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以平
- 作品数:20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灭多威对红细胞膜及不同脑区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研究灭多威对不同部位乙酰胆碱酯酶(AChE)毒作用的差别.方法 体外实验条件下,确定AChE测定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测定该条件下灭多威对人红细胞膜、鼠红细胞膜、皮层突触、小脑突触、海马突触和纹状体突触部位AChE抑制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计算灭多威对不同部位AChE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和双分子速率常数(Ki)值,同时测定灭多威对AChE活力的抑制类型.结果 AChE在37 ℃时活力最大,初速度反应时间为0~17min.灭多威对红细胞膜和不同脑区AChE均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对红细胞膜:IC50值,人红细胞膜>鼠红细胞膜;Ki值,鼠红细胞膜>人红细胞膜;对脑分区突触:IC50值,纹状体>小脑>皮层>海马;Ki值:皮层>海马>纹状体>小脑.双倒数作图显示随灭多威浓度增大,AChE最大反应速度(Vmax)减小,米氏常数(Km)不变.结论 灭多威对AChE的抑制类型为可逆的非竞争性抑制,对鼠红细胞膜AChE的敏感性大于人红细胞膜;在脑不同分区中,灭多威对皮层突触AChE最为敏感.
- 赵飞李涛张常春徐以平徐汉宫石年
- 关键词:灭多威红细胞膜突触乙酰胆碱酯酶
- 增产菊胺酯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 2000年
-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小鼠染毒后生殖细胞 SDH、 L DH和 ATPase活性的变化 ,结果发现 ,2 5 .0~12 5 .0 mg/ kg体重剂量组染毒 35 d后 SDH、L DH和 ATPase活性均受到抑制 ,说明增产菊胺酯不仅干扰睾丸细胞的有氧代谢及无氧代谢的供能过程 ,还干扰细胞对能量的利用。提示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增产菊胺酯对雄性生殖细胞毒作用的机理之一。
- 毛新良徐以平宋瑞琨石年
- 关键词:能量代谢生殖细胞毒性作用
- 三甲基氯化锡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在体外条件下,研究三甲基氯化锡(trimethyltinchloride,TMT)对PCI2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并探讨TMT对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1)不同浓度TMT(O、0.3125、0.6250、1.2500、2.500、5.000、10.000、20.000μmol/L)处理PCI2细胞24、48h,噻唑蓝(MTF)法测定细胞存活率;(2)1.25、2.50、5.00、10.00μmol/LTMT分别染毒PCI2细胞12、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检测细胞凋亡率;(3)1.25、2.50、5.00、10.00μmol/L剂量的TMT染毒PCI2细胞6h后,测定活性氯(ROS)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4)1.25、2.50、5.00、10.00μmol/L剂量的TMT染毒PCI2细胞12h后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核蛋白NF.KB的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染毒24h,2.5000、5.0000、10.0000、20.0000μmol/LTMT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染毒48h,1.2500、2.5000、5.0000、10.0000、20.0000trmol/L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2.50、5.00、10.00μmo]/LTMT染毒细胞12h,凋亡率分别为15.30%±0.75%、18.90%±0.61%、22.OO%±0.60%、36.50%±0.66%,染毒24h凋亡率分别为28.60%士0.40%、43.54%±2.00%、65.73%±0.71%、74.67%±0.40%,明显高于对照组[12h:(12.80%±1.00%)、24h:(16.83%±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2.50、5.00、10.00μmol/L剂量组的ROS荧光强度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42、1.71、1.78、1.8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5.00、10.00μmol/L组GSH含量分别为(0.17±0.0)、(0.20±0.04)、(0.07±0.03)μmol/μgpro,明显低于对照组(0.30±0.01)μmol/Lpr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5.00、10.00μm01]L剂量组NF—KBp65表达的蛋白条带灰度值
- 梁艳芳卿燕杜清清范攀徐以平徐汉宫石年
- 关键词:三甲基氯化锡NF-KB谷胱甘肽活性氧组分
- 吲熟酯致突变作用试验研究
- 2000年
- 吲熟酯浓度为 1、1 0、1 0 0、50 0、和 1 0 0 0 μg/皿 ,在加S9或不加S9的试验条件下 ,对TA97、TA98、TA10 0 、TA10 2 四个菌株进行Ames试验 ,结果表明 ,各浓度组的MR值均小于 2 ;以剂量为 2 0、1 0 0、2 0 0和 4 0 0mg/kg体重 ,进行小鼠微核试验 ,观察各剂量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引起显著性增加 (p >0 .0 5) ;以剂量为 4 0 0、80 0、1 0 0 0mg/kg体重进行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各剂量组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分别为0 .80 %、0 .80 %和 1 .2 % ,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三项试验的结果均表明吲熟酯未显有致突变作用。
- 徐以平柴莲花周正敏陈国华宋瑞琨
- 关键词:致突变作用染色体畸变植物生长调节剂
