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亮亮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讨微创骨皮质切开术对成人拔牙正畸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微创骨皮质切开术应用于成人患者拔牙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拔牙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微创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拔牙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牙列排齐整平时间、间隙关闭时间、上颌第二磨牙向中间位置移动的距离、牙根吸收量。结果观察组的牙列排齐整平时间及间隙关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观察组的上颌第二磨牙向中间位置的移动距离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牙根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牙根吸收量为(0.48±0.07)mm,低于对照组的(1.02±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31,P<0.05)。结论微创骨皮质切开术应用于成人拔牙正畸治疗时,患者牙列排齐整平时间及间隙关闭时间均更短,治疗后上颌第二磨牙向中间位置移动的距离更长,牙根吸收量更低。
- 张泽标张莹陈燕茹张柳仪庄亮亮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修复前外科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估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引导骨组织再生修复牙槽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因牙周病、牙槽外伤等导致牙槽骨缺损严重、拔牙术后不能满意修复的患者16例,拔牙同期在拔牙窝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术后2周拆线,3个月、9个月复诊。结果术后临床检查、X线检查,16例患者植骨区新骨形成良好,明显改善牙槽骨高度与丰满度。结论临床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应用能有效地改善修复前的骨条件。
- 杨春羚林良缘庄亮亮曾金表
- 关键词:引导骨再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牙槽骨缺损
- 自锁托槽矫治改善患者口腔健康及氧化应激反应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究正畸治疗患者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对口腔健康状况、龈沟液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正畸治疗共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均采取结扎托槽矫治,观察组均采取自锁托槽矫治。基于口腔健康评分、龈沟液氧化应激指标、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对其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中文版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49)得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同时观察组OHIP-49得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丙二醛(MDA)水平和治疗前对比更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XH-Px)水平和治疗前对比更高(P<0.05);同时观察组MDA比对照组更低,SOD、GXH-Px比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龈沟液前列腺素E_(2)(PGE_(2))、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仍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正畸治疗患者使用自锁托槽矫治能调节牙周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炎症反应状态,提升口腔健康水平。
- 张莹张泽标庄亮亮陈燕茹
- 关键词:口腔健康氧化应激反应炎性因子正畸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Bio-oss Collagen修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通过引导骨再生(GBR)技术评估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与Bio-ossCollagen联合应用在修复牙槽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严重的病例18例,拔牙同期在拔牙创植入Bio-oss Collagen并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海奥生物膜),术后2周拆线,3个月复诊并拍摄X线片。结果:术后经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18例患者植骨区新骨形成良好,牙槽骨高度与丰满度明显改善,术区骨生成良好。结论:临床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与Bio-oss Collagen联合应用能有效修复牙槽骨缺损,改善修复前的骨条件。
- 杨春羚林良缘庄亮亮曾金表
- 关键词:引导骨再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BIO-OSSCOLLAGEN牙槽骨缺损