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 作品数:19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重点研究计划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浙江省中医药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痰瘀同治颗粒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和PPARγ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颗粒能否改善冠心病(胸痹)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中医证候;通过治疗前后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变化情况的检测,探讨痰瘀同治颗粒防治冠心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入选符合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64例,包括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血运重建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瘀同治颗粒,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记分,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单核细胞核蛋白PPARγ的表达。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记分明显降低(P<0.01),PPARγ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记分明显降低(P<0.05),PPARγ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痰瘀同治颗粒能改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中医证候,提高单核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
- 戴金江丹娜毛威刘艳叶武华军益蔡宏文朱敏黄兆铨
- 关键词: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 右冠状动脉缺如左冠状动脉双支病变PCI术1例被引量:2
- 2013年
- 冠状动脉解剖变异临床上较为常见,冠状动脉变异特别是起源变异的发生概率为1%-2%,其中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占80%。右冠状动脉常见变异为开口位置异常,而先天性缺如却少见,有人认为右冠状动脉先天性缺如与胚胎时期冠状动脉异常发育或未发育完全有关。本文就1例右冠状动脉缺如并左冠状动脉双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总结分析如下:
- 李海娜胡敏勇朱敏许海宾黄兆铨
- 关键词:右冠状动脉缺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三七联合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脑出血术后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三七联合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服用地奥司明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并给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三七粉鼻肠管给药。2组疗程均为7 d。治疗前、治疗7 d后评定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评分,检测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记录治疗7 d后1个月内肺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记录皮下瘀血、下肢肿胀、下肢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Caprin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Caprin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P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与静脉血栓栓塞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下瘀血、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FIB、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医护措施的基础上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给予三七粉鼻肠管给药,可减轻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状态,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风险。
- 胡培亚朱敏余娅娟卢俏俐祝晨
- 关键词:脑出血静脉血栓栓塞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 平衡区电针对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安全的影响
- 目的探讨平衡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安全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刺配合康复组(对照组)和平衡区电针配合康复组(治疗组)进行相应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配合平衡功能训练,治疗...
- 朱敏
- 关键词: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 文献传递
- 痰瘀同治颗粒对冠心病血脂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通过治疗前后对血脂变化情况的检测,探讨痰瘀同治颗粒防治冠心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入选符合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64例,包括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血运重建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瘀同治颗粒,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血脂四项。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痰瘀同治颗粒能降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 江丹娜戴金毛威刘艳叶武华军益蔡宏文朱敏黄兆铨
- 关键词: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血脂
- 痰瘀同治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机制和临床应用
- 毛威朱敏徐晓明华军益杨锦秀王坤根黄兆铨邱原刚潘艳云戎溪清陈民利卢德赵王海兵
- 一、主要技术内容、授权知识产权情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当今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中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属于“痰浊”、“血瘀”范畴,痰瘀互结是其主要病因病机。 10余年来,项目组一直致力于...
- 关键词: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治疗
- CD40通路对内皮祖细胞NO生物活性及功能的调控作用
- 2023年
- 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种具有分化及增殖能力的成熟血管内皮细胞(EC)的前体细胞[1]。其可以在体内分化为成熟ECs,通过迁移、黏附、增殖,相互连接之后组成血管腔样的结构,直接形成新血管;也可以结合入血管内膜,释放保护性旁分泌因子参与内皮细胞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加速血管内皮再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1-2]。因此EPCs成为防治多种血管疾病的重要靶细胞。然而,内源性EPCs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环境中数量减少且功能减退,不能很好在病变组织中执行修复任务[2-6]。GIANNOTTI等[6]研究进一步表明EPCs数量和功能受损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重要原因之一。EPCs移植已被应用在多种血管损伤动物疾病模型中包括肺动脉高压(PAH)、动脉粥样硬化(AS)等,其被证实可作为一种全新的内皮损伤的治疗方式;国内外学者也已完成多项通过输注自体EPCs治疗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并获得较好的疗效[7-10]。但目前研究证明即使移植的EPC功能在炎症环境中也会受损[8-10],因此,研究EPCs损伤的机制将是未来EPC治疗的关键方向。
- 潘加欢潘艳云祁晨阳朱敏毛威
- 关键词:动物疾病模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内膜内皮细胞损伤内皮损伤血管腔
- 重组人内皮抑素通过激活Dll4/Notch通路抑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皮抑素(rh ES)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探讨Dll4/Notch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AS组和AS+rh ES组,每组10只。N组始终喂基础饲料,其余2组采用高脂喂养、维生素D3负荷及球囊损伤动脉内膜建立大鼠AS模型。AS+rh ES组以10 mg·kg^(-1)·d^(-1)的rh ES腹腔注射4周,另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血检测各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和肌钙蛋白I(Tn I)等;免疫组化CD31染色观察新生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内Dll4、Notch1蛋白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AS组和AS+rh ES组的TC、TG、LDL-C、CRP和L-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上述指标在AS组和AS+rh E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CD31染色结果显示,AS组的新生血管表达最丰富;与AS组比较,AS+rh ES组的新生血管密度显著下降(P<0.05)。AS组的Dll4和Notch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N组(P<0.05);相比AS组,AS+rh ES组的Dll4和Notch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rh ES能够抑制大鼠AS斑块内血管新生,Dll4/Notch通路的激活可能是rh ES抑制斑块内的血管新生的信号机制。
- 蔡宏文朱敏周鑫斌缪静邱原刚毛威
- 关键词:重组人内皮抑素动脉粥样硬化新生血管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电针治疗参数分析
- 目的:总结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参数方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检索CNKI、万方、VIP、CBM、PubMed相关文献.对电针治疗PHN的腧穴、电针仪型...
- 朱敏邱鹏飞聂娜嘉芳芳梁宜陈勤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电针疗法临床疗效
- 卵圆孔未闭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PFO的患者105例,其中行手术封堵者54例(手术组),未手术封堵者51例(非手术组),根据术中有无使用房间隔穿刺鞘和有无行房间隔穿刺术将手术组分为4个亚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出院后症状转归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大部分PFO患者偏头痛和头晕发作后部位固定且长期稳定存在,小部分进行性加重或疼痛游走,无自然消失、好转或缓解。手术组女性、症状数量多于非手术组(均P<0.05),年龄、发病年龄、卵圆孔隧道长度、左心房前后径小于非手术组(均P<0.05),症状严重程度、右向左分流(RLS)等级、出院后症状好转率高于非手术组(均P<0.05)。有房间隔穿刺鞘和行房间隔穿刺术亚组的RLS等级、卵圆孔尺寸小于无房间隔穿刺鞘和无房间隔穿刺术亚组(均P<0.05)。多普勒彩色超声显示有左向右分流者在行封堵术时导丝更易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封堵术是PFO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因素(HR=5.01,95%CI:1.96~12.80,P<0.05)。结论RLS等级、偏头痛、封堵术等指标是PFO的预后影响因素,对符合适应证,特别是有症状且合并心脏超声高等级RLS的患者行封堵术是其症状和预后改善的重要影响因素。
- 张露秋刘姗蔡宏文周鑫斌连苗军冯朋朋林天宝裴君毛威朱敏
-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