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峰
- 作品数:73 被引量:154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DDR2在Peroxynitrite诱导人中枢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究过氧亚硝酸盐(peroxynitrite,ONOO-)诱导人中枢血管平滑肌细胞(HCVSMCs)凋亡过程中盘状结构域受体(DDR2)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以不同浓度的ONOO-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CVSMCs,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存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吖啶橙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DDR2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以ONOO-作用于HCVSMCs24h可显著抑制该系细胞增生,诱导细胞凋亡(P<0.05),并引起DDR2mRNA及蛋白水平总体呈现下调趋势(P<0.05)。结论 DDR2基因可能在ONOO-诱导HCVSMCs凋亡的信号转导调节通路中起关键作用。
- 李林陈晓锐宋莎莎焦玉莲马春燕鞠远荣李建峰
- 关键词:盘状结构域受体2细胞凋亡
-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及HLA-Cw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易感性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s)2D基因及其配体HLA-Cw等位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的遗传易感性是否相关。方法以PCR-SSP基因分型技术检测10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KIB2D基因(KIR2DL1、2DS1、2DL2、2DL3、2DS2)和HLA-Cw01~08等位基因,并将HLA-Cw01~08分成HLA-cw^lys和HLA-Cw^asn两组,分别计算KIR2D基因、HLA-Cw等位基因及活化性KIR/HLA-Cw组合基因型频率,并与51例骨关节炎患者和120名健康人群比较。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组患者HLA-Cw^lys基因频率为0.2697,高于骨关节炎组患者的0.1482(P=0.024)和健康对照者的0.1388(P=0.001)。强直性脊柱炎组患者KIR2DS1/HLA-Cw^lys组合基因型阳性率为26.67%,明显高于骨关节炎组的11.76%(P=0.039)和健康对照组的13.33%(P=0.018)。结论HLA-Cw^lys可能与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易感性相关;当抑制性受体KIR2DL1的特异性配体HLA-Cw^lys存在时,KIR2DS1基因携带者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高危人群。
- 张炳昌卢志明刘芸焦玉莲赵跃然李建峰
- 关键词:HLA抗原疾病遗传易感性
- 调节性T细胞与IgE、IL-4、IL-5在变应性鼻炎小鼠和鼻用激素抗炎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与IgE、IL-4、IL-5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及鼻用激素抗炎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5~6周龄雌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R组和鼻用激素组。正常组无干预;AR组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全身致敏并雾化和滴鼻激发;鼻用激素组在成功致敏后,每次激发完30 min后雾化吸入丙酸氟替卡松10 min。小鼠于末次激发24 h后处死,鼻黏膜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流式检测气管旁引流淋巴结和脾脏中CD4+CD25+FOXP3+Tregs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E及鼻腔灌洗液中IL-4、IL-5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AR组小鼠鼻黏膜出现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EOS),CD4+CD25+FOXP3+Tregs表达在气管旁引流淋巴结中上调,脾脏中无差别;IgE、IL-4、IL-5含量明显升高,而鼻用激素组小鼠CD4+CD25+FOXP3+Tregs在气管旁引流淋巴结和脾脏中表达继续明显上调;EOS数目与IgE、IL-4、IL-5含量均被明显抑制。结论 CD4+CD25+FOXP3+Tregs不仅在AR中,而且在鼻用激素对AR的干预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同时IgE、IL-4、IL-5介导变应性炎症反应,在AR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庞文会时光刚时蕾王和峰王小婷韩杰李建峰王海波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IL-4IL-5变应性鼻炎
- CT仿真内镜在诊断骨性蜗神经管发育不良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回顾性评价螺旋状结构消失作为CT仿真内镜诊断骨性蜗神经管发育不良的可行性。方法病例组包括14例(20耳)骨性蜗神经管发育不良者,对照组由无内耳及内听道疾患的50例(100耳)受试者组成。以临床及常规影像诊断结果作为骨性蜗神经管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仿真内镜观察骨性蜗神经管采用Flythrough技术并使用如下阈值:下限阈值850~1150,上限阈值3071。阳性结果指螺旋状结构或中央管消失;阴性结果指螺旋状结构或中央管存在。分别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病例组中17耳未显示螺旋状结构,3耳显示螺旋状结构,对照组中均显示螺旋状结构。观察者间有大量一致性(K=0.773)。以螺旋状结构消失作为征象诊断骨性蜗神经管发育不良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100%、98%。螺旋状结构消失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螺旋状结构消失可以作为诊断骨性蜗神经管发育不良的有用征象。
- 全勇巩若箴武乐斌樊兆民李建峰
- 关键词:仿真内镜
- 模式识别受体NLRX1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NLRX1是一类保守的胞浆模式识别受体,其分布广泛,主要定位于线粒体,结构上与NLRs家族的其他成员略有不同,表现为氮端为39个氨基酸构成的MT序列而非CARD结构域。NLRX1功能复杂,可以通过识别内外源性危险信号,触发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实现对免疫炎症反应、ROS生成、线粒体损伤、自噬、凋亡的调节。研究表明,NLRX1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将给有效治疗包括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内的许多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 杨倩倩王海波李建峰
