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忠和

作品数:164 被引量:1,331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56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1篇天文地球
  • 1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0篇水利工程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矿业工程
  • 2篇文学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4篇同位素
  • 25篇地下水
  • 16篇盆地
  • 16篇热储
  • 12篇地热能
  • 12篇地热资源
  • 10篇地质封存
  • 9篇热田
  • 9篇热系统
  • 9篇储层
  • 8篇地热系统
  • 8篇热流
  • 8篇CO
  • 7篇地热流
  • 7篇地热田
  • 7篇水汽
  • 7篇SUB
  • 6篇地质
  • 6篇回灌
  • 5篇地热流体

机构

  • 145篇中国科学院
  • 41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中国科学院地...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吉林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核工业北京地...
  • 3篇江苏省地质调...
  • 3篇天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天津地热勘查...
  • 3篇北京市水文总...
  • 3篇中石化绿源地...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154篇庞忠和
  • 41篇孔彦龙
  • 38篇李义曼
  • 29篇黄天明
  • 20篇杨峰田
  • 20篇罗璐
  • 16篇段忠丰
  • 14篇汪集旸
  • 12篇李捷
  • 11篇胡圣标
  • 10篇汪集暘
  • 10篇程远志
  • 9篇罗霁
  • 8篇袁利娟
  • 7篇庞菊梅
  • 7篇王迎春
  • 5篇祁生文
  • 4篇熊亮萍
  • 4篇龚宇烈
  • 4篇何丽娟

传媒

  • 9篇科技导报
  • 8篇科技促进发展
  • 6篇工程地质学报
  • 6篇地质科学
  • 6篇第四纪研究
  • 6篇地学前缘
  • 4篇地质论评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2014年中...
  • 3篇水文地质工程...
  • 3篇煤田地质与勘...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岩石学报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新能源进展

