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青 作品数:20 被引量:69 H指数:5 供职机构: 长江科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水利工程 电气工程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支汊衰变因素探讨 本文对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中支汊衰退的演变情况,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引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予以划分,给出了各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的量化结果。并结合长江中下游分汉河段支汊衰退的实例,对其衰变过程进行了原因分析,进一步校... 李振青 路彩霞关键词:分汊河段 层次分析 文献传递 长江中下游河道开发与治理的和谐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中下游岸线开发利用与河道治理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日显重要。结合近期长江中下游具体河段岸线开发利用中引起河道反应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强调河道开发与治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匹配关系,是保证有序发展与客观实... 李振青关键词:长江中下游 河势稳定 文献传递 涉河工程群对防洪的累积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2011年 采用河道天然实测资料和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长江下游镇扬河段的世业洲汊道段的研究,探讨了长江群体岸线开发利用对河段防洪累积影响.在对河道原型近20 a水位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同一观测站在近、远期2个不同阶段长江相同流量下的水位变化.结果表明,天然实测资料分析与模型试验得出的结论相近,涉河工程群对防洪的累积影响程度在同一个数量级别.各类涉水工程对河段整体水位的累积影响不是单个涉水工程影响的简单叠加.涉河工程群对防洪水位抬高影响的梯度,在长江来水量为多年平均流量及以下时较小(一般为3~5 cm),在长江来水量大于平滩流量和多年洪峰平均流量时明显增大(一般为10~15 cm). 李振青 廖小永关键词:水位 混凝土铰链排护岸应力变化特性及适应条件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混凝土铰链排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护岸技术,但对其护岸效果和适用条件的研究成果甚少。针对长江下游铜陵试验段中混凝土铰链排护岸工程,开展了2 a的应力应变现场监测工作,分析了各铰链的平均受力情况及最大受力状态,揭示了混凝土铰链排在沉排施工过程以及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应力变化特性。应力监测成果表明,在混凝土铰链沉排过程中,最大受力为18.2~21.7 k Pa,铰链沉入江中长度越长,所受的应力也逐渐增大;在混凝土铰链排沉入江底后,受力情况基本稳定,受水流冲刷的影响不大;混凝土铰链排护岸的护岸体整体性较好,防护体本身结构不易发生破坏,再加之该护岸材料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适应防护体周边因水流淘刷引起的地形变化,但不宜应用于过陡的水下地形防护。 刘同宦 李振青 胡胜刚关键词:护岸工程 应力变化 适应性 世业洲汊道段岸线开发利用对防洪累积影响研究 本论文采用河道天然实测资料和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江下游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江群体岸线开发利用对河段防洪累积影响.论文在对河道原型近20年的水位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同一水位站在近、远期两个不同... 廖小永 李振青 沈之平关键词:防洪水位 文献传递 长江中下游河道开发与治理和谐问题 本文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中下游岸线开发利用与河道治理之间和谐统一关系日显重要,结合近期长江中下游具体河段岸线开发利用中引起河道反应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河道开发与治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匹配关系是保证有序发展与客... 李振青 刘小斌 金琨关键词:长江中下游 河势稳定 文献传递 涉河工程群对防洪累积影响研究 本论文采用河道天然实测资料和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长江下游镇扬河段的世业洲汊道段的研究,探讨了长江群体岸线开发利用对河段防洪累积影响。论文在对河道原型近20年的水位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同一观测站在近、远期两个不... 李振青 廖小永 沈之平关键词:水位 长江中下游水下护岸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卢金友 姚仕明 罗恒凯 王造根 龙超平 李振青 林木松 李飞 岳红艳 熊进 谷利华 路彩霞 陈凤玉 王满兴 杨光荣 护岸工程是防洪护堤、保护岸线、控制河势与航道治理的基础性工程。但由于不同河流或同一河流的不同河段的来水来沙、河床边界、河道形态等条件不同,河岸崩塌的原因和机理也不同,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因此,在总结护岸工程实践经验和加强河...关键词:关键词:长江中下游 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在火电厂取排水布置和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本文在介绍温排水物理模型试验的边界控制、试验设备工艺和试验条件选取等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在温排水物理模型上进行火电厂取排水布置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并简要论述了利用温排水物理模型对所涉及的水环境影响研究做了简要的论述... 李振青 路彩霞关键词:温排水 物理模型试验 火电厂 水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 文献传递 长江下游镇扬河段河道演变及整治研究 长江镇扬河段是长江下游变化最剧烈的河段之一.近百年来其河道变化主要表现在世业洲洲头的不断崩退、左汊的缓慢发展及汇流后的主流不断右移,六圩弯道凹凸岸互换后的凹岸持续崩坍及弯道向下游不断的发展,和畅洲汊道由多汊演变为鹅头型双... 刘小斌 林木松 李振青关键词:河道整治 河势变化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