- 关键词:ROS炎症自噬凋亡
- 颅脑MRI在老年急性眩晕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颅脑MRI检查在老年急性眩晕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眩晕门诊就诊的老年急性眩晕患者共13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5岁。所有患者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在眩晕发作后的1~7天内行MRI检查。对阳性发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急性眩晕患者共136例,MRI检查异常发现共33例,占24.3%。其中包括腔隙性脑梗死19例,脑干梗死5例,小脑梗死4例,脑萎缩2例,听神经瘤2例,小脑出血1例。在以单纯眩晕为表现的28例患者中,5例(17.9%)患者MRI可发现异常,包括小脑梗死1例,脑干梗死1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3例。结论:老年急性眩晕患者颅脑MRI约1/4患者可发现异常。MRI能够提高老年眩晕患者中枢性眩晕的识别率,尤其对以单纯眩晕发作为临床表现的患者,有利于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 张道宫樊兆民李建峰于刚王海波
- 关键词:眩晕老年磁共振成像
-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蜕膜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服米非司酮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的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以负压吸引流产术的绒毛与蜕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米非司酮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结果:服用米非司酮、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后,绒毛、蜕膜组织的VEGF分别由对照组的1.61±0.65分、1.61±0.77分,下降至0.83±0.58分、0.83±0.39分和0.80±0.63分、0.70±0.67分(P<0.05);其MVD值分别由10.70±2.24个、28.08±8.81个,下降至5.25±1.95个、18.58±4.83个和4.30±1.06个、17.80±4.29个(P<0.001、P<0.01)。服用米非司酮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绒毛、蜕膜组织VEGF与MVD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使早孕绒毛与蜕膜组织的VEGF与MVD值下降,这可能是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机理之一。
- 鹿群赵兴波李建峰
- 关键词:米非司酮绒毛蜕膜微血管密度
- 热凝脑膜中动脉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血CGRP和SP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热凝脑膜中动脉对硝酸甘油诱发的偏头痛大鼠静脉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组)为皮下注射生理盐水,B组(硝酸甘油组)为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kg构建偏头痛动物模型,C组(假手术组)为单纯暴露脑膜中动脉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kg,D组(手术组)为热凝脑膜中动脉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kg。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及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各组大鼠静脉血CGRP和SP含量。结果:A组大鼠偶尔出现挠头现象,D组大鼠与B、C组大鼠相比,挠头及爬笼次数明显减少且频度降低,无耳红现象。4组大鼠静脉血CGRP含量分别为(12.14±4.99)、(57.34±10.27)、(51.40±13.13)和(27.96±8.32)ng/L;SP含量分别为(6.78±2.09)、(20.03±5.74)、(22.33±6.83)和(13.27±2.31)ng/L。B、C及D组大鼠静脉血CGRP和SP含量与A组相比均有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D组大鼠静脉血CGRP和SP含量低于B和C组大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热凝大鼠脑膜中动脉可减轻由硝酸甘油诱发的偏头痛症状,这可能是通过抑制CGRP和SP的释放引起的。
- 朱晓凤韩月臣熊文萍王海波李建峰刘闻闻樊兆民
- 关键词:偏头痛脑膜中动脉P物质
- Spag6基因敲除致小鼠中耳炎的初步研究
- 李霄飞徐磊白晓卉李建峰王海波
- 米非司酮诱导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机理。方法 :2 3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口服米非司酮 10 0mg d ,3~ 5d ,停药后次日行手术治疗。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SP法检测米非司酮对细胞凋亡、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服用米非司酮前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 ;服用米非司酮后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凋亡率为 2 .10 1± 1.6 6 3,P <0 .0 0 0 1。用药后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由 1.4 76± 0 .6 79降至 0 .5 6 3± 0 .5 12 ,P <0 .0 0 0 1;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由 30 .6 7± 8.0 84降至 18.74± 5 .76 3,P <0 .0 0 0 1;用米非司酮后VEGF、MVD值的下降均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呈正相关。结论 :米非司酮通过下调VEGF ,诱导子宫内膜癌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抑制子宫内膜癌血管生成 ,提示米非司酮可能在抑制子宫内膜癌生长、转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赵兴波鹿群李建峰李继俊
-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内膜肿瘤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