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碳在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技术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因能整块剥除(en-bloc resection)病灶,在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的根治,不逊传统手术。但其技术须精细,手术常费时,风险尤高,普及困难。为使ESD不再曲高和寡,需要改进工艺,
- 施宏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上消化道内镜二氧化碳传统手术消化道早癌ESD
- 改良型水辅助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背景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广泛用于结直肠息肉切除,但其黏膜下注射可延展病灶,使之难以被圈套器套入.注水内镜黏膜切除术(underwa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UEMR)需吸气后以水浸没息肉,有时影响息肉暴露.改良型UEMR将EMR与UEMR优点合二为一,有利于息肉整块切除.目的探讨改良型UEMR提高结直肠息肉整块切除率、减少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07/2019-06在我院内镜科行改良型UEMR治疗的59例结直肠息肉及同期行UEMR治疗43例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改良型UEMR治疗的59例研究组共发现76个病灶,UEMR治疗的43例对照组共发现65个病灶.巴黎分型均为(Is、Ⅱ),息肉大小在1 cm<直径<3 cm.手术方式:退镜观察发现息肉后向肠腔内注入温生理盐水,完全浸泡息肉,将息肉置于6点钟方向,黏膜下注射美兰抬起病灶,采用合适的圈套器予以电切除,创面视病灶大小给予钛夹夹闭,切除的标本结晶紫染色后送病理.结果59例研究组的患者均成功完成改良型UEMR,76例息肉中64例息肉<2 cm,均行整块切除;12例息肉2-3 cm有5例整片切除,7例行注水分片粘膜切除术(underwater endoscopic piecemeal muscosal resection,UEPMR).研究组总整块切除率为91%,<2 cm整块切除率为100%,2-3 cm整块切除率为42%.43例对照组的患者也均成功完成UEMR,65例息肉中58例息肉<2 cm,其中49例患者一次性切除,9例出现息肉残留追加氩等离子体血浆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7例息肉大小2-3 cm,有2例整片切除,1例出现息肉残留追加APC治疗,另外5例行UEPMR或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对照组整块切除率为76%,<2 cm整块切除率为84%,2-3 cm整块切除率为14%.改良型UEMR研究组有9例患者术中出现少量渗血,UEMR对照组中13例患者术中出现出血,采用热活检钳烧灼或钛夹钳夹止血.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 施宏陈建华陈素玉黄贺陈敏敏黄剑云邵键伟
-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结直肠息肉
- 双臂钳联合尼龙绳技术闭合急性胃穿孔可行性及初步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初步探讨钳式双臂抓取器(简称双臂钳)联合尼龙绳技术闭合急性胃穿孔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实验猪2只,在双孔道内镜下应用双臂钳联合尼龙绳技术闭合急性胃穿孔,术后观察存活情况,后解剖观察穿孔部位的闭合情况。结果实验术后观察1周,期间有轻度感染,1周后剖腹检查发现腹腔轻度粘连,穿孔部位尼龙绳脱落,可见溃疡样缺损,亚甲蓝测漏试验阴性,组织学检查见肉芽组织连接胃穿孔部位,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再生黏膜向穿孔中心爬行。结论双臂钳联合尼龙绳闭合急性胃穿孔技术可行,疗效确切。
- 董芳芬何颖颖陈予真林楷宋泽宇许亮亮谢招飞施宏
- 关键词:胃穿孔动物实验尼龙绳
- G-CSF支持大剂量化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附23例分析)被引量:2
- 1998年
- 23例晚期肿瘤病人接受G-CSF支持的大剂量化疗,剂量强度达2.0~2.5,总有效率达91.3%,CR率达56.5%,其中非何杰金淋巴瘤CR为83.3%,睾九肿瘤CR率为100%,乳腺癌CR率为40%,肺癌CR为28.6%,滑膜肉瘤CR率为100%,食管癌CR率为50%。骨髓抑制达Ⅲ~N度,感染发生率17.4%,GPT、BUN、Cr升高均为-过性。
- 刘健陈强毛雪华王晓杰施宏
- 关键词:G-CSF恶性肿瘤药物疗法
