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凡友

作品数:11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华能康定水电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新生代
  • 3篇金属矿
  • 3篇金属矿床
  • 3篇矿床
  • 3篇成矿
  • 2篇地质
  • 2篇多金属
  • 2篇多金属矿
  • 2篇多金属矿床
  • 2篇造山带
  • 2篇山带
  • 2篇铜多金属
  • 2篇铜矿
  • 2篇坳拉槽
  • 2篇裂谷构造
  • 2篇陆内
  • 2篇陆内造山
  • 2篇陆内造山带
  • 2篇聚矿构造
  • 2篇火山

机构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有色总公司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四川华能康定...

作者

  • 10篇李凡友
  • 10篇刘肇昌
  • 7篇钟康惠
  • 4篇施央申
  • 4篇舒良树
  • 3篇赵彻终
  • 2篇唐菊兴
  • 1篇罗明非
  • 1篇梁兴中
  • 1篇廖文
  • 1篇冉明佳
  • 1篇李伟

传媒

  • 2篇矿产勘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四川有色金属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香格里拉麻花坪钨铍矿聚矿构造及成矿时代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麻花坪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盐源-丽江陆架裂陷褶皱带,三江口-剑川深断裂东侧,是一个大型的钨铍矿床,自该矿床发现以来,很少有关于该矿床的报道。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聚矿构造特征分析,认为麻花坪钨铍矿受虎跳峡背斜近轴部层间剪切断裂与横张裂隙控制。所测矿石铅同位素年龄和石英HAESRDQ年龄分别为19.70Ma和17.6Ma,代表顺层剪切带褶皱形成背斜和隆升的年代,说明麻花坪矿床的成矿作用发生于渐新世末-早中新世的中-晚喜马拉雅期。
冉明佳钟康惠李凡友罗明非刘肇昌唐菊兴
关键词:聚矿构造成矿时代
盐源—丽江构造带是新生代陆内造山带被引量:29
2004年
盐源-丽江构造带处于扬子大陆与青藏特提斯的结合部,其造山时代的确定,不仅对正确认识该区的构造性质与发展历史及指导矿产勘查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判定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事件对欧亚板块内部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系列构造-成矿测年,结合地层、构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综合研究,证实盐源-丽江构造带是新生代陆内造山带,而不是印支造山带。其造山作用主要发生于中-晚始新世之交的喜马拉雅期,与欧亚-印度板块碰撞触发的扬子大陆岩石圈向青藏特提斯岩石圈俯冲有关,表现为地壳多层次拆离、剪切和沉积盖层的滑脱、褶皱和推覆,属陆内造山,系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事件的一种远程效应。
钟康惠刘肇昌施央申李凡友舒良树
关键词:构造带新生代陆内造山带矿产勘查
澜沧江断裂带的新生代走滑运动学特点被引量:27
2004年
通过对澜沧江断裂带北、中、南段新生代构造形迹的运动学解析,结合前人工作,论证了澜沧江断裂在新生代早期(古新世—中始新世末)、中期(晚始新世—渐新世末)、晚期(中新世—第四纪)的走滑运动序列为:中、南段,右行→左行→右行;北段,左行→左行→右行。研究表明,澜沧江断裂带早期主要表现为中、南段的右行逆冲和北段的左行逆冲,与同期发生的昌都—思茅地体颈缩事件相对应,其地球动力学背景与太平洋板块向西推挤作用以及扬子—华南板块与印度板块发生的强烈东西向碰撞挤压有关;中期,整个断裂发生左行逆冲,其地球动力学背景与南海盆地的扩张作用及其扬子—华南板块相对于印度板块北移所致的左行扭动相适应;晚期,整个断裂右行走滑,与太平洋构造域的南海盆地扩张终止,昌都—思茅地体整体向南东逃逸相适应。
钟康惠刘肇昌舒良树李凡友施央申
关键词:新生代构造形迹
会理—东川坳拉槽对铜多金属成矿的控制被引量:8
1999年
