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
- 作品数:55 被引量:226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引进留学人员资助项目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时期浅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谷氨酸、Bel—2和Bax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评价不同时期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谷氨酸、Bcl-2和Bax水平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A组、B组、C组和D组均采用四血管阻断20min的方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B组、C组和D组均采用鼻咽腔降温的方法维持海马温度32.5~33.5℃1h,B组降温结束时进行缺血;C组缺血的同时开始降温;D组再灌注的同时开始降温,3组降温结束后开始复温。缺血和再灌注100min期间每隔10min收集一次海马CAl区微透析液,测定谷氨酸浓度,反映海马CA1区谷氨酸释放水平。再灌注3h时,取脑组织,测定海马CA1区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并计算Bcl-2和Bax表达的比值(Bcl-2/Bax)。结果与A组比较,其他3组再灌注期间海马谷氨酸释放水平降低,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Bax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海马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再灌注期间海马谷氨酸释放水平升高,Bax表达上调,Bcl-2/Bax降低(P〈0.05)。结论降温实施越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越强。
- 姚淑萍张山熊渤辉姚文瑜徐雪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谷氨酸BAX蛋白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组),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D2组、D3组),每组8只。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即刻S组和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 m L/h;D1组、D2组、D3组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05,0.5,5μg/(kg·min),各组均持续输注2 h。于缺血再灌注后24 h用平衡木法和引体实验测定各组大鼠运动功能,干湿质量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C组和D1组、D2组、D3组大鼠运动功能均显著下降(P均<0.05),脑水含量显著增加(P均<0.05),血清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与C组比较,D1组、D2组、D3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D1组对IL-1β的抑制作用强于D2组和D3组(P均<0.05),D2组和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组、D2组、D3组对TNF-α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05μg/(kg·min)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脑保护作用,可显著改善大鼠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有关。5μg/(kg·min)右美托咪定未显示出显著的脑保护效应。
- 徐雪蔡劲松戚翔张山梁治闫静李雪
- 关键词:全脑缺血再灌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 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日间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与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在日间肛肠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将110例日间肛肠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使用2%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试验组:使用3%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肌松程度、术后30 min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麻醉前后呼吸循环指标变化情况、手术时间、出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30 min VAS评分、肌松程度、手术时间、麻醉前后呼吸循环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逐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与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日间肛肠手术的硬膜外麻醉效果相似,但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组起效快,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早,住院时间短。
- 杨树忠陈福华张富王智慧王振芹张山
- 关键词:氯普鲁卡因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肛肠手术
- 血管内皮糖萼在液体复苏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8年
- 背景血管内皮糖萼是在血管内皮腔表面覆盖着的一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在血管的生理和病理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糖萼对液体复苏的指导作用。内容血管内皮糖萼是血管通透性的重要决定因素,液体超负荷时会发生脱落。趋向通过监测血管内皮糖萼的降解产物可以指导我们输入恰当量的液体,可以减少毛细血管渗漏,提高组织氧合,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孟利江张山
- 关键词:降解
