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团结

作品数:39 被引量:313H指数:11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珠江口
  • 13篇沉积物
  • 7篇湿地
  • 7篇滨海湿地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6篇海区
  • 6篇表层沉积物
  • 5篇粒度
  • 5篇沉积环境
  • 4篇污染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遥感
  • 3篇生态危害
  • 3篇近海
  • 3篇海域
  • 2篇底栖有孔虫
  • 2篇底质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机构

  • 36篇国家海洋局
  • 10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中山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南...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广东省地质过...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广东省海洋与...
  • 1篇国家海洋技术...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浙江省水文地...
  • 1篇天津华北地质...

作者

  • 39篇李团结
  • 13篇陈亮
  • 9篇马玉
  • 8篇许冬
  • 7篇李涛
  • 6篇王迪
  • 5篇龙江平
  • 5篇史华明
  • 5篇王爱军
  • 5篇周英
  • 5篇刘激
  • 3篇高全洲
  • 3篇张玉芬
  • 3篇刘昆
  • 3篇张军晓
  • 3篇李晓敏
  • 3篇蔡钰灿
  • 3篇欧阳秀珍
  • 2篇向荣
  • 2篇童国榜

传媒

  • 7篇热带地理
  • 6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海洋学研究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海洋科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粤西琼东海域表层孢粉沉积的形成环境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区位于珠江口以西至琼州海峡及琼东海域,是一个开放的海湾.在本海域共采集了40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孢粉分析,所有样品孢粉丰富.根据孢粉总浓度(重量浓度)及木本植物、陆生草本植物和蕨类植物孢粉浓度的分异程度,可将本海域的孢粉散布划分为10个孢粉区域.此外,根据局部孢粉浓度出现极高值与极低值的现象划分了3个孢粉浓度高值区和3个孢粉浓度低值区.根据海底形态及动力情况,可将10个孢粉区域归纳为4种孢粉沉积环境:临岸带、近岸带、远岸带及海岛陡坡带.研究表明,临岸带(区域Ⅰ,Ⅵ,Ⅸ及Ⅹ)沉积环境较为复杂,存在孢粉高值区与孢粉低值区的分化,该带草本植物花粉含量高,达全区之冠.近岸带(区域Ⅱ,Ⅲ,Ⅴ,Ⅶ)孢粉浓度中等,木本植物花粉及蕨类植物孢子含量略有增多,尤以松属花粉显著.远岸带(区域Ⅳ)孢粉浓度低,组合中以蕨类植物孢子含量较多而突出.海岛陡坡带(区域Ⅷ)孢粉组合中各组分含量中等,具有各带混合的特性.孢粉高值的产生与多水团的活动有关,如:高值区A,位于珠江冲淡水向西扩散过程中与陆架水混合锋面带处;高值区B和C,在雷州半岛以东海域的逆时针环流(低速带)处.孢粉浓度低值区与波浪、潮流活跃有关,如:雷州半岛沿岸波浪强烈冲刷区(区D),琼州海峡东口强潮区(区E),及陆坡内潮、内波高发区(区F).
童国榜龙江平李团结肖霞云许冬陈亮童松梅
关键词:海洋沉积沉积动力
珠江口和北部湾附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比较被引量:9
2015年
文章对比分析了珠江口和北部湾海域附近沉积物重金属元素Zn、Pb、Cu、Cr和沉积物粒度之间的相关性,用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两个海域海底沉积物的4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黏土和粉砂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程度大。Cu在两个区域均达严重污染程度,Zn、Pb、Cr在珠江口沿岸均达到中等污染程度,在北部湾部分区域达到中等污染程度。珠江口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由低级到高级不等,北部湾生态风险等级均为低级。
唐博龙江平金路许冬李团结
关键词: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
珠江口及琼东北海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被引量:9
2013年
为了更好的了解南海北部近陆表层沉积物特征及分布,通过对珠江口至海南岛东北海区进行表层沉积物取样测试,共获取了约3 500个样品粒度数据,700余个样品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该区域沉积物粒度以粉砂及细砂为主,分选性为较差及差,沉积物常量元素组合以SiO2、Al2O3、Fe2O3、CaO、K2O、MgO及Na2O为主,这7种氧化物占沉积物总量的90%以上(平均值)。对沉积物常量元素百分含量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终将调查海域沉积物划分为3个不同的区域,分别为珠江口及粤西区域(Ⅰ)、琼州海峡东分布区(Ⅱ)及琼东分布区(Ⅲ),同时综合分析得出了各区域沉积物运移的路径趋势。
陈亮张玉芬李团结许冬
关键词:粒度沉积物珠江口
北部湾东北部沉积物运移趋势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选取北部湾东北部约450个表层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并采用矩法计算各粒度参数(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利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模拟出海底表层沉积物净输运趋势,发现北部湾东部底质沉积物运移规律:总体上是由陆地向海洋输送,靠近雷州半岛一侧主要为由南向北输送,输运过程中部分沉积,部分转向东南沉积,在该调查区域大体存在8个较为明显的沉积汇聚区;同时对约230个站位利用LISST激光粒度仪进行悬浮体粒级现场测量,选取各站位底层体积总浓度作图分析,发现该海区底层悬浮体体积总浓度快速变化区与底质泥沙汇聚区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为在该海区研究沉积物运移趋势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陈亮李团结许冬
关键词:泥沙运移粒径趋势分析
