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传浩

作品数:10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油田
  • 4篇测井
  • 3篇盆地
  • 2篇区块
  • 2篇靖安油田
  • 2篇含水
  • 2篇测井评价
  • 2篇储层
  • 1篇低渗
  • 1篇低渗油藏
  • 1篇低阻
  • 1篇低阻油层
  • 1篇地层
  • 1篇地层格架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新近系
  • 1篇油藏
  • 1篇油层
  • 1篇油水

机构

  • 10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石油天然气总...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公司采油三厂

作者

  • 10篇李传浩
  • 4篇赵军龙
  • 3篇陈守民
  • 2篇宋成鹏
  • 2篇张晓宝
  • 2篇王轶平
  • 2篇李甘
  • 2篇张瑞
  • 1篇马立协
  • 1篇戴本亮
  • 1篇沈焕文
  • 1篇夏燕青
  • 1篇李坪东
  • 1篇韩永林
  • 1篇曹军涛
  • 1篇张道伟
  • 1篇王碧涛
  • 1篇朱广社
  • 1篇欧成华
  • 1篇董文举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辽宁化工
  • 1篇测井技术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西南地区古近系—新近系井—震统一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被引量:11
2008年
柴西南地区古近系—新近系是柴达木盆地最主要的油气勘探区和开发区,通过对54口钻井和录井资料的详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对研究区古近系-新近系的干柴沟组—狮子沟组地层中识别出了一个初次湖泛面和六个最大湖泛面,将其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和17个准层序组,并对十条连井剖面进行了层序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柴西南三维地震区切出了与前述的钻井连井剖面相同的连井地震剖面,并通过对地震剖面层序界限识别和划分,以及将钻井剖面上的层序划分结果投影到连井地震剖面中等方法,对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的层序划分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调整,使两者完全统一,建立了柴西南区古近系-新近系井—震统一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这为该区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奠定了基础。
张道伟史基安李传浩吴光大董文举杨乾政
关键词:层序地层格架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新近系
靖安油田ZJ2区块开发规律研究及采收率评价
2011年
该区在区域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段。研究区属具有边底水的构造岩性油藏,本文针对油井含水持续上升、低产低效等开发现状,在分析采液采油指数变化规律及含水上升率的基础上,对该区块油藏采收率做出了合理评价,对稳产和合理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刘明汐李传浩陈守民
关键词:含水上升率
鄂尔多斯盆地Z区长8_1储层流体快速识别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Z区长81低渗透率储层流体识别符合率低的难题,针对研究区地质特点,开展了储层特征、储层"四性"关系、储层电性特征微观成因机理等研究,剖析了工区流体识别难题的实质,基于试油、试采等动态资料和常规测井曲线综合分析,借助于常规测井曲线重构思想,建立该区长81储层流体快速判识技术;基于Matlab7.0平台开发了相应的流体快速识别软件。该区目的层为典型的超低渗透率储层,孔喉结构复杂、岩石微观结构致密是导致储层电性特征复杂、不能有效反映流体性质的关键。研究建立的流体识别技术对于类似储层流体识别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赵军龙李甘李传浩陈守民
关键词:测井解释流体性质鄂尔多斯盆地
特低渗油藏裂缝垂向延伸增产技术——以靖安油田塞392区块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随着特低渗油藏开发规模的扩大,特低渗油藏提高单井产量是目前各油田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对裂缝垂向延伸的增产机理、影响裂缝垂向延伸的主要因素以及裂缝垂向延伸适应油藏条件开展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裂缝垂向延伸增产技术和实施条件。该技术为特低渗油藏提高单井产量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对此类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陈建宏李传浩沈焕文王凯王碧涛王高强
关键词:特低渗油藏增产机理
乌尔禾油田中三叠统克上组储层表征方法研究
2007年
乌尔禾油田中三叠统克拉玛依上组为扇三角洲沉积相,具有物源近、成熟度低、储层纵横向展布不清、物性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对该区储层进行了等时地层划分与对比、微构造和沉积微相分析、储层参数精细解释、储层物性时空展布特征描述等系列研究,建立了基于超短周期的等时地层格架和基于单砂体的层面微构造模型,弄清了单砂层范围内沉积微相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刻划了有效储渗体和物性非均质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复杂扇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表征的方法与技术,为该类油藏合理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欧成华李传浩吴清玉