- 每搏量变异度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容量治疗的效果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评价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容量治疗的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Ⅲ级,受伤后24h内入院,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8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5):对照组(C组)采用常规补液法,维持MAP 65~110mmHg、CVP 5~12cmH2O和尿量>1m1·kg^-1·h^-1;SVV组根据SYV指导补液,维持SVV≤13%和MAP 65~110mmHg。分别于切皮即刻(T0)、开硬脑膜即刻(T1)、开硬脑膜后1h(T2)、关硬脑膜即刻(T3)和术毕(T4)时,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样和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分压(PjvO2)、血氧饱和度(SjvO2)、乳酸和PaO2、SaO2、Hb,计算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于T0-2、T4和术后24h(T5)时,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浓度。记录术中液体出入量和血管活性药用量。分别于入室即刻、术后1、3、7和14d时记录GCS评分。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肺部感染和脑水肿)的发生情况。并于出院前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早期生存质量。结果与C组比较,SVV组尿量增多,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T2,3时SjvO2升高,T2-4时CERO降低,T2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降低,术后3d时GCS评分升高(P<0.05),各时点乳酸浓度、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评分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V指导下的容量治疗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可改善脑氧代谢,保证组织灌注,减轻颅脑损伤。
- 孟利江熊福丽张山张志强边庆虎孟雅静李艳丽
- 关键词:补液疗法颅脑损伤
- 异丙酚抑制长效酰胺类局麻药致大鼠中毒惊厥作用的比较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比较异丙酚抑制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所致惊厥的作用。方法: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4组内再分为实验(EG)和异丙酚处理(PG)2个亚组(n=8)。L组、R组和B组分别经尾静脉泵入0.75%相应局麻药,速度均为2mg·kg-1·min-1,PG各亚组在出现惊厥反应后静脉注射2mg/kg异丙酚。C(EG)组泵入生理盐水,C(PG)组泵入生理盐水后静脉注射异丙酚。惊厥2h后,测定海马CA1区c-fos阳性细胞数、NO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表达。结果:除C组外各组均有惊厥发生。异丙酚处理组在给予异丙酚后很快抑制惊厥。与C(EG)组比较,L(EG)、R(EG)及B(EG)组海马CA1区c-fos阳性细胞数、NO含量以及NOS活性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L(PG)、R(PG)和B(PG)组海马CA1区c-fos阳性细胞数、NO含量以及NOS活性表达较对应的L(EG)、R(EG)及B(EG)组均明显减少(P<0.01)。L组与R组较B组c-fos阳性细胞数、NO水平和NOS活性表达的K值明显减小(P<0.01)。结论:异丙酚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引起的惊厥,且对布比卡因致惊厥的抑制作用强于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 韩倩张山乔玉敏王春平张志强
- 关键词:二异丙酚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 甘露醇复合多模式镇吐措施预防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甘露醇复合多模式镇吐措施预防甲状腺术后头晕头痛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00例,男39例,女61例,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甘露醇复合多模式镇吐组(M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TIVA)方法。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0.25 mg。M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快速静注甘露醇2ml/kg,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术后24h内两组患者头晕头痛及PONV的发生率。结果M组术后24h内头晕头痛发生率为5例(10%),PONV发生率5例(10%),明显低于C组的15例(30%)和12例(24%)(P<0.05),术后24h内额外使用止吐药M组为2例(4%),明显少于C组的9例(18%)(P<0.05)。结论术前给予地塞米松、术毕前30min给予强效止吐剂帕洛诺司琼并复合脱水药甘露醇进行多模式镇吐可显著降低甲状腺术后头晕头痛及PONV的发生率。
- 张志强底旺张山边庆虎孟雅静贾建丽李清怀
- 关键词:甲状腺术甘露醇
- 3%氯普鲁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 2012年
- 目的比较3%氯普鲁卡因和2%利多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对照组:2%利多卡因;试验组:3%氯普鲁卡因。行连续低位(L1~2)硬膜外麻醉。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麻醉质量。结果试验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感觉阻滞平面上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试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但2组Bromage评分在1分以上之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麻醉质量0加1分所占例数的百分比分别为80%和85%(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收缩压在感觉阻滞平面达上界及运动阻滞起效时均明显降低(P<0.05),在整个手术过程中HR和DBP无明显改变(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24h血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麻醉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快于2%利多卡因,但两种局麻药整体麻醉效能相似。
- 杨树忠张山刘红梅张志强乔丽艳
- 关键词: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
- 异位ACTH综合症胸腺瘤切除术患者的麻醉1例
- 本文报道异位ACTH综合症胸腺瘤切除术患者的麻醉一例, 患者,男性,51岁,体重60 kg,主因头晕乏力、夜尿增多、口干多饮、皮肤色素沉着4个月入院.入院时血压(BP)160/90 mmHg(1 kPa=7.5 mm H...
- 张山边庆虎董振明
- 关键词:胸腺瘤切除术麻醉学
- 文献传递
- 脑缺血浅低温治疗时间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浅低温(32℃~34℃)对脑缺血神经元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是,何时开始浅低温,以及浅低温需要维持多长时间(即浅低温治疗时间窗)才能起到最大限度的神经保护作用,尚无明确定论。目的综述脑缺血浅低温治疗时间窗的研究进展情况。内容阐述治疗时间窗概念及脑缺血浅低温治疗时间窗的研究进展;讨论早期浅低温和晚期浅低温脑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趋向阐明浅低温治疗时间窗及机制,更好地应用浅低温于临床脑保护。
- 杨树忠张山姚淑萍
- 关键词:脑缺血浅低温时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