本文在论述会理—东川坳拉槽的地质构造特征和主要铜矿床类型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坳拉槽火山活动、生长断裂、次级局限盆地、富铜地幔及坳拉槽构造演化阶段与坳拉槽沿走向地壳类型变化是控制铜多金属成矿的主要构造因素。
赵彻终刘肇昌李凡友钟康惠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床控矿因素
会理-东川元古代海相火山岩带的特征与形成环境被引量:19
1999年
本文论述了会理-东川地区元古代海相火山岩的分布、岩石组合、岩浆系列与演化,探讨了该区元古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指出该区中元古代为一坳拉槽,新元古代为撞击裂谷。
赵彻终刘肇昌李凡友
关键词:海相火山岩坳拉槽火山岩形成环境
四川海相火山-沉积岩系及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刘肇昌廖文李凡友钟康惠赵彻终
以地体-板块控矿理论为指导,动用构造环境-地球化学-成矿作用三位一体观点,对四川海相火山沉积岩系及铜多金属矿进行剖析,提交阐明四川海相火山沉积岩系岩石组合、岩浆系列、形成环境、分布规律和铜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成矿模式、成...
关键词:
关键词:铜矿床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
云南永胜宝坪滑覆构造聚矿被引量:8
2003年
文章通过对云南永胜宝坪矿床构造地质填图、同构造石英脉及含铜石英脉型矿石的热活化法ESR定年研究 ,结合区域地层接触关系、构造及其年代学等结果 ,发现宝坪矿床受控于程海逆冲断裂上盘发育的滑覆构造 ,主要成矿作用的发生及滑覆构造的形成与整个盐源_丽江构造带于喜马拉雅早中期陆内褶皱造山同时发生 ,工业矿体的形成主要与同构造地下含铜热水活动有关。经勘查证实 ,矿化严格受滑覆构造控制 ,并具明显分带性 :与深部构造岩浆带联通的后部张性断裂带构成导矿构造 ,伴脉状矿化 ;平卧叠褶的软、硬岩层互层系组成的中部和前部带 ,因缓倾顺层剥离剪切糜棱岩发育 ,构成多级次屏蔽_容矿构造 ,赋存层状。
钟康惠刘肇昌舒良树李凡友施央申
关键词:地质学聚矿构造滑覆构造
藏东三江构造带云南段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与新生代构造事件被引量:9
2004年
运用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法(HAESRDQ)对三江构造带云南段49件样品定年结果的分析发现,该方法所获测年数据与地质事实及其他测年方法定年结果吻合,表明是一种普遍适用于中—新生代地质事件定年的方法。同时,证实三江构造带云南段是新生代陆内褶皱造山带,大量具“层控”特征的有色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也是新生代。
钟康惠梁兴中刘肇昌舒良树李凡友施央申唐菊兴
扬子地台西缘及邻区裂谷(陷)构造与金属成矿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在简述扬子地台西缘及邻区在大陆演化过程中的主要裂陷事件、裂谷构造类型及演化特点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各类裂谷(陷)构造的主要成矿类型;指出不同的裂谷(陷)构造具有不同的成矿特征;裂谷(陷)构造与深部热地幔上涌相结合是形成攀枝花、东川、呷村、金顶等超大型金属矿床的基本构造条件;伴随扬子大陆的生长,裂谷(陷)成矿作用具有旋回性、阶段性和不可逆性。
刘肇昌李凡友钟康惠李伟
关键词:扬子地台裂陷作用裂谷构造金属矿床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地体-裂谷构造与演化被引量:1
1997年
三江地区的地质结构以亲陆地体与亲洋地体及其间的亲弧地体相间排列为特征。亲陆地体有哀牢山型、扬子型、冈瓦纳型、保山型、昌都型等。亲陆地体裂离主要发生于早奥陶世、早石炭世、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裂谷作用和海底扩张作用导致亲洋地体形成。晚海西期、早印支期和晚印支期洋壳俯冲,导致洋内弧、陆缘弧等亲弧地体及岛弧裂谷系形成。地体联合发生于寒武纪末、石炭纪末、二叠纪末和中三叠世末,最终形成结构复杂的三江联合地体,并于晚三叠世自南而北逐渐增生于扬子地台西缘。增生后的中新生代大陆构造发展时期,以沿边裂陷、沿边走滑构造岩浆带和沿边走滑叠缩陆内造山带发育为特征。
刘肇昌李凡友钟康惠
关键词:陆内造山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