2007年秋季珠江三角洲典型滨海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2007年11月在珠江三角洲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获大型底栖动物4门16目32科43种,其中甲壳类最多,其次为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各断面种类组成磨刀门最多,其次为淇澳岛和福田红树林,最少为香洲口。以优势度指数Y>0.02为判别标准,调查区优势种主要出现在甲壳类,分别为钩虾、中国双眼钩虾和日本大眼蟹。调查海区底栖生物平均总密度和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4035个/m2和198.56g/m2,各站位湿地生物的生物量差异较大。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1.270和0.52,水平不高。用SPSS软件将各站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生态特征值与水深等理化因子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多毛类密度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好,其中与总Cr%、粉砂、黏土含量和平均粒径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p H和K%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Cu%、Zn%和As%在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软体动物密度也表现出与砂含量的显著正相关(P<0.05),以及与粉砂、黏土含量和平均粒径的显著负相关(P<0.05)。另外文中还应用了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对珠江三角洲典型滨海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状态进行了评价。
王迪林昭进彭艳超李团结马玉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底栖动物
川山无居民海岛开发现状及规划初探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取得川山海区共计30多个无居民海岛调查数据,初步获取该海区主要海岛开发利用现状,选取部分典型海岛进行资源评价,针对海岛面积、交通(建港)条件、旅游资源以及淡水资源等进行评价,结合海岛所处位置及外部需求,给出各无居民海岛开发价值相对大小,将该海区海岛主要分为保护、保留及可开发3类,其中开发类型主要为旅游开发及港口建设。
陈亮刘春杉李团结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对珠江口34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化学组成是SiO2和Al2O3,平均含量分别为60.1%和15.1%,且自河口向海方向SiO2含量增大,Al2O3含量减少。元素相关性及因子分析表明,沉积物主要由陆源和生物源碎屑沉积组成,包括SiO2、Al2O3、P2O5、Fe2O3、MnO、TiO2、K2O和CaO,是控制研究区沉积物化学成分的最主要因素;海源碎屑沉积包括Na2O、MgO和K2O,且K2O具有陆源和海源碎屑双重特征。
马玉李团结刘长建刘激刘昆马媛史华明张军晓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珠江口
琼州海峡及周边海域沉积环境及近万年以来沉积演化被引量:17
2014年
对琼州海峡及周边海域约600个表层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后发现,琼州海峡内沉积物以粗粒的含砾砂及砂为主,白海峡内向口外则由砂向粉砂过渡,最外侧分布有更细粒的粘土质粉砂,东口砂质沉积物边缘以弧形分布为主,西口呈指状分布.按峰态类型可将粒度频率曲线分布划分为海峡东单峰态、海峡东双峰态、海峡内单双峰态、海峡西单峰态及海峡西双峰态5个区域.采用GSTA模型对沉积物运移趋势分析后发现,沉积物在海峡内主要由南北两侧向中间运移,海峡东口沉积物具有比较明显的由口内向口外输运的趋势,海峡西部沉积物出海峡口后显示了向北输运的趋势,沉积物粒度特征分布及运移趋势说明海峡内及两侧三角洲内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海峡底部及南北两岸的潮流冲刷物.根据琼州海峡现代沉积环境,结合周边4个柱状沉积物粒度及14^C测年分析,发现琼州海峡的最终形成大约开始在距今8000a前,由于海平面的上升,潮流作用塑造了海峡初期的地貌,直到距今约5000~4600a前,琼州海峡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潮流三角洲发育也最广,之后由于暖期的结束,海平面下降,随着潮流作用的减弱,琼州海峡趋于稳定状态,逐渐形成今天的海峡及口外水下三角洲地貌.
陈亮张玉芬李团结杨文丰陈静
关键词:粒度沉积物琼州海峡海洋学
罗斗沙岛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被引量:8
2013年
罗斗沙岛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可以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之一,属于泥沙岛,岛体极不稳定,动态变化比较大。本文利用1973—2011年间12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析了罗斗沙岛近40a来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近40a来,罗斗沙岛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罗斗沙岛的动态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年以前),罗斗沙岛为一个完整的岛体;第二阶段(1987—2001年),罗斗沙岛被分为东北和西南两部分;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罗斗沙岛的西南部分消失,仅剩下东北部分。本文的监测结果可为编制罗斗沙岛的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制定海岛开发利用的具体方案、提出海岛的生态保护措施等提供数据支撑,进而为罗斗沙岛的生态保护和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海岛管理提供服务资料。
李晓敏张杰马毅李团结
关键词:遥感影像影像处理信息提取遥感监测
大亚湾全新世沉积与沉积环境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主要依据大亚湾中部海区B3802柱状沉积物的粒度、矿物、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结合14C测年、有孔虫记录等对大亚湾海区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大亚湾海区海平面波动上升,沉积速率逐渐下降,海水动力作用减弱。全新世初期为河口湾相沉积环境,广盐性有孔虫含量较高,海洋沉积物中陆源物质增加,气候由干冷转为温暖;全新世早―中期为正常海相环境,沉积物中海源物质增加,气候温暖湿润,指示当时海洋生态环境较好;全新世晚期为河海交互相沉积环境,海平面继续上升,气候仍然湿热。
刘激周英李团结
关键词:全新世沉积地层沉积速率沉积环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