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凤
- 作品数:38 被引量:121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发育与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培养蚊子幼虫作为日本对虾鲜活饵料的研究被引量:5
- 2000年
- 以猪肝匀浆液作为培养基 ,研究蚊子幼虫作为日本对虾鲜活饵料的价值。同时 ,试验蚊子幼虫进行规模化培养的可行性和探讨蚊子幼虫在净化水质中所起的作用。
- 张明凤吴小琴王健
- 关键词:活饵料日本对虾
- 隆线溞生殖细胞成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组型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取隆线溞[Daphnia(Ctenodaphnia)carinata]孤雌溞的生殖腺细胞进行染色体数量和核型分析,得到隆线溞染色体数目为n=10,2n=20,其核型公式为2n=20=6M+4SM。隆线溞染色体的数目与栉溞亚属[Daphnia(Ctenodaphnia)]中大多数种类一致,进一步验证了隆线溞的分类地位。在此基础上,取隆线溞孤雌溞的卵子(简称夏卵)、两性雌溞的卵子(简称冬卵)及雄溞的生殖腺,利用节肢动物染色体压片的方法,比较观察3种生殖状态的溞体在生殖细胞成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组型变化。结果表明:隆线溞孤雌溞的卵子不需交配直接排入孵育囊,只经历1次成熟分裂,然后胚胎开始卵裂。两性雌溞的卵子则在与雄溞交配后排入孵育囊,卵子经历2次正常的成熟分裂,第一次为减数分裂,第二次为有丝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单倍体的配子,配子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开始卵裂。隆线溞雄溞生殖细胞同样经历了2次正常的成熟分裂,第一次为减数分裂,第二次为有丝分裂,形成单倍体的精子。隆线溞这种既具有低等生物的孤雌生殖方式,又有高等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可能是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也可能是动物由低等向高等进化的一个中间过程。本研究通过对隆线溞孤雌溞、两性雌溞及雄溞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染色体的组型变化观察,初步阐明了隆线溞生殖发育的变化规律,旨在为实现枝角类生殖发育的人为调控奠定基础。
- 张明凤曾错陈寅山赵云龙
- 关键词:隆线溞生殖细胞染色体组型
- 隆线溞雌体的外部形态观察
-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隆线溞的雌体,详细地描述了雌性成体的外部形态,并绘制了雌体主要器官的模式图.同时初步观察了雌性幼溞的外部形态.与成体比较,幼体与成体在外部形态上基本一致,但与生殖相关的体部变化较大,如体宽、孵育囊、...
- 曾错张明凤赵云龙姚俊杰李娜
- 关键词:隆线溞成体幼体
- FGFs与哺乳动物肺器官发育被引量:1
- 2013年
- 肺的发育是由多条信号共同调控完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作为重要的细胞间信号分子,几乎参与了它的各个发育阶段,对肺分支的形态发生、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起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就近年来FGFs成员在哺乳动物肺发育过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小兵滕鸿琦肖爱平张明凤
- 关键词:器官发育
- 隆线溞不同生殖状态下5种同工酶的活性比较被引量:2
- 2007年
- 采用不连续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选取与隆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5种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 DH)、酯酶(EST)、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O),比较分析了隆线溞在不种生殖状态下(孤雌溞、两性雌溞及雄溞)5种同工酶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隆线溞在3种生殖状态下,5种同工酶仅乳酸脱氢酶和酯酶呈现出酶带,这两种酶在孤雌溞和两性雌溞体内的表达变化基本一致,但乳酸脱氢酶雌溞、雄溞体内表达差异变化较大.其余3种同工酶的酶谱在隆线溞3种生殖状态下均不显著,可能是它们在隆线溞体内表达量很小,以至于活性较低.
