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兴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及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共2个水文年对T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水域(30°15′~31°45′N、121°30′~122°15′E)15个取样站8个航次的采泥样品和阿氏网样品,对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重要种的优势度、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及时间空间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底内动物共出现15种,种类组成贫乏,优势种变化明显,底内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44 g/m2和11.33个/m^2,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并有下降趋势,群落结构极不稳定;底上动物底栖动物59种,组成有明显季节和年度变化,底内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平均值分别为15.58×10^-2g/m^2和6.81×10^-2个/m^2;底上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略呈现下降趋势,优势种的种类及优势度年际有较大变化,种类数和生物量北支高于南支。底内动物2个年度生物量平均值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底上动物2个年度生物量平均值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底内动物与底上动物的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
-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张涛晁敏朱江兴王云龙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长江口
- 上海市潮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21
- 2008年
- 通过对上海市6个典型潮滩湿地(崇明东滩、崇明北滩、九段沙、青草沙、南汇边滩和杭州湾北岸)的调查,共记录到大型底栖动物112种,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分别占总物种数的51.8%、22.3%和18.8%。6个潮滩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呈现一致的规律,即高潮区〉中潮区〉低潮区;在生物量构成中,甲壳动物是最为重要的类群,其总体平均相对贡献率在51%~97%之间,软体动物的总体平均相对贡献率在2%~48%之间。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的空间分布在地点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崇明东滩、九段沙和杭州湾北岸湿地中,软体动物在数量上占优势;而在崇明北滩、青草沙和南汇边滩,甲壳动物却是优势类群。与20世纪80和90年代的调查资料相比,近20多年来上海市潮滩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明显增加,但群落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优势类群由个体较小的软体动物转变为平均体重较大的甲壳动物,这主要与人类活动(过度采捕、环境污染和生物促淤等因素)的强度干扰有关,也反映上海市潮滩湿地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正在逐步下降。
- 全为民赵云龙朱江兴施利燕陈亚瞿
- 关键词:潮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长江口
- 大型工程条件下长江口洋山港周围海域底栖动物的群落演变
- 杭州湾海域是多种鱼、虾、蟹类繁殖、肥育及仔幼鱼生长场所,又为世界著名的舟山渔场所在海域,生态系统极具脆弱性和复杂性。近年来,一系列海洋工程在杭州湾启动并投入运营。底栖动物直接或间接与杭州湾生态系统大多数理化过程有关,是杭...
- 罗民波沈新强朱江兴
- 关键词:洋山港长江口
- 文献传递
- 洋山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被引量:8
- 2006年
- 根据2004年2月、5月和8月对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30°50′N、121°53′~122°17′E)20个取样站3个航次的采泥样品和阿氏网样品,结合2001年和2003年的同步资料,对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重要种的优势度、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及时间空间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底内动物共出现17种,种类组成贫乏,优势种变化明显,生物量较1982~1983年杭州湾调查资料有一定降低,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并有下降趋势,群落结构极不稳定;底上动物底栖动物40种,组成有明显季节和年度变化,与2001年和2003年的同期资料相比,生物量有一定上升,优势种的种类及优势度有较大变化,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结构季节和年际演替现象明显。生物多样性研究发现洋山岛周围水域春季群落多样性较高。
- 罗民波沈新强朱江兴陆健健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
-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及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共2个水文年对中华鲟幼鱼保护区水域(30°15′~31°45′N、121°30′~122°15′E)15个...
-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王云龙张涛朱江兴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环境因子长江口
- 文献传递
- 运用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评价乐清湾潮间带生态环境变迁
- 乐清湾为海湾类型的生态系统,2004年被列为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监控海区.根据2009年5月在月清湾潮间带底栖动物采样数据,获得大型底栖动物39种,平均生物量为57.1g/m2,平均栖息密度为403.33个/m2,同时运用大...
- 罗民波沈新强朱江兴
- 关键词:生态环境
- 长江口北支水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研究被引量:18
- 2006年
- 2003年7月(丰水期)和2004年1月(枯水期)在长江口崇明北沿滩涂潮间带,共设置3个断面,按《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进行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丰水期底栖无脊椎动物17种,种类组成以甲壳动物最高(占41.18%),枯水期7种,种类组成以多毛类最高(占57.14%);丰水期的优势种(优势度≥0.02)为伍氏厚蟹(Helice japonica)、豆形短眼蟹(Xenophthalmus pinnotheroides)、弹涂鱼(Perlophthalmus cantonensis)和无齿相手蟹(Sesarma hacmatocheir)。枯水期的优势种为豆形短眼蟹、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日本刺沙蚕(Neanthss japonica)和纽虫(Nemertini spp.)。丰水期的生物量为枯水期的20.65倍;枯水期生物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无齿相手蟹、伍氏厚蟹、弹涂鱼的生物量出现大幅度下降,生物量、栖息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随离口门距离减小而呈增加的趋势,丰、枯水期底栖动物均分为3个群落。丰、枯水期群落演替现象明显。
- 罗民波沈新强徐兆礼王云龙朱江兴
- 关键词:长江口北支大型底栖动物潮间带
- 大型海洋工程对洋山岛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8
- 2007年
- 杭州湾海域是多种鱼、虾、蟹类繁殖、肥育及仔幼鱼生长场所,又为世界著名的舟山渔场所在海域,生态系统极具脆弱性和复杂性。近年来,一系列海洋工程在杭州湾启动并投入运营。底栖动物直接或间接与杭州湾生态系统大多数理化过程有关,是杭州湾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1年的本底调查和2003—2005年4个年度的2月(冬季)、5月(春季)和8月(夏季)对杭州湾附近水域(N30°32′~30°50′、E121°53′~122°17′)20个取样站3个航次的底内动物和底上动物研究,结合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结果表明,2003—2005年底内动物共出现31种,底内动物生物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优势种季节、年度的更替现象明显,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呈现从2003年到2005年逐渐降低的趋势,单纯度(C)上升,丰富度下降,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2003—2005年度H′值均小于1,底泥的污染较为严重。底上动物共出现77种,生物量从2001—2005年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03年生物量为2001年的2.71倍,2005年生物量为2001年的0.69倍,大桥区、港区和航道区三个区的4个年度平均生物量,以港区的生物量为最高,航道区次之,大桥区的最低;底上动物出现优势种(优势度Y≥0.02)16种,优势种的年际演替现象明显;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呈现从2001年到2005年总体下降的趋势,单纯度(C)上升,工程对底栖环境的干扰导致底上动物的栖息地破碎化,群落结构稳定性下降。
- 罗民波陆健健沈新强王云龙徐兆礼朱江兴
- 关键词:海洋工程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分布
- 工程条件下杭州湾周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迁
- 根据2001年和2003005年4个年度的2月、5月和8月对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0°50′N、121°53′22°17′E)20个取样站12个航次的底上动物调查,结合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结果表明,2001年和20...
- 罗民波徐兆礼沈新强朱江兴
- 关键词:海洋工程大型底栖动物
- 文献传递
- 长江口底栖动物生态研究
- 依据1996年9月调查资料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996年9周长江口调查水域沉积物中底栖动物总生物量和总栖息密度分别为8.66g/m和36.88ind/m,大大低于1988年同期水平(4...
- 徐兆礼蒋玫白雪梅朱江兴袁骐陈亚瞿
- 关键词:长江口底栖动物生态研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