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酸枣为主要原料,利用驯化后的乳酸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对其进行发酵,制备南酸枣功能型乳酸菌饮料。采用福林酚法、硝酸铝-亚硝酸钠法测定发酵液前后游离酚、游离黄酮的含量变化;采用三种不同抗氧化模型来考察南酸枣功能型乳酸菌饮料发酵前后抗氧化性变化。研究表明,经发酵后,发酵液中的游离酚、游离黄酮含量对比发酵前有明显升高,分别为发酵前的1.3和1.1倍;南酸枣功能型乳酸菌饮料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发酵前后DPPH·清除率的IC_(50)分别为0.137、0.185 m L/m L,ABTS^+·清除率的IC_(50)分别为0.012、0.015 m L/m L,发酵后的抗氧化能力均为发酵前1.1~1.4倍;发酵液铁离子还原能力是发酵前的1.4~1.7倍;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利用N2吸附法、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等手段,对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Dynamic High 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处理前后膳食纤维的比表面积和结晶结构的变化进行表征,研究DHPM对膳食纤维结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HPM处理后,膳食纤维的比表面积显著高于未处理的原料膳食纤维(p<0.05)。在40~140MPa压力区间,样品的比表面积随DHPM处理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处理压力为140MPa时,达到最大值为2.887 5m2/g。压力继续增大,微小颗粒间的重新聚集,使其对N2的可及度减小,比表面积下降。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DHPM处理并没有使膳食纤维的晶型发生改变,为纤维素Ⅰ型。经DHPM处理后,样品表观结晶度显著减小,内部的有序度下降。处理压力越大样品的表观结晶度越小。FTIR光谱分析表明,DHPM处理会破坏膳食纤维内的部分氢键,处理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