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培瑞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粒细胞
  • 2篇急性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免疫母细...
  • 1篇血管免疫母细...
  • 1篇亚胺培南
  • 1篇药物疗法
  • 1篇医院内
  • 1篇医院内感染
  • 1篇用药
  • 1篇藻酸双酯钠
  • 1篇早幼粒细胞
  • 1篇早幼粒细胞白...
  • 1篇治疗过敏性紫...
  • 1篇输液
  • 1篇双酯
  • 1篇铁化合物

机构

  • 6篇青岛医学院

作者

  • 6篇时培瑞
  • 3篇赵洪国
  • 3篇汪洪毅
  • 3篇刘金兰
  • 3篇李广伦
  • 1篇崔中光
  • 1篇孙伟
  • 1篇翁维权
  • 1篇孟繁军
  • 1篇孟凡军

传媒

  • 3篇青岛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年份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菏酸双酯钠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4年
采用DA或HA方案以及维甲酸治疗2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时并用PSS(100mg.d×7d)。并发DIC的病人先给予治疗DIC,好转后进行化疗,并继续应用PSS至化疗结束。结果表明,常规化疗并用PSS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高达91%,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缓解率。
汪洪毅孙伟时培瑞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藻酸双酯钠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附11例报告)
1996年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ILD),1974年由Ftizura等提出(Lanut,1:1070),近几年才被国内临床及病理学家所重视,少量病例也陆续被报道。现将我院1986年~1994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1例报告如下。
时培瑞汪洪毅刘金兰
关键词: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
急性白血病并院内感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AL)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感染种类及治疗方法。②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AL并院内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种类及易感因素等进行分析。③结果院内感染占同期住院病人的63.5%,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感染率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肛旁最多见;病原微生物以细菌最常见,真菌、病毒次之;在易感因素中,粒细胞减少症及其持续时间、病人年龄、AL类型、住院时间长短及空气层流与感染有关。④结论AL病人易发生院内感染,且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有效地预防感染是降低AL病人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孟繁军李广伦赵洪国时培瑞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医院内感染
利多卡因静脉用药治疗过敏性紫癜21例临床分析
1997年
利多卡因静脉用药治疗过敏性紫癜21例临床分析时培瑞赵洪国臧维萍刘金兰我们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过敏性紫癜2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过敏性紫瘢病人46例,诊断符合文献〔1〕确定的标准。男18例,女28例;年龄13~50岁。其中单纯...
时培瑞赵洪国臧维萍刘金兰
关键词:紫癜过敏性紫癜静脉输液利多卡因
亚胺培南对粒细胞减少症合并感染病人的疗效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组)单用及头孢三代并阿米卡星(联合组)对粒细胞减少症合并感染病人的治疗效果,指导对此类病人的临床用药。②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粒细胞减少症病人应用两组药物的有效率及细菌清除率。③结果泰能组有效59例(89%),联合组为50例(7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1.92,P<0.005);泰能组和联合组对革兰阳性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和7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15.54,P<0.005);对革兰阴性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4%和7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92,P>0.05);两组总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和7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3.89.P<0.005)。联合用药无效者换用泰能有效率为78%(14/18),泰能无效组改用联合用药者均无效。④结论泰能疗效优于头孢三代并阿米卡星,联合用药无效者应用泰能仍有较好疗效。
孟凡军时培瑞李广伦赵洪国刘金兰
关键词:粒细胞减少症并发症亚胺培南药物疗法
间断补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被引量:3
1999年
①目的观察间断补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和副作用。②方法将45例缺铁性贫血病人分为每日补铁组和间断补铁组,观察铁剂治疗后红细胞指标和血清铁蛋白的变化以及副作用的不同。③结果每日补铁组和间断补铁组补铁后红细胞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23~1.67,P>0.05)。血清铁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83,P>0.05)。间断补铁组恶心、胃部不适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71,11.82,P<0.01)。④结论间断补铁与每日补铁治疗缺铁性盆血相比较疗效相近,但副作用小。
汪洪毅崔中光李广伦时培瑞翁维权
关键词:铁化合物缺铁性贫血间断补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