完善,庶族士人逐渐成为政治、文化的主导者。他们是具有“文—官”双重身份的新型士人,这种身份对于审美趣味产生深刻影响。概而言之,就是富“文”又重“道”,士人需要在雄厚的文化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审美趣味超越政治上的朋党之争,形成一个审美共同体,它既是对异己趣味的排斥与区分,又是对相似趣味的认同与融合。无论是区分,还是融合,士人都有明确而自觉的意识。在北宋士人的共同努力下,审美高度繁荣,超越前人,创造出诸多新的审美范式,对于此后的审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李昌舒
关键词:北宋身份审美趣味范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