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念

作品数:33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术后
  • 10篇手术
  • 10篇肿瘤
  • 7篇直肠
  • 6篇肠癌
  • 5篇直肠癌
  • 5篇脓肿
  • 4篇胃肠
  • 4篇胃肠道
  • 4篇结直肠
  • 4篇肠道
  • 4篇肠肿瘤
  • 3篇修补术
  • 3篇直肠肿瘤
  • 3篇手术治疗
  • 3篇术式
  • 3篇疝修补
  • 3篇疝修补术
  • 3篇吻合口
  • 3篇结直肠癌

机构

  • 33篇成都市第二人...
  • 7篇成都市中西医...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成都市新都区...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作者

  • 33篇李念
  • 18篇徐尔侃
  • 17篇何山
  • 15篇廖斌
  • 10篇黄雄
  • 8篇卜君
  • 8篇黄卫国
  • 6篇黄纪伟
  • 6篇张明哲
  • 5篇沈健
  • 5篇郭淳
  • 5篇徐红
  • 4篇艾元斌
  • 4篇皮健
  • 3篇解小宏
  • 3篇邓亨怡
  • 2篇华汉巨
  • 2篇鲜红
  • 2篇霍斌
  • 1篇冯流辉

传媒

  • 9篇四川医学
  • 4篇西部医学
  • 4篇现代临床医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消化外科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四川肿瘤防治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壁切口疝11例临床分析
2006年
目的:总结腹壁切口疝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11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中人工补片修补10例。11例均治愈,随访0.5~3.5年无复发。结论:人工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是安全可靠的方法,应根据疝环缺损的大小选用不同的补片及修补方法。
李念廖斌徐尔侃何山沈健黄纪伟张明哲
关键词:切口疝腹壁人工补片
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7cm者(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吻合口瘘发生于术后2天~10天,发生吻合口瘘者7例经保守治疗而愈,5例行回肠或横结肠造口术后治愈。结论: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经积极治疗多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徐尔侃华汉巨李念黄雄皮健
关键词:直肠肿瘤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吻合口瘘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7cm(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有无合并心血管肺疾患、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短、单双吻合技术、肿瘤侵犯肠管周径、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距下切缘距离、肿瘤是否侵出浆膜、肿瘤大体或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肿瘤分期的吻合口瘘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徐尔侃华汉巨李念黄雄皮健
关键词:直肠肿瘤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吻合口瘘
快速康复外科在不同年龄阶段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我国不同年龄阶段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差异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5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随机分组,每组25例。45—64岁阶段,快速康复中年组(A。组)和传统治疗中年组(A2组);65~74岁阶段,快速康复老年组(B1组)和传统治疗老年组(B2组);75—89岁阶段,快速康复高龄组(C1组)和传统治疗高龄组(C2组)。A1、B1和C1组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法,A2、B2和C2组应用传统方法。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每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出院30d内再次住院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34例患者完成试验,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和咽喉疼痛方面,A1组均优于A2组(P=0.000,P=0.000,P=0.000,P=0.012),Bl组均优于B2组(P=0.000,P=0.000,P=0.000,P=0.007),C1组和C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15,P=0.239,P=0.540,P=0.128);在恶心呕吐、胃潴留、肠梗阻和出院后30d内再次住院方面,A1组和A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和B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1组均差于C2组(P=0.020,P=0.012,P=0.022。P=0.012):不同年龄阶段每两组患者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案可以明显加快中年(45~64岁)和年轻的老年(65~74岁)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而在高龄(75—89岁)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则无上述益处,并增加恶心呕吐、胃潴留、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出院30d内再次住院率。
卜君李念黄雄伍晓汀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快速康复外科不同年龄阶段
股疝嵌顿并急性阑尾炎1例
2005年
徐尔侃李念廖斌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股疝嵌顿腹股沟疝修补术持续性钝痛放射痛脐周
低位复杂性肛瘘和瘘管性脓肿改良术后复发2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总结低位复杂性肛瘘和瘘管性脓肿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防治经验,回顾性分析低位复杂性肛瘘和瘘管性脓肿改良术后复发29例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全层切开、支管部分缝合方法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显示,复发原因有内口遗漏、支管处理不当及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等,平均手术时间60min,创口平均愈合时间25d,随访6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果表明,内口处理不当是复发的主要原因。全层切开、支管部分缝合是处理低位复杂性肛瘘及瘘管性脓肿改良术后复发的良好方法。
李念徐尔侃廖斌黄卫国吴萍砚(指导)
关键词:肛瘘肛周脓肿复发
外用溃疡散对混合痔合并肛裂术后创面愈合及止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外用溃疡散在混合痔合并肛裂术后促进愈合和止血方面的疗效。方法将1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使用马应龙痔疮膏和外用溃疡散加入紫草油纱条;对照组在使用马应龙痔疮膏加紫草油纱条。结果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为(18.56±3.49)d,对照组为(21.82±4.74)d;出血评分:在术后24h内未排便情况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术后48h、72h和144h排便情况下,治疗组优于均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用溃疡散在促进混合痔合并肛裂术后创面愈合、减少创面出血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黄卫国徐红李念郭淳鲜红霍斌
关键词:外用溃疡散混合痔肛裂创面愈合止血
Dieulafoy病4例报告
2005年
廖斌何山李念黄纪伟徐尔侃
关键词:DIEULAFOY病上消化道出血胃体手术治疗
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后脱出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PH)后痔复发脱出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12-02的178例PP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2~87月,术后复发脱出48例(26.97%)。Ⅳ度内痔患者复发脱出率(45.16%)明显高于Ⅱ、Ⅲ度内痔患者;术后时间>3年者脱出发生率(41.46%)明显高于≤3年者(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有无合并直肠粘膜脱垂及慢性便秘、单双荷包缝合、荷包距齿状线距离、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的脱出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时间、痔分度、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是复发脱出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时间、痔分度是PPH后痔复发脱出的独立危险因素。
徐尔侃李念黄雄皮健何山
胃肠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支持起始时间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存在营养风险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合适起始时间。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符合研究标准的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术后第2天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术后第1天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变化、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感染并发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术后营养支持相关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疾病和手术类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早[(3.33±1.10)dVS.(4.03±1.51)d,P=0.020],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低(8/40VS.17/40,P=0.030),术后住院时间短[(3.33±1.10)dVS.(4.03±1.51)d,P=0.020]和营养支持费用少[(2144.49±1210.96)元VS.(2915.99±1615.68)元,P=0.018]。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营养指标和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后第2天(24—48h)开始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和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能够更好的节约医疗成本。
卜君黄雄李念
关键词:胃肠肿瘤胃肠外营养外科手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