- 张明凤陈寅山
- 关键词:隆线溞同工酶
- 隆线溞精子发生及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
- 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隆线溞的精子发生过程及精子的超微结构∠邷芯臃⑸赴⒕赶赴⒕酉赴统墒炀蛹父鍪逼凇>赴巳旧誓赏?胞质内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分布。精母细胞核染色质分散,不均匀地分布于核中,粗面内质网聚集。
- 张明凤赵云龙
- 关键词:精子发生精细胞粗面内质网隆线溞
- 隆线溞精子发生及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被引量:3
- 2005年
- 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隆线精子的发生过程及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隆线精子发生经历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四个时期。精原细胞核染色质凝集成团,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分布。精母细胞核染色质分散,不均匀地分布于核中,细胞质内粗面内质网聚集。在精子细胞分化形成精子的早期,细胞纵向拉伸,核物质开始浓缩;中期精子细胞呈明显的长条形,精子细胞逐渐移入精巢管腔中央,外围包裹一厚层精子鞘;后期精子细胞已进入管腔中,核物质呈高度浓缩状,细胞质层较少,精子细胞间通过外围精子鞘相互粘连成片。成熟精子分散在精巢管腔中央,外形呈棒状,一端稍钝,一端稍尖,无鞭毛、棘突等附属物;核内染色质解聚,均匀分布在核中,具双层核膜,细胞质层很少,精子鞘为单层,无法确认顶体端。隆线雄性生殖细胞的结构及其发生过程均较高等甲壳动物简单和原始,但在功能上表现出相对的适应性。
- 张明凤赵云龙王群曾错赵艳民
- 关键词:隆线溞精子发生成熟精子超微结构粗面内质网雄性生殖细胞
- 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的分析被引量:17
- 2004年
-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总蛋白与总氨基酸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总蛋白由受精卵期的65.32%(占干重)降低到准备孵化期的40.28%;总氨基酸含量由受精卵期的58.05%(占干重)减少至准备孵化期的47.49%。必需氨基酸(除Met外))的变化与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性相关,且变异系数在8.25-13.34%之间;非必需氨基酸中Glu、Asp的含量较高,Cys的含量较低。蛋白质和氨基酸不仅是红螯螯虾胚胎发育的构建物质而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提供能量。
- 罗文周忠良赵云龙杨志彪张明凤
- 关键词: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甲壳纲
- 靶向Ang2的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Ang2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构建携带促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Ang2-siRNA)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Ang2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方法 将经XbaⅠ酶切电泳鉴定的带有加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转移质粒(pNL-EGFP)载体与pSilencer 1.0-U6启动子-促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pSilencer 1.0-U6-Ang2-siRNA)重组质粒连接,产生加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转移质粒-U6启动子-促血管生成素2-Ⅰ(pNL-EGFP-U6-Ang2-Ⅰ)、加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转移质粒-U6启动子-促血管生成素2-Ⅱ(pNL-EGFP-U6-Ang2-Ⅱ)慢病毒转移质粒,电泳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用连接成功的慢病毒转移质粒、水疱性口炎病毒G蛋白(pVSVG)包膜质粒和pHelper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pNL-EGFP-U6-Ang2-Ⅰ、pNL-EGFP-U6-Ang2-Ⅱ慢病毒.收集病毒上清,测定病毒滴度.将收集的病毒上清感染恶性黑色素瘤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抑制Ang2基因表达的效率.结果 酶切电泳与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Ang2-SiRNA慢病毒载体,293T细胞测定病毒原液滴度为8.0×103/ml.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Ang2-siRNA慢病毒载体感染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抑制了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Ang2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Ang2-SiRNA慢病毒载体,体外研究显示Ang2-SiRNA慢病毒载体能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Ang2 mRNA的表达,为下一步进行裸鼠恶性黑色素瘤移植瘤生长的干预实验奠定基础,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刘照亮王彪郭国祥单秀英王美水庄福连蔡传书张明凤张彦定
- 关键词:RNA干扰ANG2慢病毒载体恶性黑色素瘤
- 福州市内河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周年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在福州市内河的主干道设置12个采样点进行为期一周年的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研究,共检出浮游动物263种,其中原生动物139种,轮虫95种,枝角类22种,桡足类7种.确定了内河的常见种和优势种,主要有绿眼虫、梨形四膜虫、多小核草履虫、瓶累枝虫、螅状独缩虫、红眼旋轮虫、懒轮虫、长足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和发头裸腹氵蚤等.分析了内河12个采样点浮游动物数量和质量浓度的周年变化,没有得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浮游动物出现的种类数和水温密切相关.浮游动物的优势种多以耐污种类为主,这表明福州内河的水质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比10年前有所恶化.
- 张明凤陈寅山许友勤
-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福州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