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江
- 作品数:25 被引量:162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腺肿物超声诊断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的对照研究
- 由于甲状腺疾病的多源性及复杂性,许多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采用B超、CT、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ECT)等现代检查手段,也只能显示病变的形态,临床正确诊断率较低,尤其是对早期甲状腺实性、混合性肿块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陈霰华娟李宝江陈敬一贾建文
- 文献传递
- 倒置性毛囊角化病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皮肤倒置性毛囊角化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8例皮肤倒置性毛囊角化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8例倒置性毛囊角化病,男3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0.6:1,中位年龄46岁,病程2个月~1年不等,分别发生于面部、颈部、腋窝、胸部和下肢。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有关或无自觉症状。皮损以丘疹为主,直径2~14mm,表皮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生性生长,亦可伴有向外呈乳头状瘤或疣样、角化棘皮瘤样增生,下肢1例为小囊肿,各例均可见特征性鳞状涡形成。结论倒置性毛囊角化病为一少见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为内生性生长和鳞状涡形成。
- 李宝江肖尹陈伟姜忠敏郑末张立东高子芬
- 关键词:皮肤毛囊角化病
- 水源性肢端角化症被引量:5
- 2010年
- 患者男,28岁。半年前开始双手接触水数分后钟局部出现丘疹和斑块,伴肿胀,脱离水源约15min后,皮损及不适感消失。临床表现为:双手掌可见细小、白色的扁平丘疹及斑块。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质层明显增厚,棘层肥厚。诊断:水源性肢端角化症。
- 陈伟李宝江
- 关键词:水源性肢端角化病
- 弥漫性肺骨化症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 2011年
- 弥漫性肺骨化症(DPO)临床上十分罕见,常被误诊为肺部其他疾病。本病多继发于慢性肺部疾病,少数可为特发性。细胞组织损伤、炎症刺激、碱性环境、遗传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影像学肺内发现弥漫分布粟粒状、分支状或珊瑚礁状钙化影应高度怀疑为本病,肺活检病理学检查肺内有成熟骨化灶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
- 李宝江姜忠敏张亮
- 关键词:影像学肺活检病理学
- 皮肤倒置性毛囊角化病临床病理分析
- 目的探讨皮肤倒置性毛囊角化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5例皮肤倒置性毛囊角化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病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常为孤立性病灶,具有内生性生长和鳞状涡两个组织学特征,并有乳头状瘤或疣样、...
- 李宝江肖尹张亮
- 关键词:皮肤毛囊角化病
- 文献传递
- 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PHA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收治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例肿瘤呈结节状生长,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楚,包膜完整;镜下特征性组织学表现为较多薄壁扩张的血管,管壁见纤维素性物质沉积,并可见腔内血栓;血管间为多形性的核深染的瘤细胞,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标记示CD34和Vimentin阳性,BCL-2和CD99部分阳性,EMA、S-100、Desmin、SMA、Bcl-6阴性,Ki-67(约+3%)。AB黏液染色阳性。结论:软组织多形性玻璃样变血管扩张性肿瘤是少见的软组织肿瘤,预后较好,免疫组化标记可协助诊断。
- 孙雅静李宝江
- 黏液型神经鞘黏液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 2020年
- 患者女性,58岁。因发现左大腿上、臀大肌下方无痛性肿物于2019年4月8日入院。患者一般状态好,心肺腹检查无阳性体征,左大腿上、臀大肌下方可触及一个6 cm×4 cm×3 cm的肿物,活动度可。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考虑脂肪瘤。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皮下肌层内见低回声团,大小约6.2 cm×4.1 cm×3.2 cm,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与坐骨神经关系密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A)。MRI检查结果显示,左大腿上、臀大肌下方可见沿坐骨神经外侧缘走行的椭圆形肿块影,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大小约53 mm×43 mm×34 mm,边界清晰,其内可见多发迂曲低信号条索影,DW1序列(b=800)呈高信号;大腿肌肉连续、完整、层次清晰,未见异常信号;左股骨结构完整,骨质信号未见异常(图1B,图1C)。考虑血管瘤或神经来源肿瘤。
- 孙雅静钟延丰李宝江姜忠敏
- 关键词:阳性体征血流信号T2WI脂肪瘤
- 弥漫性肺骨化症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弥漫性肺骨化症(diffuse pulmonary ossifica-tion,DPO)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送检标本进行肉眼和组织形态学观察,同时分析胸CT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DPO在CT下呈多发的斑片状、结节状密度增高及钙化影。大体呈分支鱼骨刺样,质较硬。组织学肺组织内可见多个呈鹿角、树枝样不规则钙化、骨化灶,有的骨化灶内有板层骨形成,并见含有脂肪化的骨髓岛。结论 DPO无典型临床表现。详细的影像学观察可为诊断本病提供重要线索,确诊主要依靠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
- 李宝江王建军姜忠敏郑末孙雅静张立东
-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特征
- DOG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CD117表达的关系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和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与CD117表达比较,为进一步提高GIST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收集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102例,其中47例GIST肿瘤组织及55例其他间叶源性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DOG1在所有GIMT和CD117在GIST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DOG1的表达与GIST临床病理参数、CD117表达及其他间叶源性肿瘤组织中表达的关系。结果 (1)GIST中DOG1和CD117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5.73%(45/47),93.6%(44/47),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细胞形态及Fletcher危险程度分级均无显著相关(P>0.05),2例CD117阴性GIST DOG1蛋白均强阳性表达,但两者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DOG1在其他间叶源性肿瘤表达率为1.8%(1/55),与其在GIST中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OG1是GIST敏感而特异性标记物,与CD117联合检测能够进一步提高GIST的诊断水平。
- 李宝江姜忠敏张立东郑末张亮孙雅静王守峰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DOG1CD117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低温移植干细胞的环境营养与促神经分化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我们利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营养神经及其易于诱导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双重作用机制,观察BDNF对亚低温环境下移植干细胞的环境营养作用以及其促进向神经元分化的体内实际效果。
- 姜忠敏刘晓智刘振林刘洪良李宝江宋军赵玉军
-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移植干细胞分化作用促神经神经元分化营养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