- 一种新型黏膜下填充剂辅助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可行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黏膜下填充剂辅助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可行性。方法:7例实验家猪采用双盲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在同一例实验家猪的食管和胃分别开展ESD,对照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黏膜下注射,实验组则使用新型黏膜下填充剂进行黏膜下注射,术后饲养1个月后以内镜评估食管、胃创面愈合情况,之后解剖食管和胃创面进行病理评估。主要观察与比较两组创面的单位面积手术时间,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两组实验家猪的胃单位面积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食管单位面积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复查,两组实验家猪出现术后并发症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新型黏膜下填充剂可加快食管ESD手术进程,缩短手术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不影响创面愈合,但没有提高胃ESD速度。
- 林丽琳陈素玉黄瑞陈建华林娟施宏
- 关键词:动物实验
- 应用异丙酚诱导实施无痛内镜的临床应用探讨(附170例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应用异丙酚实施无痛内镜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异丙酚进行无痛内镜检查的170例临床资料,观察异丙酚麻醉下内镜检查的效果、药物副作用、并发症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除2例患者血氧饱和度降至90%以下,其余均为一过性下降;出现注射部位疼痛5例,呛咳7例,呃逆3例,术后头晕2例。结论应用异丙酚诱导的无痛内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 谢招飞施宏谢玲娟江艳杨明华张宗銮
- 关键词:无痛内镜异丙酚
- 胆胰管恶性梗阻选择性插管及内支架置入治疗的体会被引量:7
- 2008年
- 胰胆恶性肿瘤在我国常见,其病死率分别位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4、5位。因其早期发展隐蔽,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不足20%,仅能姑息性治疗。近年以ERCP为代表的内镜技术已在胆胰肿瘤临床治疗广泛应用,其缓解梗阻性黄疸疗效不逊传统的胆肠旁路手术,且创伤少,甚至成为某些病例首选治疗。由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通常病情危重,胆管病变位置范围复杂多样,晚期肿瘤又多继发感染、胆道出血、胃肠梗阻等,
- 施宏陈素玉王峰李华圣胡勇
- 关键词:支架置入治疗胆胰管选择性插管姑息性治疗
- 特制覆膜金属内支架在治疗非梗阻性食管瘘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特制覆膜自膨式金属内支架在治疗食管瘘中如何有效地避免支架移位。方法对21例食管瘘患者采用特制覆膜自膨式金属内支架,丝线环连接支架上缘固定于患者耳旁。结果19例患者术后瘘口完全封闭,2例1周后封闭。无1例出现移位。结论特制食管覆膜金属内支架除封堵瘘口外,可有效避免支架移位,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为后继治疗提供必备前提。
- 陈素玉施宏李华圣黄贺胡勇刘莲卿
- 关键词:食管瘘丝线
- 套扎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研究套扎辅助黏膜切除治疗Barrett食管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套扎辅助黏膜切除治疗57例Barrett食管患者。单环或多环套扎器预先吸引病灶形成假息肉,后再通电切除。切除前不予黏膜下注射。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结果 57例患者接受套扎辅助黏膜切除,46例为岛型,11例为舌型。舌型组中特殊肠化、异型增生发生率高于岛型组。活检准确率为94.74%。5例术中出血。无狭窄、穿孔发生。结论套扎辅助黏膜切除用于Barrett食管诊断治疗安全有效。
- 施宏蒋圣军王永光周东陈刚蔡辉
- 关键词:BARRETT食管增生
- 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观察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2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恢复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成功放置支架解除梗阻后,11例患者于7~12 d进行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30~320 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50~160 ml,平均65 ml,远端切缘距肿瘤5~14. 5 cm,平均8. 2 cm,淋巴结清扫数量14~41个,平均28. 1个。术后住院时间8~21 d,平均9. 6 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3~6 d,平均3. 5 d,进食时间为术后3~8 d,平均4. 9 d。术后1例患者发生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切口感染。1例患者因发现肝内多发转移而行全身化疗。结论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吴述平施宏杨春康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肠梗阻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