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斌
-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1.0~4.4GPa下奥长石拉曼光谱特征的变化被引量:3
- 2012年
- 常温、1.0~4.4GPa下,利用激光拉曼光谱研究了奥长石晶体结构随压力的变化。发现,压力为2.9GPa时,517cm-1附近出现新的谱峰,奥长石开始相变。3.4GPa时,源于奥长石结构中M—O伸缩振动的288cm-1拉曼谱峰频移发生突变,517cm-1附近谱峰消失,奥长石由三斜晶系完全相变为单斜晶系(P1-I1)。随压力增加,归属于奥长石四面体结构中Si—O—Si弯曲振动的458及516cm-1谱峰随压力增加有规律地向高频方向偏移,斜率分别是1.667cm-1/GPa和3.560cm-1/GPa,而源于Al—O—Al弯曲振动的480cm-1谱峰与压力没有明显的线性变化关系。卸压过程中,288cm-1拉曼谱峰频移保持不变,458,480及516cm-1谱峰向低频偏移。长石类矿物的相变压力与结构中八元环所含阳离子种类有关。
- 谢超杜建国崔月菊陈志张炜斌易丽邓莉
- 关键词:奥长石拉曼光谱相变阳离子
- 苏门答腊2004、2005年两次大地震前后CO和O3遥感信息被引量:14
- 2014年
-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提取了苏门答腊2004年12月和2005年3月两次8级以上地震前后震中及其附近CO和O3总量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并讨论了CO、O3气体异常与两次大地震之间的关系。AIRS高光谱遥感数据信息提取结果表明,CO总量和O3总量分别在2004年12月26日Ms 8.9地震前约4个月和8个月出现了异常;在异常时段CO总量的标准偏差增大。CO总量与O3总量均在2005年3月28日Ms 8.6地震前约2个月出现异常。两次大地震前后遥感信息异常与地震活动对应较好,这可以归因为孕震应力场作用下地下气体的逸散及其与大气气体组分发生的化学反应。研究结果对利用卫星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提取地震气体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及其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孙玉涛崔月菊刘永梅杜建国张炜斌张冠亚
- 关键词:COO3AIRS地震
- 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M_W 7.2地震前后CO遥感地球化学异常被引量:18
- 2011年
- 利用AIRS产品数据提取了2010年4月4日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MW7.2地震前后震中及其附近CO总量和CO体积混合比随时间变化的信息,讨论了CO气体地球化学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数据表明,下加利福尼亚地震前约一个月CO总量升高,高出前两年同期平均值2~4×1017 mole/cm2,在地震发生前后CO总量和近地表CO体积混合比有波动现象,且8日平均数据的标准偏差增大,约为非地震时段的2倍。该现象应该归因于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地应力作用使岩石圈脱气增强、大气电磁和化学反应引起的CO含量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卫星高光谱遥感数据提取与地震有关的CO气体地球化学信息,对地震监测预报有重要意义。
- 崔月菊杜建国周晓成陈志李营刘雷谢超张炜斌
- 关键词:遥感地球化学地震AIRSCO
- 台湾北部大屯火山群温泉特征及成因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系统地勘测了大屯火山群(TVG)地热区中13眼温泉的分布情况、产状和地球化学特征。根据测井资料、pH值、空间分布和水岩反应特征,这些温泉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类型Ⅰ,热储在五指山地层内的SO24-酸性温泉;类型Ⅱ,水源在火山岩(安山岩)区的中性重碳酸根温泉;类型Ⅲ,水源在五指山地层浅层的富Cl-酸性温泉。根据氢氧同位素比值(δD和δ18O),温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δD和δ18O值分别为-26.2‰到-3.5‰和-3.2‰到1.6‰,远离大屯地区的雨水线;另一类是δD和δ18O值分别为-28.4‰到-13.6‰和-5.5‰到-4.2‰,靠近大屯地区的雨水线。此外,依据温泉水中的δ34S值,也能区分出两组地热水。一组的δ34S值从26.1‰到28.5‰,另一组在0.8‰到7.8‰的范围内。最后,根据野外产状和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大屯火山群温泉的成因模式。