年份

  • 5篇2024
  • 15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6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21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6篇2011
  • 1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热资源特征初步研究
塔什库尔干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是314国道上通往南亚和中亚的重镇和新疆著名旅游区。但因缺少煤、电等常规能源,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近年来该区在地热勘查中发现了强烈的地热异常。为了评价地热资源潜力,我们对该区地热地质条...
庞忠和杨峰田袁利娟李义曼陆成新常志勇
关键词:地热资源地热勘查热储层
文献传递
北京马池口应急水源地开采极限与安全水位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地下水应急水源地作为非常规水源,其开采应该掌握一定的限度,长期超采必然引发区域性地下水枯竭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问题。本文以冲洪积扇型应急水源地为例,提出了地下水开采极限与安全水位的概念。以北京马池口应急水源地为例,分析了开采极限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安全水位的确定方法与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马池口应急水源地安全水位埋深,山前地区为103.5m、影响半径范围内为50m。以此为约束条件,基于马池口应急水源地的地下水流三维数值模型,预测了应急水源地的可采量及其开采年限,结果为以12.5×10~4m^3/d能持续开采2年或以9×10~4m^3/d持续开采5年。
刘记来庞忠和黄天明王素芬
关键词:应急水源地冲洪积扇地下水数值模拟
示踪实验在岩溶热储井间连通性研究中的应用
<正>我国岩溶热储地热资源分布范围广,具有出水量大、矿化度低、易于回灌、环境影响小的特点。但是,由于岩溶热储储层的不均质性强,采灌井之间的连通性不易确定。示踪技术可以将运移参数量化,很好的刻画储层流体的特征,对长期回灌可...
庞菊梅庞忠和孔彦龙王迎春
文献传递
福建省东部典型温泉成因分析
本文研究区位于福建省闽东坳陷带,四个典型的温泉呈南北带状分布,行政区划上分别隶属于福州、泉州、漳州和厦门四个城市。采样测试的结果为,福州连江、泉州德化、漳州华安、厦门东孚分别为S04-Na型水、HC03-S04-Na型水...
罗霁庞忠和罗璐孔彦龙庞菊梅王迎春
关键词:温泉学热储温度
文献传递
中国地热科学的若干新进展--纪念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
地热学作为地球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既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领域。李四光在20世纪开创的我国地热科学研究,50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热学科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本文着重对过去20年以来地...
庞忠和汪集旸
关键词:地热学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
惰性气体同位素确定地热流体循环深度被引量:11
2014年
地热系统惰性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是地热成因研究的重要手段。许多惰性气体同位素都可用于地热系统的研究中,主要目的为揭示热田的热源性质、深—浅层地热流体的内在联系和循环深度等。本文从惰性气体理化特点、样品采集、测试技术及数据等若干方面介绍了惰性气体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在自由气和溶解气两种形态下,热泉、喷气孔、热水井不同环境下的惰性气体采样方法;还介绍了成熟的惰性气体同位素的测试方法,即利用磁偏转静态真空质谱计分析测试方法;最后基于世界各地典型地热系统的惰性气体测试数据,讨论地热系统的气体来源判别,不同气源的混合比例计算等,进而确定地热流体循环深度。
罗璐庞忠和罗霁李义曼孔彦龙庞菊梅王迎春
关键词:惰性气体采样方法
全球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被引量:9
2023年
地热能作为一种非碳基、清洁能源,具有稳定连续输出的优势,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价值。地热能的利用通常分为地热发电、直接利用和地热储能。自2010年以来,全球地热直接利用呈指数增长,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和年利用热量分别约为108 GWt和283580 GWh,中国在地热直接利用方面长期保持世界第一。热泵系统呈现每年约16%的指数增长,地源热泵系统在全球地热直接利用的装机容量和利用热量中占比分别约为72%和60%。受高温地热资源利用技术的制约,2010—2020年地热发电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地热储能作为地热利用的前沿领域,欧洲和美国分别部署“HEATSTORE”和“Geothermal Battery”储能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热团队承担的地热储能项目也已进入技术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地热储作为巨大的天然能源储库,最适宜在多能互补系统中承担蓄能和实现热能稳定输出的功能,可以把其他能源跨季节储蓄起来,实现高效规模化跨季节储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汪集暘庞忠和程远志黄永辉姜光政陆振能孔彦龙
关键词:地热能资源分布
岩溶热储井间连通性的示踪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岩溶热储储层的不均匀性强,采灌井之间的连通性不易确定。示踪技术可以将运移参数量化,有效刻画储层流体的特征,研究回灌井和开采井之间的水力联系,包括导水通道,流体流速等信息,对长期回灌可能引起的开采井的冷却进行预测,是岩溶热储井间连通性研究十分有效的技术。本文以华北牛驼镇地热田雄县地区为例,针对蓟县系雾迷山组岩溶热储,采用荧光素钠示踪剂,进行了1口井注入,10口井观测的群井示踪试验。采用裂隙介质溶质运移模型,对示踪试验数据进行了解释,得到优势通道的长度、渗透流速、纵向弥散度、回收率等储层性质,获得了试验区内采灌井之间的连通特征。对调整采灌井布局提出了建议。
庞菊梅庞忠和孔彦龙罗璐王迎春王树芳
关键词:井间连通性示踪技术
长三角地区地热能发展路线图
2023年
简述了中国地热产业发展现状,梳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热资源潜力和分布特征、地热利用现状与市场需求、地热开发利用中的创新技术、地热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面向国家“双碳”目标,提出了该地区地热产业发展的框架性路线图。研究认为,在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建筑用能占比高,居民供暖和制冷需求大,而化石能源供暖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碳排放量增加。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地热资源,尤其是浅层地热能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基础好、技术比较先进。如果做好顶层设计,将地热能开发利用纳入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以积极的政策引导和必要的扶持,加大科技研发和示范支持力度,那么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有望为地方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庞忠和孔彦龙孔彦龙汪集暘
关键词:路线图区域供暖长江三角洲
长三角地区地热能评价
2023年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地热能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广泛分布浅层地热能和中深层地热能。根据现有资料,采用体积法估算得到长三角地区3 km以浅的地热能(包括浅层地热能和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能)总量达782亿t标准煤的热量,年可利用量相当于1.6亿t标准煤。可实现建筑物冬季供暖面积24.8亿m^(2),夏季制冷面积14.5亿m^(2)。然而,目前长三角地区利用地热供暖和制冷的建筑面积仅有0.57亿m^(2),不足可利用的4%,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按照上述地热能评估结果,若在长三角地区已有建筑物中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采用地热供暖制冷,可在现有基础上减排二氧化碳10%以上,若新增建筑均最大限度的采用地热供暖制冷,地热减排贡献可在20%以上,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
孔彦龙黄坚徐雪球徐雪球汪燕林汪燕林程远志龚宇烈张伟尊王一波龚宇烈庞忠和汪集暘
关键词:地热资源评价地热能长三角碳减排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