关键词:扇三角洲储层沉积微相乌尔禾油田
基于时间推移的测井信息确定油水界面变化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构造油藏开发中后期含水上升快,稳产技术措施必须进行合理调整,开展好精细地质研究,尤其是充分利用现有常规测井资料开展油水界面识别和油藏剖面特征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基于文献调研,结合研究区(Z区)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和动态生产资料,开展了油水界面识别方法研究,并对现有测井资料按照测井时间进行合理分段研究,提出基于时间推移的油水界面确定方法和油藏剖面动态特征研究方法,得到了工区油水界面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基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和感应测井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工区目的层油水界面,按照测井时间合理分段可以更准确地实现对油水界面变化的动态分析,基于时间推移的油水界面研究方法简单有效.本文研究成果对邻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赵军龙张宁闫博王轶平李传浩马春林
柴北缘地区天然气^40Ar/^36Ar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测试并分析了柴北缘各油气田的14个天然气样品的氦、氩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并进行了气源对比。研究发现,柴北缘天然气40Ar/36Ar值分布在951~1712,平均1098,多数样品40Ar/36Ar较通常认为源于侏罗系的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研究认为本区不存在幔源高40Ar/36Ar流体的介入,储层年代效应也不可能造成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因此柴北缘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主要是由于源岩年代积累效应引起的。据估算,气源岩年龄分布范围为164.7~460.8Ma,平均为345.1Ma,可能多数来源于石炭系。这一认识得到了柴北缘广泛分布有石炭系源岩和已发现源于石炭系原油的支持。柴北缘石炭系天然气的发现预示了柴北缘石炭系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层系,从而拓展了柴北缘天然气勘探领域。
张瑞张晓宝夏燕青李传浩徐子远汪立群马立协宋成鹏吴涛郭建明
关键词:天然气石炭系柴北缘
中高含水期剩余油测井评价技术综述与展望被引量:16
2013年
为了提高剩余油测井评价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制定中高含水期油田"控水稳油"技术政策,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调研,首先梳理了剩余油的概念、形成机理及富集特征,其次开展了剩余油测井方法适用条件及方法特点比较分析、剩余油测井评价方法选择原则分析,进而开展了剩余油测井评价方法发展趋势分析.研究表明,剩余油形成机理主要包括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剩余油分布呈现高度分散和相对富集特征、分布方式多样;剩余油测井方法主要分为套管井和裸眼井剩余油测井(剩余油电法测井、核测井及声波测井);研发新的剩余油测井技术,套管内与套管外(裸眼井)的剩余油核测井、电测井与声波测井协同工作,将现代数学方法引入到剩余油测井解释建模以开展多信息的剩余油测井综合评价成为剩余油测井评价方法发展主要趋势.
赵军龙曹军涛李传浩王轶平李坪东白旭何小菊蔡天含
关键词:剩余油测井评价方法
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及测井评价方法综述被引量:38
2011年
为了提高低阻油层测井识别评价的精度,本文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吸收继承,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低阻油层的定义,归纳总结了低阻油层一般成因机理,研究了低阻油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及其一般识别评价方法,进而探讨了低阻油层识别评价测井新技术和新思路.研究表明,低阻油层一般成因和影响因素包括十个方面;低阻油层常规测井响应呈现为高自然伽马、较高声波时差及高中子测井值、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低和密度测井值低等特征,低阻油层常规测井响应特征随其成因机理而异;低阻油层一般识别评价方法有九种之多;核磁共振测井、阵列感应测井及MDT等测井新技术可有效识别评价低阻油层;非线性数学方法为低阻油层识别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赵军龙李甘朱广社韩永林李传浩陈守民
关键词:低阻油层测井响应
应用稀有气体同位素判识油田水淹现象--以辽河盆地黄沙坨油田为例被引量:2
2009年
采集了辽河盆地黄沙坨油田注水开采所利用的水源井水、处理后的水源井水、注水井水和生产井原油样品,脱附了其中的水溶气和油溶气,测量了其3He/4He,4He/20Ne和40Ar/36Ar,发现它们可以判识生产井水淹现象和水淹程度。研究表明:(1)黄沙坨油田水源井、处理后的水源井水及注水井中水3、He/4He4、He/20Ne和40Ar/36Ar均具有大气成因的特征;(2)黄沙坨油田原油40Ar/36Ar误差范围内与空气值接近,说明原油遭受了水淹,40Ar/36Ar可以成为油田遭水淹的示踪剂,但它与4He/20Ne之间没有线性关系,因此不能反映油田受水淹的程度;(3)黄沙坨油田原油4He/20Ne和3He/4He大于大气值,且两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说明其不但可以作为生产井油层遭受水淹的示踪剂,也可作为油层遭受水淹程度的指标。
张晓宝史朋马素萍李传浩戴本亮张瑞段国禄宋成鹏王宏勇
关键词:水淹示踪稀有气体黄沙坨油田辽河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