- Chia-Mei LiuSheng-Rong SongYaw-Lin ChenShuhjong Tsao张炜斌吕春来
- 关键词:温泉硫同位素稳定同位素
- 苏门答腊两次M>8.0地震前后CO和O_3卫星遥感气体地球化学异常与地面验证被引量:8
- 2014年
- 利用印度尼西亚Bukit Koto Tabang(BKT)观测站的地面和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卫星观测数据,分别提取了该观测站2004年和2005年苏门答腊两次M>8.0地震前后地面和卫星观测所获得的CO总量、近地面(1 000 hPa)CO体积分数和O3总量的高光谱气体地球化学信息,对BKT台站附近卫星观测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进行了相互验证。结果表明两次大地震前卫星和地面观测均捕获到了CO和O3异常,其中卫星观测获得的CO总量和CO体积分数与地面测得的CO浓度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75,表明CO浓度异常可能主要源于孕震过程中地下逸出的气体,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对CO异常的贡献次之。O3卫星观测结果与地面观测结果也呈正相关关系(r=0.49),地震前O3异常可能主要归因于地震前地下逸出的气体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地面观测的CO和O3浓度在两次地震前标准偏差变大,且CO和O3浓度变化与分别以地面观测站和地震震中为中心从卫星数据提取的气体浓度与地面观测数据变化趋势一致。研究结果丰富了利用高光谱卫星数据提取地震前后气体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方法。
- 孙玉涛崔月菊刘永梅杜建国张炜斌张冠亚
- 关键词:地球化学苏门答腊地震
- 1.0~4.4GPa下奥长石拉曼光谱特征的变化
- 谢超杜建国崔月菊陈志张炜斌易丽邓莉
- 首都圈西部盆岭构造区气体地球化学研究
- 本文研究首都圈西部盆岭构造区活动断裂脱气强度和断裂活动性的关系。于2011年11月,在首都圈西部盆岭构造区的18个热水点(包括温泉和热水井)采集了18个溶解气体样品,测量了气体样品的全组分和氦同位素值(He/He)、二氧...
- 周晓成杜建国田勤俭陈志张炜斌崔月菊刘雷李营
- 文献传递
- 首都圈西部盆岭构造区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根据水化学组分和氢、氧同位素数据,讨论了首都圈西部盆岭构造区断裂带地下热水的化学类型及其形成过程。结果显示,水样的TDS为225~1449mg/L,δ18 O和δD值分别为-12.42‰~-9.54‰,-90.8‰~-71.88‰。水的循环受盆岭构造区中的断裂和水头压力控制。Na-SO4型水主要出现在片麻岩和花岗岩裂隙中,由深循环过程中长石类矿物水解和硫化物的氧化作用形成。Na.Ca-HCO3型水主要分布在含泥质条带互层的碳酸盐岩储层中,受方解石和白云石溶解、泥质条带中的易溶盐淋滤作用和与粘土矿物的Na-Ca离子交换的控制。第四系砂砾石含水层热水水化学类型较复杂,有Ca.Mg-HCO3,Na.Ca-HCO3,Na-HCO3,Na-HCO3.SO4.Cl,Na-HCO3.Cl,Na-SO4.Cl等,这可归因于含水层深度、断裂性质、沉积物粒度和岩性等因素。δ18 O和δD指示地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δD值随地下水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特征可能由深层古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混合作用或是同位素交换反应导致。镇川堡103℃热水的δ18 O和δD受水岩反应和蒸汽散失的共同作用。本研究对地热水开发和地震监测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 张炜斌杜建国周晓成陈志谢超崔月菊
- 关键词:水文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水岩反应
- 京西北盆岭构造区温泉流体地球化学
- 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地震活动强烈,是首都圈地震监测的重点区域。该区内不仅断裂发育,而且有深部流体的露头(天然温泉和人工地热深井)分布。因此选择该地区进行流体地球化学研究,利用温泉水气的化学组分,包括泉水常规离子和氢氧同位素、...
- 张炜斌
- 关键词:温泉水化学流体来源幔源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