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药品
  • 1篇胆酸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 1篇药品风险
  • 1篇药品风险管理
  • 1篇药物
  • 1篇药物警戒
  • 1篇药物警戒体系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对比
  • 1篇药效学
  • 1篇应对措施分析
  • 1篇制药
  • 1篇制药产业
  • 1篇省际
  • 1篇省际差异
  • 1篇省际区域
  • 1篇时域
  • 1篇世界卫生
  • 1篇世界卫生组织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张亚
  • 4篇龚时薇
  • 2篇公瑞煜
  • 2篇石朝周
  • 1篇曹燕
  • 1篇徐诗强
  • 1篇陈昕
  • 1篇李建蓉
  • 1篇官文超
  • 1篇肖传建
  • 1篇曹军华

传媒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医药导报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精细化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3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牛磺胆酸钠的制备及与胆酸的药效对比被引量:11
2002年
以胆酸和牛磺酸为基本原料制备了牛磺胆酸钠 (TCANa) ,收率超过 5 9% ,w(TCANa) >92 % ,其IR和1HNMR与结构相符。并将牛磺胆酸钠与胆酸钠进行镇咳、祛痰和平喘对比实验。药理实验结果为 :牛磺胆酸钠和胆酸钠的镇咳作用减咳率分别为 (2 8 6± 6 7) %和 (18 2±6 8) % ;祛痰作用酚红排泌量分别为 (1 4 82± 0 4 0 1) μg/mL和 (0 95 9± 0 312 ) μg/mL ;平喘作用解痉率分别为 (71 2± 2 3 1) %和 (71 2± 2 3 1) % ,与生理盐水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牛磺胆酸钠与胆酸钠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药理实验表明牛磺胆酸钠具明显的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
公瑞煜李建蓉张亚徐诗强肖传建石朝周官文超
关键词:牛磺胆酸钠胆酸药效结合型胆汁酸药效学
省际区域医疗应急准备能力时域差异的聚类分析
2017年
目的:评估省际间应急准备能力差异的变化,为促进我国区域医疗应急准备管理能力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区域应急准备能力评价指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个案排秩方法,对我国各省2007年、2011年和2014年应急准备能力进行聚类分类和能力水平的比较评估。结果:3年间,北京、天津、上海始终处于第1聚类区域;总体上,地质灾害低发区应急准备能力高于高发区;西部地区应急准备能力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和海南的应急准备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应重点加强地质灾害高发区的医疗应急准备能力建设,完善区域应急准备管理机构之间衔接机制,保障应急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强地方各类专项应急预案政策建设和日常演练。
张亚夏梅君龚时薇
关键词:省际差异
基于WHO概念框架视角的我国药物警戒体系现状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基于WHO构建的药物警戒体系视角,分析我国的药物警戒体系状况,为完善我国药物警戒体系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通过分析WHO药物警戒的框架体系的构成要素、结构关系、范围和干预措施等内容,比较分析我国目前药物警戒体系的现状和差异。结果:我国药物警戒的管理结构体系基本符合WHO的评价标准,目前采取的药品质量保证、不良反应监测和主要的药品风险交流的措施大部分符合WHO的要求。然而,我国的药物警戒体系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1缺乏对药品不良反应和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监测协调机制;2我国药物警戒规范体系还尚未把最小化患者用药风险作为根本目的;3用药差错的监测体系不完善;4用药安全文化教育缺乏,药品风险控制意识弱。结论:通过对比WHO框架下的药物警戒体系,我国目前还需要从警戒管理范围、风险管理流程、预警法律体系、风险交流方式和用药安全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完善,促进主动参与式的药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
张亚韩肖珏龚时薇
关键词:世界卫生组织药物警戒体系药品风险管理安全文化
2011—2015年我国制药产业空间集聚发展趋势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促进我国制药产业的空间集聚水平,是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区域产业集中度和集聚指数对2011—2015年10月我国制药产业空间集聚状况及速度进行测算和分析。目前我国的三大制药产业已形成空间集聚,主要集聚在东部地区,尤其是山东、江苏和广东省。其中,化学制药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广东和北京;中成药产业则集中在山东、四川、吉林和江西;生物制药集中在山东、江苏、河南。从发展速度上看,生物制药和中成药呈现集聚加速,而化学制药出现集聚萎缩;化学制药、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产业集聚速度增长最快的省份分别为吉林、西藏和江西;西部地区的生物制药产业集聚增长明显。建议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制定企业集群发展的配套政策,建立产学研药品创新激励机制,优化产业组合,实现集聚效应与持续的区域竞争优势。
陈昕张亚龚时薇
关键词:制药产业竞争力
抑制骨吸收药物的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8
2003年
现代社会骨质疏松患者越多越多,用于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的药物种类很多。本文综述了抑制骨吸收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该类药物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张亚公瑞煜石朝周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吸收抑制剂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我国不良反应通报药品的风险再评估与应对措施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再评估国家不良反应通报药品的风险水平,总结针对这些药品国家采取的相应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01-2016年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报道的药品,对通报的每个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赋值,分别计算药品相应的风险分值,并建立药品的风险矩阵。将ADR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平均值的药品界定为高风险药品。结果:在117个通报药品中,有53个药品符合风险评估要求,其中,西药34个(64%),中药20个(38%),注射剂26个(49%)。处于高风险区域药品共计10个,分别是注射用头孢硫脒、盐酸氨溴索注射剂、维生素K1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胸腺肽注射剂、骨肽和复方骨肽注射剂、红花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细辛脑注射剂、脉络宁注射液。目前国家已对28个药品(53%)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28个药品中撤市3个,暂停生产和销售1个,修改说明书的22个。结论:医院和医药专家应有药品风险的概念,建立药品的使用频次,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性案例的收集、描述和汇总日常工作制度,明确药品的预警级别目录,对高风险药品实施重点监测管理,以最小化用药风险。
李得和马新科曹军华张亚龚时薇曹燕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风险矩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