- 褪黑素对溴氰菊酯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Bcl-2和细胞色素C表达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褪黑素(MT)对溴氰菊酯(DM)引起的大鼠大脑海马脑神经细胞凋亡率、Bcl-2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橄榄油对照组(1ml/kg橄榄油)、单纯DM组(12.5mg/kg DM)、DM±MT25组(25.0mg/kgMT+12.5mg/kg DM)、DM+MT50组(50mg/kg MT+12.5mg/kgDM)、DM+MT100组(100mg/kgMT+12.5mg/kgDM),每组8只,一次性给药24h后,每组大鼠分别断头处死。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组化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技术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DM+MT25、DM+MT50、DM+MT100各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45.26±3.84)、(39.40±4.04)、(34.40±4.52),明显低于对照组(59.33±4.03),但明显高于单纯DM组(20.73±3.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MT25、DM+MT50、DM+MT100组的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分别为(20.53±3.17)、(28.73±2.61)、(28.66±4.82),DM+MT50、DM+MT100组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MT剂量组均明显低于对单纯DM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MT剂量组神经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00±1.77)%、(14.88±1.84)%、(11.75±1.93)%,明显低于单纯DM组(23.06±3.63)%,但高于对照组(5.69±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能够抑制DM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中Bcl-2蛋白水平的降低和细胞色素C的升高,抑制细胞凋亡率,MT可能通过改变蛋白的表达水平和抗凋亡能力发挥脑保护作用。
- 郭丽孙敏徐蓓蓓徐以平陆惠萍司红玉严红
- 关键词:褪黑激素除虫菊酯类BCL-2细胞色素C
- 克戊醇混悬剂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 本文研究了克戊醇混悬剂的致敏性.选择豚鼠为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通过对豚鼠皮肤进行三次致敏后,再进行一次攻击实验,观察激发部位的皮肤过敏反应,包括有无红斑形成和水肿.求出各组受试动物的致敏率(﹪),并...
- 严红徐以平
- 关键词:混悬剂皮肤变态反应致敏性农药学
- 文献传递
- 半数效量分析模型在小鼠血清溶血素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应用半数效量分析模型建立小鼠血清溶血素半数溶血值(HC50)新的计算公式。方法 小鼠血清溶血素分光光度测定法测定正常小鼠血清在不同稀释度的溶血反应率,用半数效量分析模型对测定值进行曲线拟合,建立计算小鼠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的新方法并与原计算方法作统计学比较。 结果1)小鼠血清对数稀释倍数与溶血概率单位符合半数效量分析模型,曲线拟合良好,直线方程为 y=11.4238-2.1911x,r=0.9978,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P<0.01,由方程建立的小鼠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概率单位法计算公式为HC50 = lg-1[lg(N)+(5-y)/b]。2)概率单位公式法可在溶血反应率为2.9~97.8%的较大范围内准确计算血清样品溶血素的半数溶血值(HC50),与理论值的误差率范围为2.81~8.30%;与原方法计算结果(误差率范围为4.65~77.11%)比较,除溶血反应率为52.5%的测定值点外,各溶血反应率测定值点的计算结果误差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概率单位公式法计算结果与光密度比值法比较,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结论 小鼠血清对数稀释倍数与溶血概率单位符合半数效量分析模型,由此建立的概率单位公式法可在样品血清较大溶血反应率范围内准确计算血清样品溶血素的半数溶血值。
- 徐以平张晶李龙石年
- 关键词:血清溶血素分光光度测定法免疫药理学毒理学
- 增产菊胺酯(WD—5)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
- WD-5分设4.6、23、115mg/kg/d三个不同剂量,对大鼠为期三个月的亚慢性毒性试验观测结果:115mg/kg/d剂量组动物出现的生长发育期体重增长低下、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下降、肝和脾脏的脏器系数增大等与对照组比较...
- 宋瑞琨徐以平李龙
-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毒性试验安全评价农药学
- 文献传递
- 体外培育牛黄的诱变性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对体外培育牛黄的诱变性进行研究。 方法 :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畸变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 :①Ames试验在1250、5000、10000μg/皿的浓度范围内 ,各浓度组MR值在加代谢活化剂S9 和不加代谢活化剂S9 两种情况时均未超过2 ;②微核试验在50、150、500mg/kg3个剂量水平 ,各剂量组的微核率均数及PCE/NCE比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③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染色体畸变试验在样品浓度为1、10、100μg/ml(不加代谢活化剂 ,-S9)和1、10 μg/ml(加代谢活化剂 ,+S9)两种情况下 ,各处理组测得的细胞畸变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体外培育牛黄在所给剂量范围进行的3种诱变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 徐以平宋瑞琨石年李龙
- 关键词:体外培育牛黄诱变性染色体畸变
- 制牛黄的致突变性研究
- 1991年
- 制牛黄是利用体外培养方法获得的天然牛黄代用品。本文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其致突变性作用进行了研究。Ames试验点试法样品加入量为20微克/皿,样品回变菌落数与自发回变菌落数比较,结果为阴性;Ames试验标准平皿掺入法样品加入量从1,250微克/皿到10,000微克/皿,各剂量的回变菌落数在加活化系统(+S9)和不加活化系统(-S9)的条件下均未超出正常范围,试验结果亦为阴性。微核试验三个试验组的剂量分别为50,150。
- 徐以平宋瑞琨王新刚柴莲花张惠娟沈欣音杨铟
- 关键词: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AMES体外培养方法掺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