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媛
- 作品数:16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接受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76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临床病理学资料。入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5±11.3)岁(范围:11~76岁),肿瘤最大径为35(28)mm[M(Q_(R))]。276例患者均接受开放手术,包括乳房全切除术17例,肿物切除术259例。随访截至2020年9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类叶状肿瘤的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叶状肿瘤191例,交界性67例,恶性18例。249例患者获得>6个月的随访,局部复发率为14.1%(35/249),复发间期为(28.6±22.2)个月(范围:2~96个月),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分别为(29.1±18.1)个月(范围:2~80个月)、(32.1±30.1)个月(范围:5~96个月)、(12.0±6.9)个月(范围:8~20个月)。肿瘤最大径(≥100 mm比<50 mm,HR=3.968,95%CI:1.550~10.158,P=0.004)、肉瘤类异质性分化(有比无,HR=26.933,95%CI:3.105~233.600,P=0.003)是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恶性叶状肿瘤远处转移导致死亡1例,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的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2%、81.7%、81.4%(P=0.300)。结论叶状肿瘤有一定的局部复发率,肿瘤最大径、肉瘤类异质性分化可能与叶状肿瘤的局部复发相关。
- 彭媛张原媛王世宸吴金波佟富中刘鹏曹迎明周波程琳刘淼刘宏军郭嘉嘉谢菲杨后圃王思源王朝斌王殊
- 关键词:乳腺肿瘤叶状瘤局部复发
- 从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报告看早期乳腺癌治疗加减法被引量:2
- 2018年
- 乳腺癌的治疗正朝着精准医疗的方向迈进。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报告围绕着乳腺癌治疗的加减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就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从传统的手术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到靶向治疗和新治疗靶点的发现,均有新的临床试验结果更新,为给不同患者制定有效、损伤小且经济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
- 王殊彭媛
-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
- ACOSOG Z0011试验标准用于中国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5
- 2015年
- 背景与目的:美国外科医师学会肿瘤学组(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Oncology Group,ACOSOG)Z0011试验的结果改变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患者的传统治疗模式。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ACOSOG Z0011试验标准用于中国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194例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根据Z0011的标准分为可以只做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组和仍需做ALND组。将SLNB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Z0011试验标准的原始入组人群进行比较,再将SLNB组与ALND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94例患者中有77例符合Z0011标准可以只做SLNB,117例患者不符合Z0011标准,需要做ALND;SLNB组患者与Z0011标准原始入组人群比较,T1期肿瘤、ER阳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数目少的肿瘤、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阴性的肿瘤都显著多于Z0011标准原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ALND组患者与SLNB组患者比较,T2、T3期肿瘤较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ND组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的患者比例要明显多于SLNB组,NSLN阳性患者比例也高于SLN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Z0011试验标准用于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能够筛选出较Z0011标准研究中预后更好、更为低危的患者,使得该部分患者可以更为安全的只接受SLNB。
- 刘淼王殊彭媛刘鹏郭嘉嘉王思源张嘉庆
-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清扫
- 双侧原发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68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双侧乳腺癌临床和病理特征和相关性,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率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患者的3.2%。BPBC患者发病年龄小于单侧乳腺癌患者(P=0.007)。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以12月或24月作为双侧肿瘤发病时间间隔来定义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s BPBC)与异时性双侧原发乳腺癌(meta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m BPBC)时,s BPBC患者预后劣于m BPBC患者(P=0.018,P=0.000);第二原发肿瘤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预后劣于浸润性导管癌(P=0.036)。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分期、双侧乳癌发病间隔时间和第二原发肿瘤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是影响BPB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2,P=0.02,P=0.049)。结论 BPBC发病年龄较早;s BPBC患者比m BPBC预后更差;肿瘤分期、双侧乳癌发病间隔时间和第二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以及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是影响BPB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 郭嘉嘉彭媛王殊
- 关键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预后
- 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现状及预后分析
- 彭媛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 王殊刘淼杨后圃王朝斌彭媛谢菲王思源佟富中
- 项目十余年来立足临床问题,深入开展临床及基础转化研究,建立了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精准诊疗体系。(1)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的创新项目组率先在国内开展荧光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并对其光学特性、临床应用可行性进行探索性研究...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组织病理学
- 基于分子分型的年轻乳腺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长期预后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分析不同分子亚型年轻乳腺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3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诊治的年轻女性乳腺癌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不同分子分型年轻乳腺癌病人的远期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共263例病人纳入研究,中位随访127个月。10年无病生存率为77.9%,10年总生存率为91.3%。其中Luminal A、Luminal B、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和三阴型4种分子亚型病人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7%、69.4%、84.2%和75.0%(χ^(2)=6.404,P=0.006);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3%、100.0%、87.1%和88.2%(χ^(2)=4.116,P=0.026)。不同分子亚型的年轻乳腺癌病人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分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三阴型病人组织学Ⅲ级、T3的比例更高(χ^(2)=73.91,P<0.01)。结论 不同分子分型的年轻乳腺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三阴型及Luminal B型病人预后相对较差。
- 班雪王思源杨后圃彭媛王朝斌刘淼谢菲王殊
- 关键词:乳腺癌年轻女性分子分型预后分析
- 70岁以上老年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现状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78例70岁以上老年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生存情况,统计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生存率及影响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178例患者,83.7%的患者合并至少一种伴随疾病。T1、T2期患者分别占46.1%、36.5%,多为浸润性导管癌,ER和(或)PR阳性的患者占81.6%。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PR状态、并发症情况、腋窝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是否接受化疗的独立因素;年龄是影响患者是否接受放疗的唯一独立因素。中位随访51月,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1.8%和80.5%,3年的总生存率为94%。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是否行手术治疗是影响老年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治疗不足,尤其是化疗不足会影响老年患者生存,但结果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浸润性乳腺癌以早期患者为主,预后较好,影响治疗的主要因素集中在肿瘤分期、分子分型及年龄并发症情况。多数患者死亡原因为非乳腺癌相关原因,手术治疗仍是提高患者生存的主要干预手段。
- 彭媛程琳王殊佟富中刘鹏曹迎明周波刘宏军刘淼郭嘉嘉谢菲杨后圃王思源
- 关键词:乳腺癌老年女性预后
- 基于简化多模态MRI构建乳腺癌诊断影像组学模型的研究
- 2022年
- 目的基于简化多模态磁共振影像(MRI)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诊断乳腺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3月所有具有穿刺或手术切除病理结果的1 306例乳腺疾病患者(良性病变416例,乳腺癌890例)的乳腺MRI图像,分为训练集(n=702)、内部验证集(n=302)、外部验证集(n=302)。所有图像简化为:联合模型组[T2加权脂肪抑制序列(T2WI)、扩散加权成像序列(DWI)和增强第一期图像]、非增强组(T2WI和DWI)及单期增强组(增强第一期图像)。提取影像特征并用方差分析和拉索回归法筛选有效特征;采用3种分类器(Bagging决策树、高斯过程、支持向量机)预测乳腺癌;选择最佳者构建乳腺癌诊断模型;最后通过内部和外部验证集验证。结果应用高斯过程分类器,联合模型和非增强模型预测乳腺癌AUC值,训练集为0.903和0.893、内部验证集为0.893和0.863、外部验证集为0.878和0.864。结论应用简化多模态MR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准确诊断乳腺癌,而且非增强模型无需造影剂也可准确诊断乳腺癌,为简化诊断流程提供了可行性。
- 赵家琪武靖刘雨璐彭媛胡雪歌王殊王屹
-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 单孔充气法腔镜胸肌前假体置入乳房重建术对比开放胸肌后假体置入乳房重建术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 2024年
- 目的对比腔镜胸肌前假体置入乳房重建术和传统开放胸肌后假体置入乳房重建术在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美容效果两方面的差异。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于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13日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腔镜手术组(30例)和传统手术组(46例)。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患者在基础临床病理资料、前哨淋巴结检出数目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较传统手术组,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术后第3天伤口引流量较多(均P<0.05)。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腔镜手术组患者出现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的比例(10.0%)较传统手术组(26.1%)低。结论单孔充气法腔镜胸肌前假体置入乳房重建术实现了美容效果的最大化。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其可以成为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 吕靖芳王子函王朝斌彭媛杨阳杜炜王思源杨柳刘淼
- 关键词:乳腺肿瘤假体置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